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偏头痛病症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病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治疗偏头痛病症的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按腧穴析出原则提取治疗处方后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腧穴的使用频率、分布部位、归经、归属特定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 26进行腧穴的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腧穴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针灸大成》等28本古籍中有效处方184条,涉及115个腧穴。针灸治疗偏头痛病症使用频次前5为风池、合谷、百会、解溪、攒竹;最常涉及的经脉为足少阳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中运用频次最高的为交会穴、五输穴、原穴;关联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最高为“合谷-丝竹空”;网络图提示核心腧穴组合为“合谷-风池”;聚类分析获得4个腧穴聚类群。结论:提示古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病症内容丰富,重视将不同经脉的腧穴配伍使用,重视特定穴的使用,与现代选穴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卵巢功能早衰(POF)的选穴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腧穴的用穴思路及其病机。方法:以“卵巢功能早衰”和“针刺”或“针灸”或“电针”或“温针灸”或“灸法”或“针药并用/并举/结合”为关键词,检索并筛选建库—2023年6月16日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与维普平台中针灸治疗POF的相关文献,记录及整理文献中的针灸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67篇,提取出91组腧穴处方。针灸治疗POF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依次是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及子宫;最常选取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及足太阴脾经;特定穴方面,主要以交会穴(239次)、募穴(116次)、背俞穴(110次)和五输穴(107次)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获最紧密的穴对为关元→三阴交、三阴交→足三里和关元→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获得3类处方:(1)神庭、本神、百会、中脘、卵巢、天枢、大赫、太溪、太冲、足三里、血海、归来、中极和气海;(2)脾俞、肝俞、命门、肾俞和次髎;(3)关元、三阴交和子宫。结论:针灸治疗POF的思路以补肾益精为主,佐以调肝养心、疏肝扶脾。  相似文献   

3.
李茜  赵祎然  高莹  李晶  孙涵茗  王敏 《中医药导报》2023,(4):116-121+157
目的:总结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水肿的选穴规律。方法:以“水肿”“浮肿”“水气”“水病”等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针灸推拿古籍,筛选、提取相关条文,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SPSS Modeler18.0分析古代针灸治疗水肿的选穴组方规律。结果:纳入369首针灸穴位处方,其中复方99首,单穴处方270首,共使用128个腧穴。总频数为700,使用频数前5的腧穴分别为水分、足三里、三阴交、陷谷、合谷。腧穴主要归属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下肢腧穴较常选用,特定穴中合穴使用频数最高。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4条腧穴关联规则,其中“三阴交→足三里”支持度最高,核心处方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行间-内庭-曲池”。聚类分析显示4组腧穴类别,主要根据水肿部位聚类。结论:古代医家针灸治疗水肿主要围绕“培土制水”“通阳利水”“气行水行”“血行水行”4个基本思路,重视合穴等特定穴的灵活配合,以核心腧穴为中心,搭配病变局部腧穴进行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4.
