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留针时间的规律。方法采用以"中医""原发性痛经""针刺""腧穴"为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检索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留针时间规律。结果从穴位而言,频次最高选取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为主穴,从经脉而言,主要选择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留针时间集中在20~40 min。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任督二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使用,穴位主要选择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留针时间以20~40 min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痛经""经行腹痛""针刺""针灸"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痛经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灸处方114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和下肢膝部及膝部以下,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三阴交-太冲,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三阴交-关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痛经可以使用三阴交-太冲-关元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足三里、次髎、中极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用穴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原发性痛经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Python编程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用腧穴74个,总频次1072次。所选经脉以脾经选用频次最高(325次),其次为任脉(260次)与膀胱经(158次);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三阴交穴(174次),关元(111次)、地机(79次)、次髎(73次)、气海(67次)次之。特定穴占总腧穴的66.22%(49/74),其中交会穴的使用占优势(393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三阴交、关元、中极等;其次是五腧穴、募穴和原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95次、195次和99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三阴交。聚类结果显示,存在8个核心用穴群。结论本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前列腺炎选穴规律。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文献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283篇,涉及93个穴位、1312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14.11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中极、关元、三阴交、秩边、阴陵泉、气海;应用频次最多的经络为任脉(33.77%)、膀胱经(27.29%)、脾经(14.86%)。结论:针灸治疗前列腺炎所选穴位主要集中在中极、关元、三阴交,经络上任脉、膀胱经、脾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PD提供参考。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针灸治疗PD的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24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提取出33组穴位处方。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地机和中极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使用频次排名前6的穴位;最常选取的经脉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就特定穴方面而言,主要选取募穴、交会穴、合穴;腧穴分布情况主要以胸腹和下肢为主。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腧穴处方为“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中极、地机”,核心穴对为“关元-三阴交”。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辨证选穴的用穴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0月20日的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辨证选穴的相关文献,将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查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选择,建立Excel工作表对将最终纳入文献的年份、文题、文章类型、辨证分型、各证型针刺选穴等信息进行提取,同时对文献中证型名称、腧穴名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1)共检索到1656篇文献,纳入46篇,共涉及64个穴位,11种证型。(2)11种证型分为实证、虚证2类,其中实证用穴59个、虚证用穴46个。实证选穴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是三阴交、关元、次髎、地机、太冲;虚证选穴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是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对所有实证、虚证选穴的所属经脉分别进行统计,实证前5条经脉依次是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虚证前5条经脉依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3)11种证型根据出现频次高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寒湿阻滞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寒凝血瘀证、肝郁气滞证、湿热瘀阻证、肝郁湿热证、肾气亏虚证、寒凝证、胞宫虚寒证;以上证型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三阴交、关元、次髎、地机、太冲。同时各证型具体选穴又有所不同,其中前5个证型其使用频次位居前5位的穴位分别如下,气滞血瘀证:太冲、三阴交、关元、次髎、地机;寒湿阻滞证:三阴交、关元、地机、次髎、中极;气血两虚证: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次髎;肝肾亏虚证:肾俞、三阴交、关元、肝俞、足三里;寒凝血瘀证:关元、三阴交、次髎、中极、肾俞。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总体选穴以阴经穴位为主,多选用足太阴脾经、任脉腧穴。辨证分型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各证型间、实证和虚证间具体选穴有所不同,均体现了辨证选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文献计量为基础研究方式,对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文献进行归纳,探索其热敏高发区域及选穴规律。方法:按照文献检索策略,对四大医学文献库进行高级检索,筛选出契合热敏灸治疗CPID要求的文献,应用Note Express2.9软件管理数据,总结出热敏腧穴应用规律。结果:27篇文献符合要求,应用穴位前三位的分别是关元(24,88.9%)、子宫(20,74.4%)、三阴交(19,70.4%);涉及经脉频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6,23.1%)、任脉(5,19.2%)、足太阴脾经(4,15.4%),经过盆腔的经脉有7条。结论:2013—2015年文献数量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是关元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选穴以关元和子宫穴为主,以局部探穴为主,募穴是CIPD热敏点的高发穴位。  相似文献   

