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1例重度TBI 患者病历资料,以损伤3 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为预后指标,观察影响重度 TBI 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重度TBI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其中男59例(72.8%),交通事故伤 54 例(6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与GOS相关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双瞳对光反射异常、受伤至入院天数、气管切开天数、昏迷天数、癫痫共9个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GOS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入院GCS、昏迷天数、癫痫(P<0.05)。结论:年龄、入院GCS、昏迷天数、癫痫可作为判断重度TBI患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和宿主免疫的调节分子,在机体免疫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IF具有癌基因特性,其高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存活、增殖、迁移、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并抑制凋亡。MIF与抗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基于MIF为靶点的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MIF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基于MIF为靶点的抑制剂运用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的预测在临床决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重点是探讨特定患者或疾病相关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由于传统预测TBI患者预后的指标较为局限,探索新兴生物标记物及开发新模型渐成为近年来预测研究的热点.TBI预后预测因素的研究从不同的人群特征、患者差异、研究终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TBI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1周内平均Hb水平<70 g/L 16例,70 g/L~22例,80 g/L~20例,≥90 g/L13例.比较不同Hb水...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伤害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TBI的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现有的诊断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检测凭借其简便易行,可动态监测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诊断方式的不足,有望进一步提升TB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在判断预后和疗效评价方面都显示出巨大优势,已成为TBI相关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汇总并分析近年来各类TBI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分类评述传统TBI生物标志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TBI生物标志物及新兴TBI生物标志物在对TBI的诊断效能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与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TBI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更好地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20只,采用基础饲料喂养;动脉硬化组20只,在正常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促动脉硬化饮食。9周后空腹24 h 抽血并处死,检测两组大鼠血脂,留取动脉行 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 MIF 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动脉硬化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硬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 染色显示:动脉硬化组管壁上有典型粥样斑块,内膜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并呈灶状或片状钙化;免疫组化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膜、中膜可见少量 MIF 表达;动脉硬化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 MIF 表达明显增多,呈褐色;动脉硬化组中大鼠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8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硬化病灶内 MIF 的表达增加,MIF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某些炎症介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 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扩增的基因;原核表达重组PfMIF蛋白,并亲和纯化.结果从恶性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fmif基因,长度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具有MIF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成功的表达及纯化了融合有GST标签的重组PfMIF蛋白.结论获得来自恶性疟原虫的MIF同源基因,初步确定PfMIF是MI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重要组成和调节者,在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IF已被发现数十年,然而关于MIF对TME中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总结,对于MIF是否促使TME向免疫抑制方向发展、不同的疾病模型中MIF的功能为何不同仍无定论。文章就MIF对TME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 I患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94例中、重型TB I患者中,33例(8.38%)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2~4周;高龄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脑积水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P<0.01)。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I患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94例中、重型TBI患者中,33例(8.38%)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2~4周;高龄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脑积水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P<0.01).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颅外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4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两组患者年龄大小、就诊时间、创新性操作、体温、平均动脉压、血糖、血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40例脑外伤患者中预后不良38例(27.14%);预后良好102例(72.86%);预后不良组体温(38.97±0.22)℃,血糖(10.89±2.23)mmol/L,血钠水平(156.68±12.67) mmol/L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8.15±0.19)℃、(8.34±1.98)mmol/L,(141.48±10.23)mmol/L;平均动脉压(11.12±2.56)Kpa低于预后良好组的(15.23±2.87)Kpa (P<0.05),是引起二次脑损伤的颅外因素.结论:影响脑外伤预后颅外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60例确诊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中位值,34.1ng/mL与15.9ng/mL,P〈0.001)。血清MIF水平与血管侵犯(P=0.014)、进展的临床TMN分期(P=0.037)及转移(P=0.026)密切相关。血清MIF高(〉34.1ng/mL)的患者2年生存率较血清MIF低的患者(≤34.1ng/mL)明显降低(59%与28%,LogRank为6.02,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MIF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IF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提示MI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可作为反应肿瘤侵袭及预后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60例确诊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中位值,34.1ng/mL与15.9ng/mL,P〈0.001)。血清MIF水平与血管侵犯(P=0.014)、进展的临床TMN分期(P=0.037)及转移(P=0.026)密切相关。血清MIF高(〉34.1ng/mL)的患者2年生存率较血清MIF低的患者(≤34.1ng/mL)明显降低(59%与28%,LogRank为6.02,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MIF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IF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提示MI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可作为反应肿瘤侵袭及预后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合并并发症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发生呼吸改变、休克、双侧瞳孔散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并发高钠血症、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GCS评分与死亡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侧瞳孔散大、肺部感染、并发高血钠症、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颅脑外伤的预后与患者入院时出现双侧瞳孔放大、休克、呼吸改变,合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肺部感染、高血钠症以及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针对影响预后的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组和GCS≤8分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伤后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24h内,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除TT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8分组与GCS≤8分组比较,上述6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创伤后脑氧代谢变化,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的诊断标准收治以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6例,于伤后24h、48h、72h、96h采集颈内静脉球血及外周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监测颈内静脉球血乳酸水平,计算伤后24h、48h、72h、96h的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AJDO2),脑的氧摄取率(CEO2)。于患者治疗后3个月追踪观察其预后情况,根据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标准,分为有意识组(中、重度残疾或完全恢复,3≤GOS≤5);无意识组(死亡或植物生存,GOS=1,2)。结果1.通过电话询问或地方管理部门(村委会,政府等)追踪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统计病死率38.46%,生存率61.54%。2.AJDO2、CEO2、Lactate伤后24h即升高达到一高值之后有所下降,但维持在高水平。3.伤后早期AJDO2,Lactate对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具负性预测价值(标准系数beta分别为-0.326,-0.273;P值分别为0.009,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创伤后24h存在脑缺血、缺氧,早期存在脑氧合过度、脑充血;创伤早期监测脑氧代谢变化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糖水平对其凝血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血糖水平与凝血病发病率呈正相关(P<0.01),凝血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与其病残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糖水平可为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成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成年颅脑损伤且昏迷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及中型三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31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37、日早晨6:00,下午16:00采集2次血标本并测定其MT水平。根据不同转归,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分别对颅脑损伤组各组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至出院,全组存活48例,死亡13例,死亡病例死亡前平均血清褪黑素水平为19.1±9.8pg/ml。各颅脑损伤组血清MT水平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重型组和特重型组的MT水平显著低于中型组(P〈0.05),特重型组的MT水平又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T水平越低,颅脑损伤的病情越重,GOS预后评分越低,患者的伤残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9.
MIF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血瘀证及相关主要复合证型(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探讨EMT不同证型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18例不同证型(每组6例)EMT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及6例正常妇女在位内膜组织中的MIF的表达情况。结果 MIF在EMT在位内膜各证型组间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肾虚血瘀型组在位内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异位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肾虚血瘀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在EMT不同证型中的表达有差异,可能为EMT不同证型辨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可能做为临床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