分析针灸古代文献中关于慢性胃炎的不同主症的特定穴运用特点,并探讨总结其规律。确定主题词,通过电子检索及手动检索相关古籍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①纳入条文2243条,含特定穴(除外仅为交会穴者)共109个,特定穴使用频次2554次(占71.7%),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特定穴最多见,五输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募穴。②"胃脘痛""哕、呕、反胃""嗳气、吐酸""痞满"4类主症特定穴均常选取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太白,除"痞满"外其他主症还常取背俞穴,"嗳气、吐酸"还常配以章门穴,配伍上诸症均以内关-公孙的关联性最强,主症不同配伍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杨璐  杨桦  刘文钊 《环球中医药》2023,(9):1785-1791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录入处方信息和绘制矩阵、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Gephi 0.9.7软件绘制腧穴共现网络图。结果 纳入文献共150篇,87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1187次,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和子宫。主要集中经络为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胸腹胁部为多数腧穴分布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募穴。三阴交—关元、关元—三阴交和三阴交—子宫为高频穴对。因子分析共提取10个公因子。结论 临床治疗不孕症选取关元、子宫、三阴交最多,多配合辨证选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宏伟  王栩  樊颖  张智龙 《新中医》2023,55(23):167-17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知识数据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9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2表格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腧穴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组间聚类分析并绘制冰柱图和树状图。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98个针灸处方、83个腧穴,总腧穴应用频次为739次。应用频次前4位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天枢和足三里;频次前3位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应用腧穴多分布于腹部和下肢;特定穴多选取募穴和背俞穴;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为关元-中极;前20位高频腧穴可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重在调理脾胃,不忘疏肝补肾,组方以关元、三阴交、天枢、足三里为主,并辨证辅以化痰、活血、养血之腧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许磊  何玲  李慧  乔海法  王强  王渊 《中国针灸》2023,(4):471-47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失语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收录的针灸治疗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部位、特定穴使用情况,并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Gephi0.9.5绘制腧穴和经脉共现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40篇文献,包含146条针灸处方,涉及189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1 211次。廉泉、金津、玉液、百会、哑门为针灸治疗失语症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经外奇穴和经验穴使用较多,使用频次前3位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和任脉,所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五输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玉液-金津、玉液-廉泉-金津和风池-玉液-金津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高频穴对。因子分析提取的10个公因子为针灸治疗失语症的常用腧穴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KOA)临床腧穴使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6年3月针灸治疗KOA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对所采集的治疗方式、腧穴及其所属经脉特点进行分析,运用描述、关联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其外在特征和内在联系。结果:共98篇中英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其中,手针(32.41%)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内膝眼(12.11%)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21.90%),这些腧穴主要分布在膝关节周围。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十二经脉中胃经、胆经、脾经的穴位组合最多,其中“内膝眼-犊鼻-阳陵泉”是相关性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经脉可分成2个有效聚类群,2组核心经脉组;腧穴有2个有效聚类群,2组核心腧穴组。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了临床治疗KOA的经脉和腧穴使用的内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索从晋代到清代针灸治疗中风的古代文献,总结出治疗中风病的高频次穴位及组穴规律。方法:将中风病名、症状确立为中风检索词,通过建立数据库、频数分析、支持度对比的方法,总结出中风病总体腧穴运用频次,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3大症状腧穴运用频次及经络腧穴相关性。结果:中风治疗总体用穴频次和支持度居前5位的腧穴是百会、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辨证取穴方面,则体现了分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的选穴规律;经络腧穴相关性方面,用穴、取经多集中在阳经和督脉,体现了辨证与辨经相结合。结论:古代文献关于中风病的治疗主要以针对症状为主、病因病机为辅,分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其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检索“不月”“月事不来”“闭经”“血枯”等30个关键词,筛选并提取针灸治疗闭经的处方条文,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对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社团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202条穴位处方条文,其中27条为复方,余为单穴方,共涉及38个腧穴,268频次。治疗闭经使用频次排前15位的腧穴:中极、血海、水泉、阴交、气海、关元、照海、带脉、腰俞、中髎、气冲、太冲、三阴交、合谷、会阴。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中极、血海、合谷、照海、气冲、气海、阴交。