8.
杨璐  杨桦  刘文钊 《环球中医药》2023,(9):1785-1791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录入处方信息和绘制矩阵、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Gephi 0.9.7软件绘制腧穴共现网络图。结果 纳入文献共150篇,87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1187次,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和子宫。主要集中经络为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胸腹胁部为多数腧穴分布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募穴。三阴交—关元、关元—三阴交和三阴交—子宫为高频穴对。因子分析共提取10个公因子。结论 临床治疗不孕症选取关元、子宫、三阴交最多,多配合辨证选穴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Post-Stroke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的取穴应用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从2000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期间收录的针灸治疗PSUI的相关文献,用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Gephi 0.9.7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使用频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关元穴、三阴交穴、中极穴、百会穴、气海穴;经脉选用最多的是任脉,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和督脉;选穴部位以腹部、背腰骶部及下肢部及头部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关元穴-中极穴,其次是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百会穴-关元穴;聚类分析得出4个腧穴聚类群;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及百会穴等为针灸治疗PSUI的核心节点腧穴。结论:以调任通督、固本归元为原则,多选取任脉、膀胱经、脾经及督脉腧穴,多以局部、上下、前后配伍取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7篇、针灸处方125首,共涉及穴位42个,总用穴频次409,使用频率大于10%的有4条经脉,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累计频率78.51%,单穴频次≥10的穴位有11个,分别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冲、中脘、关元、上巨虚、神阙、太溪、气海及曲池;特定穴以五输穴、络穴及募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足三里-内关、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是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通过对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穴位分为两大类。结论:针灸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选穴多以补益中气、调畅气机为主,选穴多选特定穴,配伍多以“原络配穴”“远近配穴”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阳痿的取穴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导入R 4.0.3软件,进行治疗方法、腧穴频次与归经、集合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240篇,涉及516个针灸处方、145个腧穴;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针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水针)、电针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关元、肾俞、三阴交、命门、足三里、中极、次髎、气海、太溪、太冲;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等;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和三阴交、肾俞、关元;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90%,支持度≥20%)共得到27个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肾俞,三阴交→关元"(支持度为46.7%),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气海→关元"(置信度为98.0%);腧穴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针灸治疗阳痿选穴遵循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  相似文献   

12.
李晨  沈洁 《中医药导报》2021,27(3):135-13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临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和医学文集,搜集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文献,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和配伍特点.结果:共纳...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197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及PubMed数据库(1950-2009年).将纳入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计算常用腧穴及经络的使用频率.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99篇,涉及96个穴位、705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7.34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太冲、神门、肝俞、脾俞;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23.97%),其次为任脉(14.33%)、脾经(12.62%)、督脉(10.50%).结论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  相似文献   

