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欺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工作场所欺凌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实习护生315名,采用中文版负性行为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欺凌得分为31.43±9.92,在过去6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的实习护生107人(33.97%)。不同学历层次、生源地、学习成绩、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的实习护生感受的工作场所欺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生源地、学历层次是实习护生感受工作场所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实习护生感知工作场所欺凌的比例偏高,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和针对性教育,减少工作场所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阐述工作场所消极行为的概念,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消极行为发生率较高,遭受的工作场所消极行为以隐性行为为主,工作场所消极行为可影响护生身心健康和实习工作,影响护生的职业选择。提出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为护生提供相关支持和心理指导等,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尽可能降低工作场所消极行为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介绍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概念、测量工具、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以期为医院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对11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 归纳为工作场所欺凌的来源(主要为领导和同事)与表现形式(工作压制,孤立排斥,人身攻击);工作场所欺凌行为的归因(外因为不良工作氛围,内因为自己软弱);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的消极体验(愤怒与委屈,自信及自尊降低);面对欺凌行为采取的应对方式(回避与隐忍,直接面对,大多不上报)4个方面。 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场所存在的欺凌现象,提供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与措施,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5.
黄晗钧  王琳 《护理学杂志》2022,27(16):95-98
从抗逆力的内涵、研究工具、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等方面综述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抗逆力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抗逆力发展机制研究和干预方案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实习护生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Meta整合,为护理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中关于实习护生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5月。运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提炼出56个主要的研究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成4个整合结果:护生经历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来源;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方式;渴望支持。结论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普遍现象,严重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因此教育者和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护理实习环境,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职业认同的相关概念,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的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生职业认同评价提供较全面的参考资料,亦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培养前提、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面对的一系列难题,为各医学院校和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提供参考。医学院校应创新护理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与理论紧密结合;完善护理教学方法,增强护生主体意识;改革护理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护生认知技能的培养。护理教育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带教技能等培训,提高自身评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欺凌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防范管理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负性行为问卷对北京市5所医院54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欺凌得分为(31.24±10.73)分;215人(39.59%)在过去6个月中遭遇工作场所欺凌,其中12人(2.21%)遭遇严重欺凌。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聘用方式、医院级别是工作场所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工作场所欺凌在临床护士中普遍存在,工作于三级医院的高学历、合同制、护龄11~15年的护士更容易遭受工作场所欺凌。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应高度重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和针对性教育,以降低临床护士工作场所遭遇欺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认知学理论的护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社会认知学理论分析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人/内在(自我效能、已有知识、元认知过程、归因方式、学习动机等)、行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复杂,应以确定的自主学习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为指导,抓住其中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评价,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场所欺凌不同维度及不同类别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为构建针对性干预方案降低自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山东省4所三甲医院中选取3 02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负性行为问卷-修订版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评估护士的工作场所欺凌情况及自杀风险。结果 护士工作场所欺凌总分为(31.17±14.48)分,自杀总分为(4.16±2.22)分。工作场所欺凌总分及组织不公维度与自杀风险呈正相关(均P<0.05)。共识别出工作场所欺凌的5个类别,即低欺凌组(52.25%)、中欺凌组(9.35%)、高欺凌组(17.02%)、超负荷组(10.67%)和不匹配组(10.71%)。与低欺凌组相比,中欺凌组(OR=6.096)、高欺凌组(OR=5.832)、超负荷组(OR=3.668)和不匹配组(OR=3.391)护士自杀的风险更大。结论 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欺凌存在不同类别,且与自杀风险关系密切,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场所欺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研究》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探索《护理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自行设计《护理研究》教学效果调查表,对126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及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护生学习前后对科研能力、科研精神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尚好(82.5%)、认为最难的授课内容为科研设计(57.1%)、现阶段65.9%护生认为开展科研活动的主要困难是因不在临床而收集资料困难、91.3%认为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科研知识很有必要、88.9%认为提高护理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较好方法是参与课题研究。结论护理研究教学效果较好,利于提升护生的科研能力和意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欺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究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选取新疆8所医院的5331名护士,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中文版负性行为量表、情绪智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场所欺凌总分中位数为25.00分,情绪智力总分为(69.06±13.58)分,护士工作场所欺凌的发生率为31.83%,严重欺凌发生率为14.37%;护士工作场所欺凌总得分与情绪智力总得分呈负相关(r=-0.693,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工作科室和情绪智力各维度为护士工作场所欺凌的影响因素(P<0.05,P<0.01),共解释工作场所欺凌总变异度的45.4%.结论 护士工作场所欺凌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借鉴国内外不同领域的管理经验,提高护士情绪智力,降低工作场所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介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概念,阐述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为构建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式,为改进相关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对682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CERQ总分为110.10±11.39,9种调节策略得分9.19±2.68~14.34±2.72,排序前3位的情绪调节策略为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接受;在校护生自我责难、接受、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5种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护生(均P0.01),灾难化策略得分显著低于实习护生(P0.05)。结论护生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较多运用积极认知策略;实习护生较在校护生更多运用灾难化策略;在校护生比实习护生更频繁运用自我责难、接受、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的策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护生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能力培养,尤其是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使之能以更多积极性策略应对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16.
对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涉及到个人、组织和工作、心理三方面,提出护理管理者应该优化护理工作环境,为新入职护士提供人文关怀,积极提供引导与帮助,探索出提高新护士职场适应度的方法,以提升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度,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现状,探讨影响其学习动力水平的相关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地区4所护理院校1144名在校学生,使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尔滨地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得分57~159(120.04±17.83)分;不同年龄、学校、学历、性别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之间学习动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历、性别和年级因素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影响较大(均P0.01)。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护理教育者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特点,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增强其学习动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研究生的姑息护理认知水平,辨别对姑息护理的误解,为推进护理研究生教育、制定姑息护理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对183名护理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研究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总分(8.54±2.44)分,各条目答题正确率为3.3%~92.3%;对姑息护理的误解较多,分散在3个维度,最大的误解是"家属成员陪伴在患者床旁直至死亡是至关重要的"。结论护理研究生的姑息护理认知水平偏低,需加强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