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北京某儿童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灌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其中非塑型组62例及塑型组36例。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服从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热峰值、呼吸困难、经皮氧饱和度、合并过敏性疾病情况、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值、降钙素原值、乳酸脱氢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型组患儿的热程、D-二聚体、合并胸腔积液、合并大叶实变或不张、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次数高于非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二聚体>1233μg/L、合并胸腔积液、大叶实变或不张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6.780,95%CI:0.383~37.897;OR=7.752,95%CI: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列线图模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塑型性支气管炎(PB)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2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B分为PB组(n=66)和非PB组(n=180)。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构建MPP患儿PB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再分别通过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PB组比较,PB组患儿热程、体温热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C-反应蛋白、低氧血症比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肺不张比例、胸腔积液比例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热程、体温热峰、肺不张、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是MPP患儿PB发生的影响因素。校准曲线结果示,列线图模型预测PB的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率的一致性较好。ROC曲线结果示,列线图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11例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通过对本病病原学、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及综合治疗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PICU收治的11例年龄2岁~12岁的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及其吸出物的病理、治疗经过和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急性起病,发病时间2~6天,主诉均有咳嗽、气促,9例伴有高热,寒战,2例以气胸入院,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入住PICU,其中入院时7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影像学改变,9例均存在肺不张,6例肺不张、肺气肿同时存在,合并胸腔积液2例,2例以气胸入院,支气管塑型阻塞部位在左侧支气管5例,右侧支气管6例,两侧支气管阻塞3例。2例行硬质支气管镜术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术,9例仅行纤维支气管镜术,6例行纤支镜术超过3次,取出物均为内生性支气管树状异物,送检病理病理检查例为9纤维素性渗出,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2例为纤维素性渗出伴坏死改变。治疗过程中6例出现气胸,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6例伴有纵膈气肿,5例出现皮下气肿,4例行纵膈皮下筋膜切开放气。2例伴有胸腔积液。10例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少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临床上出现急性起病,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或实变时,应该高度怀疑本病,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去除气管内生异物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10例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确诊为塑型性支气管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塑形性支气管炎患儿胸部CT多表现为肺实变7例,肺不张3例,其中合并胸腔积液4例,合并纵隔气肿1例,病原学检查以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常见,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单侧支气管黏液栓阻塞多见,10例患儿中死亡1例,2例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论塑型性支气管炎病情危重,及时行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红杰  郭倩  田代印 《重庆医学》2022,(17):2942-2944+2950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临床预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该院呼吸科14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分成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9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临床预警因素。结果 研究组气促、三凹征、听诊呼吸音降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PCO2)≥50 mm Hg、腺病毒感染、肺不张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气促(OR=3.641,95%CI:1.118~11.851)、低氧血症(OR=4.262,95%CI:1.299~13.980)、PCO2≥50 mm Hg(OR=4.568,95%CI:1.529~13.727)可能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预警因素,且腺病毒感染(OR=3.325,95%CI:1.164~9.496)可能为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析急性下呼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患儿的临床特征及PB患儿中需要呼吸支持的危险因素,提高对PB的识别能力.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PB的患儿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根据是否接受呼吸支持分为呼吸支持(respiratory support,RS)组和非呼吸支...  相似文献   

7.
孙芳  王军  陈伟超  余宏川   《四川医学》2021,42(11):1113-1116
目的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临床特点,为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塑型性支气管炎的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等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经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6例患儿,其中男女比例为3∶1,平均发病年龄(4.35±3.16)岁,15例患儿以中高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热程中位数6(3,12) d,可伴有气喘、胸痛及呼吸困难;血常规大多正常,CRP和PCT仅少数轻度增高;胸部影像学主要为肺不张伴代偿性肺气肿,可伴肺炎、纵膈及皮下积气、胸腔积液等,感染是主要病因,以肺炎支原体多见,其次为流感病毒。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出并取出支气管塑型,15例患儿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平均住院9.5(7.0,12.8) d,其中2例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以反复的中高度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无特异性,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节段性肺不张、肺实变、积气等表现,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PB的有效方法,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患儿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8.