结论:针灸治疗闭经的取穴具有规律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性,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籍针灸文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自2006年来针灸数据挖掘的相关文献,对针灸数据挖掘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挖掘方法的使用概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针灸挖掘技术在海量的、非线性的针灸数据处理中具有明显优势,数据挖掘结果能够与传统的中医学理论相契合并提供新知。但不足之处在于挖掘方法单一、数据量庞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今后可在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挖掘针灸处方信息、深入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同时,拓宽数据挖掘的研究范围,从多学科、多角度进一步探讨针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使用特点。收集秦汉至清末的有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针灸处方474条,涉及书籍72部,使用经穴103个,奇穴12个以及阿是穴,总频次1460次,前10位的腧穴为委中、肾俞、昆仑、申脉、足三里、涌泉、大肠俞、太冲、地机、下醪、次醪;前5位的腧穴配伍为委中-肾俞,委中-昆仑,委中-腰俞,肾俞-腰俞,委中-水沟;特定穴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70.14%,其中五输穴使用频次最高;腧穴主要遍布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上,阳经使用率73.63%,下肢腧穴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56.23%。刺灸法中针刺占46.72%,艾灸占28.96%,针刺结合艾灸占20.02%,放血占4.31%。表明选穴方法以循经取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的特点,首选阳经腧穴,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足太阳经腧穴配伍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重视五输穴和下合穴。刺灸法以针刺为主,放血以委中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研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PDCI)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200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录的针灸治疗PDCI的相关文献,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5.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包含针灸腧穴处方39首,共涉及穴位108个(含经外奇穴、头针穴区等),最常选用腧穴是百会,常选用经络是督脉、少阳足经、任脉等,较常见的腧穴组合为百会-四神聪-悬钟、百会-印堂-风池等。结论:针灸治疗PDCI,讲求标本同治,选穴配穴灵活巧妙,重视多经络多脏腑同调。  相似文献   

15.
翟延  苏同生  宋瑞  惠友谊 《世界中医药》2023,(14):2040-2044+205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统计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77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77个穴位处方,85个腧穴,使用总频次587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位经络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项部选穴最多,占比47.53%,其次为下肢部,占比27.26%。交会穴、五输穴、络穴等特定穴使用最为广泛。百会穴选用频数最高,达66次。百会-四神聪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组合。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腧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取为辅,注重运用交会穴加强督脉与十二正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相关文献。纳入文献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涉及的腧穴、腧穴归经、归属特定穴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3篇,涉及93首针灸处方,包含十四经穴154个、经外奇穴9个,用穴总频次1047次。涉及的高频腧穴有足三里(43次)、阳陵泉(42次)、三阴交(40次)、合谷(39次)、曲池(36次)等,涉及的特定穴以交会穴的用穴数和频次最多,十四经脉中阳经使用频率(72.60%)明显多于阴经(27.40%),以膀胱经用穴数和频次最多。高频腧穴可聚为6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曲池→合谷"为最常用腧穴配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注重通补结合,取穴以阳经腧穴为主,尤以膀胱经、督脉、阳明经为重,多使用特定穴以调整脏腑,大致从补益肝肾、醒脑开窍、补血养心、活血通络、熄风舒筋、温阳补髓6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文献,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归纳腧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64篇临床文献,获得373条组方,涉及腧穴120个、耳穴18个、眼针穴8个、头针刺激区2个。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应用频次最高,选穴部位主要在面部,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到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太溪-风池、攒竹-四白-太阳、睛明-合谷-承泣-丝竹空3类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攒竹→睛明、攒竹→太阳、攒竹→三阴交等12个强关联腧穴组合。针刺、针刺+中药、针刺+西药滴眼液为主要治疗方法,3种方法对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良事件以针刺后皮下淤血最多。结论针灸治疗干眼常用腧穴为攒竹、睛明、太阳等,常用耳穴为肝、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0年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阳痿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阳痿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及PubMed5个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与治疗选穴相关的资料录入Excel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并使用SPSS Modeler18.0软件中的Apriori关联规则方法对所选穴位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软件"网络图"功能得到关联网络图。结果: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32篇,选穴总频数251,选穴频数前3位依次为关元(24次)、肾俞(22次)、三阴交(18次);膀胱经穴位最多,占总体选穴的27.14%(19/70);选穴部位以腹区(21.43%,15/70)和腿区(12.86%,11/70)为主;配伍关联中,关联度最强的腧穴配伍为肾俞与关元、关联度最强的经脉配伍为膀胱经与任脉,关联度最强的腧穴部位配伍为腿区与腹区。结论:针灸治疗阳痿阴阳并治,注重肾和阳气的固护,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