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在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2例CT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硫辛酸组:在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的同时联合应用α-硫辛酸治疗.于治疗前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为91%,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经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有提高,但硫辛酸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更明显.两组对复合肌动作电位波幅改变均不明显.结论:CTS早期应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治疗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在运动、饮食、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之上,观察组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单用甲钴铵配合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血糖.疗程2周.观察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优势侧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①组间有效、显效、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②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硫辛酸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甲钴铵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在糖尿病(DM)合并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DM+CTS及37例非DM的CTS患者均给予α-硫辛酸+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及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波幅均有改善,但DM+CTS组改善更明显,尤其对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能更好地改善DM+CTS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5.
观察甲钴胺甲钴胺联合传统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联合传统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甲钴胺联合传统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92例,均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2w.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69.5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饮食控制、常规降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以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甲钴胺.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上盐酸丁咯地尔和甲钴胺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住院的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做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与正常人30例比较。用甲钴胺治疗2周,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并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经甲钴胺治疗2周后,2型糖尿病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甲钴胺治疗可以使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静脉注射2周(1次/d),改为甲钴胺片500μg口服10周(3次/d),疗程共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VAS)评分,进行足部10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TCSS、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麻木、感觉减退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烧灼VAS评分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烧灼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治疗后2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振动感觉阈值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温度觉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面神经炎患者8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09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54 d;病情轻度27例,中度36例,中重度13例,重度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面神经传导速度(NCV)及Portmann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眼睑开合、额肌运动、鼻唇沟深浅、口角歪斜、总积分)评分、面神经NCV及波幅、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眼睑开合、额肌运动、鼻唇沟深浅、口角歪斜、总分)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NCV及波幅均有所上升[观察组:(34.06±3.15) m/s vs (17.92±2.46) m/s、(3.86±0.76) mV vs (1.42±0.46) mV;对照组:(22.58±3.07) ...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的疗效。方法5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甲泼尼龙1000mg/d静脉滴注3~5d,冲击治疗结束后,予泼尼松60mg,1次/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3-5d后逐渐减量致停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O%和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49,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钴胺(methylcobalamin,Methyl B12)对损伤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A-类神经元的不同模式自发放电的作用。方法:在大鼠L5椎间孔植入不锈钢柱制备大鼠DRG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上,利用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Methyl B12对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CCD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双侧机械刺激引起缩足反应阈值降低(P<0.001);(2)Methyl B12(300μmol/L)对受损A-类DRG神经元自发放电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13,P<0.05);(3)Methyl B12(300μmol/L)对受损A-类DRG神经元非周期和周期放电模式自发放电均有抑制作用,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ethyl B12(300μmol/L)对受损DRG A-类神经元产生的异位自发放电具有抑制作用,且对于非周期和周期放电模式的抑制作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19.
背景:酸敏感离子通道可参与突触可塑性、痛觉、触觉等多种生理过程,由于炎症导致的酸性微环境激活和改变可能是导致相关疾病迁延难愈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因素。目的:探究甲钴胺对腰椎间盘突出大鼠神经性疼痛、c-JNK、CXCL1通路及酸敏感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钴胺组、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健康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建模24 h后模型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0.8 m L/(kg·d)生理盐水,甲钴胺组予甲钴胺104μg/(kg·d)腹腔注射,药物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0.5m L/(kg·d)腹腔注射,1次/d,所有组别均连续干预14d。建模前1d、建模后1d及治疗7,14d用智能热板仪对大鼠后肢进行机械刺激缩爪阈值测定;治疗7,14 d以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给药结束后24 h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造模部位脊背角组织病理形态,PCR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m 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CXC趋化因子配体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后肢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显著降低(P ... 相似文献
20.
张晓文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1,(1):105-108
弓形虫是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国内外有不少资料表明,神经系统疾病与弓形虫感染关系密切,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该病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本文主要从弓形虫病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