14.
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间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梳理后纳入文献47篇,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和足三里为最常用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是选用较集中的经脉;胸腹部、下肢部和腰背部是选取腧穴较集中的部位;交会穴、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是选用较多的特定穴类别。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选穴规律为循经、分部、辨证取穴,并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5.
孙远  杨思琪  李重  赵玉  陈少峰  耿强 《河南中医》2022,42(1):115-120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中使用针灸治疗ED的文献,检索年限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20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丹  吴霞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2021,27(2):151-154,15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以"针灸"和"产后尿潴留"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2篇,选用腧穴72个,总频数1 62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中极和关元;腧穴归经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未涉及心经、小肠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腹部;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和募穴。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极→三阴交"支持度最高,"足三里、关元、中极→三阴交"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以三阴交、中极、阴陵泉、足三里和关元为核心穴位组合,重视循经取穴及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穴位干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穴位刺激方法、取穴及组方规律。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二十年来穴位干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文献的穴位干预方法、取穴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干预方法以灸法为最多,占所纳入文献的51.61%,其次为穴位注射和穴位按摩。关元为取用次数最多的穴位,占56.45%,其次为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在运用针法灸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组方中,双穴配伍时以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92.94%;三穴配伍时以气海、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为72.94%。在运用其他穴位刺激方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组方中,当运用双穴配伍时,支持度最高的也为关元、气海组合,支持度为58.82%;当运用三穴配伍时,中极、气海、关元亦为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支持度为35.29%。结论: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穴位干预方法多以灸法等舒适方法为主,取穴多以下腹部任脉穴为主,组方多为3~5个穴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近5年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范围与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PubMed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出两种状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和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非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370篇文献,其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先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趋势,治疗的疾病有121种,尿潴留和原发性痛经文献数量最多,其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失眠症等,共纳入15707例患者;作用于关元穴的治疗方式有20种,以单纯针刺和艾灸为主;针刺角度以直刺为主,深度多在1-1.5寸之间,平补平泻法和补法是其常用补泻方法;常见病治疗频次主要为1次/日,不同疾病的配穴和疗程各有不同。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24篇文献,文献发表数量趋势无明显变化,主治疾病有16种,共纳入919例患者,治疗方式主要为热敏灸,以热敏化形式为主。结论 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范围较广,且治疗方式多样,具体治疗时间、配穴和疗程因疾病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敏化态关元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收集近十年国内外数据库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Excel 2013、SPSS 25.0及Apriori算法对艾灸治疗腹泻的病种、治疗方法及穴位组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30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艾灸以治疗慢性腹泻为主;隔药灸和温和灸较为常用;艾灸与中药结合治疗较为多见。所采用的艾灸穴位处方共涉及65个穴位,频次超过10次的穴位有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上巨虚、脾俞、肾俞、命门、胃俞、三阴交、下巨虚和阴陵泉,其中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四穴频率超过100次。从分布来看,以任脉和腹部的穴位居多。聚类分析发现核心穴位有天枢、上巨虚-肾俞-大肠俞-三阴交、中脘-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胃俞-命门、气海-下巨虚-阴陵泉。穴位关联性分析发现天枢-关元为最常用穴对。结论 艾灸治疗腹泻以慢性腹泻为主,治疗方法多采用温和灸、隔物灸,穴位以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的使用频率最高,以天枢-关元合用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ridian and acupoint-selection patterns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by data mining technique, for exploring acupoints that could be effective for PCOS and providing suggestion and reference in selecting acupoints for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COS.

Methods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COS published before April 2018 were collected. By a self-made data mining program developed using Microsoft Excel 2007, a databas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COS was then establishe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acupoints and acupoint groups. Cluster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Results

A total of 92 articles were recruited finally. Sanyinjiao (SP 6), Conception Vessel and chest-abdomen region ranked the top on the list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cupoints, meridians and regions, respectivel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cupoint group with the highest confidence was Sanyinjiao (SP 6) and Zusanli (ST 36), and the group with the highest support was Sanyinjiao (SP 6) and Guanyuan (CV 4).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five effective clusters: Guanyuan (CV 4) and Sanyinjiao (SP 6); Zhongwan (CV 12) and Tianshu (ST 25); Zhongji (CV 3), Zusanli (ST 36) and Qihai (CV 6); Xuehai (SP 10), Shenshu (BL 23), Taichong (LR 3) and Guilai (ST 29); Ganshu (BL 18), Taixi (KI 3), Yinlingquan (SP 9) and Pishu (BL 20).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onfidence and support report, Sanyinjiao (SP 6) and Zusanli (ST 36) or Sanyinjiao (SP 6) and Guanyuan (CV 4) are recommended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COS, with adjunct points selected for different patterns, e.g. Zhongwan (CV 12) and Tianshu (ST 25) for tonifying spleen and expelling dampness; Zhongji (CV 3) and Qihai (CV 6) for supplementing qi and cultivating blood; Xuehai (SP 10), Shenshu (BL 23), Taichong (LR 3) and Guilai (ST 29) for tonifying kidney and dissolving stasis; Ganshu (BL 18), Taixi (KI 3), Yinlingquan (SP 9) and Pishu (BL 20) for tonifying kidney and spleen and regulating l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