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0例符合无症状性冠心病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心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结论 动态心电图轻巧方便可对患者进行24~48h的心电变化检测,特别是对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由于无临床症状,不易引起病人的注意,估计发病情况较困难,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因此采用相应检查方法,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供心肌缺血(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的信息,对估价心肌总缺血负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55%)显著高于常规组(3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各类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动态组检出变异性心绞痛16例,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138例老年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 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且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更为突出.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动态心电图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连续检测 2 4小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 .方法 分析了 2 0 0例动态心电图 ,分为冠心病组 112例和非冠心病组 88例 ,对两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房性心动过速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5)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冠组高于非冠组p <0 .0 1,且冠心病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结论 冠心病人应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观察心肌缺血程度 ,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连续检测24小时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方法分析了200例动态心电图,分为冠心病组112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对两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房性心动过速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冠组高于非冠组p<0.01,且冠心病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人应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观察心肌缺血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120例冠心病(CAD)并有发作性心肌缺血者的24小时Hoter(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共检出缺血发作816阵次;其中81.5%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4小时内以6~12时发作最多,占50.3%;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和心绞痛(AP)组SMI分别占发作性心肌缺血阵次数为86.3%和68.8%。提示SMI在CAD相当常见且占阵发性心肌缺血的大部分,同时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为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对目前惯用的服药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30例CHD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者68例,占52.3%(...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于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发病规律。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准确率为98.1%,常规心电图为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P=0.019)。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心肌缺血发作在日间06:00~12:00发生阵次最多。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监测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分析了176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特征. 结果在冠心病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2.5%,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2.6倍,缺血性ST段下移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上午6~10时为发作高峰,占全天总次数38.2%.夜间缺血持续时间与ST段下移的程度均比白天为重. 结论提示在冠心病诊断中,DCG是日常生活中发现冠心病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方法,要彻底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应重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内的总缺血负荷的治疗,并结合缺血的昼夜分布规律调整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方法 对1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DCG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中的意义.结果 152例患儿中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139例,常规心电图异常86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8.041,P<0.001).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并可监测到普通心电图难以观察到的心电变化,可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6例有心律失常症状的老年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均作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诊断老年患者的心律失常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常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室性心动过速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探讨67例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发作QRS波的形态、伴发其他心电图异常、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昼夜规律.结果:室性心动过速以冠心病发生率最高(38.8%);伴随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0.6%,心肌缺血改变为62.7%;室性心动过速发作0:00~3:59发生率最高,为19.6%,4:00~7:59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最低,为12.9%,其他时段无明显规律.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V1V2呈R、Rs、Qr型)及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67.1%,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多为左室.结论:室性心动过速中器质性病变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率较高,易伴发房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性改变,室性心动过速无明显昼夜节律,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多为左室,佐证室性心动过速为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5例(观察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42例;年龄30 ~ 83岁,平均年龄61.61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4例,有症状性心...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8例,性别不限,年龄40~82岁。根据护理人员抽签法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和常规心电图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心率和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和心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电图组(P<0.05)。动态心电图组检出率为95.5%(42/44例),常规心电图组为79.5%(35/4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在晕厥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her)连续监测1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24小时内的活动,记录晕厥发作情况。结果:16例患者晕厥发作15例,其中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颤伴预激综合症,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室停搏,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46次,其中有18次晕厥发作。而房室传导阻滞〈3S有300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24小时Holter对心源性晕厥病因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生长因子和多种酶活性的特点。近年研究表明:MIF参与了体内血糖调节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用抗MIF治疗策略可减轻糖尿病高血糖及胰岛炎的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MIF水平升高,且MI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C等位基因rs1007888与女性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密切相关。MIF还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斑块稳定性,选用MIF抗体、敲除MIF基因或影响MIF基因表达均可望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益探索。MIF基因-173G/C位点多样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有关,血MIF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有差异。因此,MIF如何参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仍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观察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改善其心肌缺血症状,并对心律失常进行纠正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实施有效护理。结果120例患者全部得到治愈并出院,未出现任何恶性冠状动脉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更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