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庭抗逆力对照顾者负担的影响,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38个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家庭抗逆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庭抗逆力总分为(77.95士20.91)分,照顾负担总分为31.00(22.00,43.25)分;家庭抗逆力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P<0.01).患者性别、家庭类型、照顾者职业及婚姻状况是影响家庭抗逆力的因素(P<0.05,P<0.01).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照顾负担处于中等水平,家庭抗逆力水平对照顾负担有负向缓冲作用,应积极采取提高患者家庭抗逆力水平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家庭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的中介作用,为开展护理干预以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提供参考。 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86例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40.86±13.14)分,家庭抗逆力总分为(101.85±14.78)分,照顾者负担总分为(40.98±13.68)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与家庭抗逆力总分呈正相关,二者与主要照顾者负担总分呈负相关(均P<0.05);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量占比为37.44%。 结论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通过家庭抗逆力的中介作用对主要照顾者负担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在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同时应以家庭抗逆力作为干预靶点,充分挖掘家庭内部整体力量,促进家庭抗逆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的中介作用,为开展护理干预以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86例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40.86±13.14)分,家庭抗逆力总分为(101.85±14.78)分,照顾者负担总分为(40.98±13.68)分。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与家庭抗逆力总分呈正相关,二者与主要照顾者负担总分呈负相关(均P<0.05);家庭抗逆力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主要照顾者负担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量占比为37.44%。结论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通过家庭抗逆力的中介作用对主要照顾者负担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在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同时应以家庭抗逆力作为干预靶点,充分挖掘家庭内部整体力量,促进家庭抗逆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减轻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首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函询及预试验构建首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干预方案。将首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1人和观察组4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首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3个月家庭抗逆力、脑卒中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及照顾者负担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家庭抗逆力、综合照顾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照顾者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干预方案能显著提高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和综合照顾能力,降低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创伤后成长及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20名乳腺癌患者照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尊严干预.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分别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及中文版照顾者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照顾负担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及照顾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庭尊严干预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及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武汉市2所三甲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237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照顾准备度量表及积极感受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6.37±11.77)分.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与照顾准备度、积极感受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准备度及积极感受是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共可解释其38.0%的总变异量.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需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干预,提高其心理一致感,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性别、年龄、照顾时间、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等;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负担的护理干预,包括参与出院计划、家庭干预、心理教育干预、远程指导、完善社区服务等.提出国内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性研究较少,应将其置于患者同等位置予以关注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家庭坚韧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和亲职压力简表对18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家庭坚韧力量表总分为(39.28±6.03)分。家庭坚韧力量表得分与亲职压力简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子愁苦、困难儿童、疾病程度和亲子互动关系失调因子可预测家庭坚韧力54.8%的变异量。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家庭坚韧力量表得分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应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和提供亲子互动空间缓解患儿照顾者的亲职压力水平,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家庭应激能力和坚韧力。  相似文献   

9.
梅菁  孙慧敏  何易  张秀秀 《护理学杂志》2022,27(17):87-89+97
目的 研制手机App用于痴呆照顾健康管理,并探讨对照顾者照顾负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手机App的痴呆照顾健康管理,进行线上线下联合干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后,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焦虑、抑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基于手机App的痴呆照顾健康管理可降低照顾者负担,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202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失智症管理策略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照顾者哀伤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照顾者的失智症管理策略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积极管理(43.34±8.98)分,鼓励/支持(33.98±10.00)分,批评(28.03±12.64)分.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哀伤和积极感受是批评维度的影响因素;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和积极感受是鼓励/支持维度的影响因素;失智症照顾经验、哀伤、积极感受和社会支持是积极管理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以积极管理和鼓励/支持为主,较少采用批评.医护人员需重视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顾者管理策略现状,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家庭管理培训,以形成健康的家庭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