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构建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方法在文献查阅及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对32名静脉治疗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1.43%、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8、0.909,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328。构建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结论以护理要素、环节、终末质量模式为框架,运用Delphi法构建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可信,可用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为提高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构建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16名泌尿外科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形成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结果 2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4.12%,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波动在4.25~5.00,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波动在0.00~0.2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0.929,专家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119和0.114,最终构建包含10项一级指标,55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的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结论 构建的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内容全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为提高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北京地区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北京地区肾内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循证筛选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及面对面讨论.结果 构建了 26项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100%,权威系数为0.80和0.81,第2轮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2~0.22,协调系数为0.26~0.52.结论 构建的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可用于肾内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  相似文献   

4.
王静  黄站梅 《护理学杂志》2020,35(16):104-106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延续护理质量指标,为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冠脉介入数据平台的PCI术后延续护理质量指标。结果形成的PCI术后延续护理质量指标共包含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36,0.761;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307、0.315(均P0.01)。结论基于冠脉介入数据平台构建PCI术后延续护理质量指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各级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构成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运用Saaty's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及最终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是91. 4%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 90和0. 89,变异系数0. 08~0. 26,协调系数为0. 34;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环节质量指标权重为0. 6878,终末质量指标权重为0. 2075,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权重为0. 1047,权重分配结果可以接受。结论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护理质量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中环节质量的权重较大,实际中应加强环节质量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指导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指标体系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8;2轮函询后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方法对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6,一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37(均P0.01)。确立的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396、0.5279、0.3325;各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均0.10,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各指标权重合理,能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基于循证的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医院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循证法初步拟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RNAO、OVID、Medline、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排除与本研究无相关、无法获得全文或会议摘要、信函和通知、数据不完整或不可用,研究内容及方法重复、研究方法有缺陷、数据统计存在问题的文献,采用约翰霍普斯金循证护理实践(JHNEBP)模型中的证据评估工具实施证据评价,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条目池。以Donabedian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初步拟定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百分权重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脊柱侧凸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评价指标(结构—过程—结果)、8项二级评价指标(护理措施、药物设备管理、手术室环境、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患者结局)、14项三级评价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判断系数分别为0.78及0.90,熟悉系数为0.84及0.92,权威系数为0.81及0.91,协调系数为0.301~0.38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构建的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形成单病种多部门联合质量监控的模式,基于数据化指导可更科学地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回顾法、临床调研、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的质性研究及层次分析法的量性研究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5、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252、0.286(P0.01)。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的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确立了各层级指标权重系数,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结论该指标体系层次分明,评价指标明确,权重分配合理,具有科学性,为进一步验证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袁倩  曹英  汤利萍  黄蓉 《护理学杂志》2022,27(17):83-86
目的 构建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延续护理质量提供工具。 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2轮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83%、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0、0.90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61~0.217(均P<0.05)。最终确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54项三级指标。各级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系数均<0.1。 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专家认可度,可进一步开展临床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建、推进及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定编设岗,规范岗位管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护士培训,改革功能制护理为"人文关怀护理"为主题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客观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2010~2013年医院护理三级质控结果、第三方电话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稳步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护理工作获得社会和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赞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医院美誉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个系统、动态、有效的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跟踪评估体系,以提高重危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在实施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规章制度和重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提供的全院重危患者信息选择跟踪评估对象,由护理质控专家及夜查房护士长根据自行设计的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跟踪评估表对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跟踪评估表应用后重危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实施,对重危患者的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管、指导作用,可提高重危患者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015例患者作为实施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 03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实施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构建管理模式,对实施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显著降低(P<0.01).结论 骨科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能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护理质量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库,实时监控护理质量指标,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原有的护理质量指标为基础,应用计算机语言开发护理质量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库,实现与院内各个数据库对接,通过接口取数形式,将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数据纳入本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获取、分析、展示,完成指标的自动计算与比较。结果实现402个护理质量指标的数据获取、分析及展示,2018年50个护理质量指标较2017年有明显改善。结论护理质量指标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构建了护理质控专属数据库,保障了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促进了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分级护理标准病区公示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 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建、推进及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定编设岗,规范岗位管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护士培训,改革功能制护理为"人文关怀护理"为主题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客观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2010~2013年医院护理三级质控结果、第三方电话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稳步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护理工作获得社会和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赞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医院美誉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普外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设立普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9项,将其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收集每月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P0.01)。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有效提高普外科优质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96名护理人员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9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心理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不同学历、职称和年龄段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护理管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及其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因子,心理功能维度中的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因子评定均分均高于一般护理人员;其中住房、社区服务、经济状况,人际交往,业余娱乐因子的客观状态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主观满意度方面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P<0.01);运动与感觉功能、正性情感、自尊因子的客观状态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但在主观满意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一般护理人员在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方面较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护理管理部门在考虑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时,应注意利用各种激励资源,满足不同职务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11月住院的438例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45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晨间护理后,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采用晨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观察组在晨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基础上制定具体分值及扣分标准,包括护士自评和护士长评分,将晨间护理工作内容具体化、程序化,以客观评分的方法评估晨间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使晨间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诊疗环境,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护理管理专家筛选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专家对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看法,并初步筛选关键指标,为制定规范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性、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2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应用现象学分析法和比例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质量评价现状析出6个主题;护理质量关键指标中,共获得结构指标8个,过程指标23个,结果指标6个。结论现存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已不能适应临床护理专业的发展需求,亟待创建一套可量化、可操作的护理质量关键指标体系;护理管理专家更加关注具有护理特异性、彰显护理专业内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