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LCVD)是指直径2~15 mm位于深部白质的微梗死而言,多由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也可由微栓塞所致.约占脑梗死的20%~3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1].临床上常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感觉运动性卒中.笔者总结了98例疑似LCVD的诊断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T1WI、T2WI、T2FLAIR和DWI多序列扫描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共145例(363个病灶)。分析由一位主治医师和一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并达成一致意见,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超急性期43个病灶DWI检出率为100%;T2WI+T2FLAIR检出7个,检出率1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共168个病灶,DWI、T2WI+T1WI、T2FLAI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亚急性晚期54个病灶,T2WI、T2FLAIR检出率为100%;DWI检出8个,检出率为15%;软化灶98个,T2WI+T1WI、T2FLAI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T2FLAIR具有特征性的周边稍高信号环。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应用多序列MRI扫描能准确判断新、老病灶,对新病灶的分期较准确,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均为初次发病患者。本组6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分析CT及MRI图形,记录不同部位下的病灶数量。结果MRI检测结果:基底节区病灶数量为18个、脑干病灶数量为15个、丘脑病灶数量为14个、额叶病灶数量为11个、顶叶病灶数量为8个、小脑病灶数量为7个、颞叶病灶数量为6个、枕叶病灶数量为4个。CT检查结果:基底节区病灶数量为10个、脑干病灶数量为8个、丘脑病灶数量为9个、额叶病灶数量为4个、顶叶病灶数量为3个、小脑病灶数量为4个、颞叶病灶数量为2个、枕叶病灶数量为4个。MRI共检测出病灶数量为83个,CT检查出病灶数量共43个,CT检查病灶数量结果与M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有较高诊断价值,对病灶检查结果优于CT,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疑似LI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CT与MRI在LI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82例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为LI3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野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以视功能障碍为主诉就诊于我院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眼底、视野及HRCT检查结果,分析其临床表现、视野缺损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老年患者的视野缺损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而且与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9例视野缺损为左同侧下象限,梗死部位为右侧外膝状体内侧;8例视野缺损为左同侧上象限,梗死部位为右侧外膝状体外侧;9例视野表现为双上象限同侧偏盲,病变部位为视放射腹束;7例视野表现为双下象限同侧偏盲,病变部位为视放射背束、侧束;4例视野表现为黄斑分裂性同向偏盲,为纹状区皮质受损;3例视野表现为黄斑回避性偏盲,为纹状区部分皮质受损;10例视野表现为偏盲性旁中心暗点,梗死部位为枕叶后极。结论起病缓慢、缺血范围较小的腔隙性脑梗死可首诊于眼科,根据其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及早行头颅HRCT检查可早发现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腔隙组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因素所占比例分别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及吸烟、高水平C反应蛋白均可成为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伴有认知障碍的23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伴有认知障碍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头颅 MRI 检查,对病灶部位进行测量,观察病灶数目、病灶体积,合并脑萎缩情况及伴有脑白质疏松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平均病灶数目和平均病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部位位于侧脑室旁、额叶、丘脑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试验组患者头颅MRI的哈氏值和侧脑室体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伴有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χ2=5.02,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在头颅MRI中可见病灶数目明显增多,病灶体积较大,伴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严重。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CT、MRI的广泛使用,该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检出率逐渐提高。现将我们近年来确诊的38例腔隙性脑梗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宗飞  沈亚雯  邱超  赵辉 《河北医药》2001,23(8):630-630
腔隙性脑梗死 (LI)是指腔深部穿透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小的局灶软化 ,直径在0 .2~ 15mm[1 ]。以往多数作者认为其病变轻 ,预后较好[2 ],但目前观察并非完全如此。本文对我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的一组腔隙性梗死作回顾性的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 13 4例LI均为经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证实病例 ,其中男 10 4例 ,女 3 0例 ,男∶女约 3∶1,年龄 52~ 77岁 ,平均 60 .3岁 ;有高血压病史者 96例 ,冠心病者 4例 ,活动状态发病 82例 ,安静状态发病 52例。1 2 临床表现 头晕 92例 ,恶性呕吐 2 4例 ,头痛 1…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脑深部穿通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小的局灶软化,直径在2~15mm。以往多数作者认为其病变轻,预后较好,但目前笔者观察并非完全如此。本文对我所1991年1月~2001年12月的一组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215例缺血性脑卒中分为LAC组与NLAC组,将LAC组分为非糖尿病(A组)及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为B1组,≥10年为B2组。结果LAC组与NLAC组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显著高于A组(P<0.01),发病年龄显著低于A组(P<0.01)。B2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1组(P<0.05),发病年龄显著低于B1组(P<0.05),两组多发梗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对LAC与NLAC影响的差异不大。糖尿病病程愈长,LAC发病年龄愈早,多发梗死率愈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2.
13.
1 临床资料 1994年7月~2001年6月年我所发生的脑梗死患者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为75岁;2例发病后发生不可恢复性全身瘫痪;1例留有面肌不自主抽搐后遗症,1例曾出现过球麻痹后经治疗恢复正常,14例均没有明显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但多有头晕、乏力、站立不稳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磁共振血流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杰  王勇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81-282
目的 了解脑梗死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评价MRA的诊断准确程度,并分析影响MRA诊断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我院1999年至2002年行MRA扫描的脑梗死病例50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RA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而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前者病变主要以动脉闭塞为主,后者病变主要以动脉狭窄、硬化为主。结论 MRA可对脑内动脉主干及其1、2级分支动脉病变作出较准确诊断,对于脑梗死MRA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降纤酶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肖飞  卢森泉 《云南医药》2007,28(4):389-390
对象与方法本院2003年1月~200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72例,均在发病72h内入院,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平均54±12.6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I)是指脑深部穿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软化,其发生率随检查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为探讨其发病规则及发病机制,我们将近几年收治的100例病人临床及血脂变化与LI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差异。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脑CT检查结果分为两组:A组33例为对照组,年龄51岁~69岁;B组33例为高龄老年组,年龄为70岁~86岁,对比两组在血脂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老年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及TG/HDL-C比值均降低,以TG和TG/HDL-C的比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组患者中,血脂各项指标均减低,以TG和TG/HDL-C的比值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性脑梗死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以往腔隙性脑梗死常被认为是动脉硬化性脑病 ,随着影像学的广泛应用 ,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 ,现将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经CT扫描或MRI证实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资料完整的 72例老年住院和门诊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 ,男 5 6例 ,女 16例 ,男∶女=14∶4 ;年龄 6 0~ 90岁 ,平均 75岁。伴发病 :糖尿病 6例 ,原发性高血压 4 6例 ,动脉硬化症 15例 ,心房颤动 2例 ,短暂脑缺血发作 3例。各种伴发病平均梗死灶数目如下 :伴糖尿病者 3 4个 ,原发性高血压者 7 2个 …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布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个体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中有高血压162例(占90%)、合并血脂异常131例(占73%)、有糖尿病54例(占30%)、合并心脏病113例(占63%)、卒中病史29例(占16%)、COPD36例(占20%).1个危险因素组18例(占10%),2个危险因素组48例(26.7%),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组114例(占63.3).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卒中病史、COPD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为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个体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偏瘫,这在所有患者中占比重最大;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病灶部位基本都位于基底节区,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病灶部位则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以外的脑实质;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在其他伴发症状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运动性偏瘫为主,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而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结果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掌握其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