报告5例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的临床诊治经过,并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相关病例报告113例,回顾性分析118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病原学分布、影像学表现、病理分类、治疗和预后.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属高危性疾病,多数起病急,病死率高,确诊依靠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及灌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气道管理和胸部理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经早期确诊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哮喘持续状态患儿中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4例哮喘持续状态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病因、临床特点、病原学、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中行急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例,所有取出异物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塑型性支气管炎,这4例患儿经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呼吸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确诊塑型性支气管炎需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哮喘持续状态患儿要高度警觉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5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结果,并与38倒反复呼吸道感染,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患儿和32例健康体检患儿对比,探讨喘息症状与M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8例患儿中14例MP - IgM检测呈阳性,阳性率24.1%,对照组38例患儿中4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10.5%,x2 =25.44,P<0.05,32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中1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3.1%,x2=28.08,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具有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各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40确诊为MP感染的4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2例患儿中有154人(32.0%)有明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接触史,其中年龄〈3岁78例(50.6%),2岁以下的婴幼儿64例中有51例(79.7%)其家庭成员或带养者中至少有一人肺炎支原体抗体呈现阳性,近2周内有临床症状的有42例(65.6%)。共有223例(46.3%)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3岁以下的婴幼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9.2%,4岁以上患儿为51.5%。受累脏器中以消化、心血管、血液系统和皮肤多见,神经系统少见;累积两个以上器官的占28.7%。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抗菌素治疗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程3—4周,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33%的患儿3个月MP—IgM滴度降至正常,52.3%于3—6个月降至正常。3个月内复发率为3.1%。结论MP感染易误诊,对于短期内病情易反复者应追问有无流行接触史,并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MP感染易出现肺外脏器受累,规范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肺外损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阿奇霉素治疗6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37-13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优于用红霉素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栋 《求医问药》2011,9(5):22-23
目的:探讨采用雾化吸入法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药物减半并采用雾化吸入阿奇霉素予以治疗,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停药后的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效缓解,但观察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雾化吸入法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较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凤芹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01-170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均有不同程度咳嗽,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15例,双下肺浸润阴影8例.18例患儿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肺外损害:发热伴消化系统症状5例,其中B超检查示肝脏肿大3例;伴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悸、胸闷)4例;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起病4例;伴有泌尿系统损害者4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1·d-1,静脉滴注,18例患儿全部治愈.随访1年无反复发作的慢性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分析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共433例(20.78%),其中男性222例占同性别群体的19.78(222/1122),女性211例占同性别群体的21.93%(211/962),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占同年龄组的14.95%,3~5岁组163例占同年龄组的25.27%,5~14岁组164例占同年龄组的22.47%,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岁组分别与3~5岁组及5~14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7.99%,4~6月25.01%,7~9月17.73%,10~12月20.47%,不同季节之间的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2%)高于非喘息组(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创新》2015,(30):121-123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颗粒凝集法对MP-lg M进行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方法对MP-DNA进行检测,针对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52例MP-lg M阳性,阳性率为43.33%;64例MP-DNA阳性,阳性率为53.33%,伴随患儿年龄的增长,MP-lg M、MP-DNA阳性率会逐渐上升。不同感染部位患儿的MP-lg M阳性检出率中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最低,肺炎感染阳性率最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NA阳性检出率中肺炎感染阳性率最低,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最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2~7岁的患儿MP-lg M、MP-DNA阳性率较高,进入幼儿园学习的患儿会在公共场所活动且集体活动较多,因此要更加注重对这类儿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385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同时行血冷凝集试验(Coldagglutinationtest,CAT),进行配对资料研究。结果:不同年龄患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发病情况有所不同。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率不受自然病程的影响,CAT法检测阳性率则明显受到病程的影响。PCR法阳性率为38.18%,CAT法阳性率为11.69%,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咽拭子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DNA,不受病程、年龄因素的影响,具有特异、快速、敏感、标本易于采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