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SARS病例发病过程中胸部X线平片表现的变化过程,探讨SARS疾病在X线影像学上的特点。方法:按照《广东省SARS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草案)》筛选出我院收治的41例确诊SARS病例,对其发病前后胸部X线平片表现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ARS胸部X线表现以肺内大面积明显浸润为多见(85.4%,35/41),可见于单侧肺(56.1%,23/41)或双肺(43.9%,18/41)。双肺病灶出现及发展可不平衡,病灶变化快。SARS影像表现可分为出现期、加重期和吸收期。结论:SARS虽然特征性胸部X线表现较少,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早期预警诊断。  相似文献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各自临床表现、实验室改变、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SARS流行期间,以SARS收治后确诊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4例病人的临床和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4例病人均有发热,38°C~40°C,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气促3例;外周血白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降低,CD8+ T淋巴细胞正常或代偿性增高。影像学改变:沿纹理分布的淡片状阴影3例,双肺斑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阴影1例。治疗后,肺内见网格影及小囊状影1例,按PCP治疗后,渗出性病灶吸收明显。结论:病人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降低,肺部表现为渗出性磨玻璃样影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共同之处;卡氏肺囊虫肺炎无明确SARS病人接触史,高热和全身中毒表现突出,CD8+ 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胸部影像学表现无游走性征象,但可见网格状和?蛐或小囊状改变。仔细动态观察胸片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首发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出现早、分布广、变化快,认识其特征及动态变化,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确诊和有效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我院2009年收治首批确诊的6例散发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实验室确诊的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共摄胸片46张,CT扫描15人次.结果:本组孕期为8~39周,临床分型:轻症17例(17/28),重症9例(9/28),危重症2例(2/28),经3~35 d治疗后,28例均符合出院标准,无一例死亡.100%(28/28)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39 ℃ 16例.16例(16/28)发病1~5 d内出现胸部影像学异常.轻症胸片表现阴性12例(12/17),肺纹理增粗5例(5/17).重症与危重症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下叶胸膜下区的小片状渗出,4例(4/11)病情进展迅速,很快累及多段、多叶并融合、实变,2例(2/11)伴有少量胸腔积液;10例(10/11)病灶完全吸收消散,1例(1/11)CT显示残留索条状纤维灶.结论: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预后良好.胸部影像学表现是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SARS和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8例SARS患儿和100例MP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SARS组和MP组影像表现可为四种类型:间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及网状模糊影,部分伴肺门影增大.SARS组8例;MP组46例.小叶实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或密度不均片状影.SARS组4例;MP组13例.肺段实质浸润型:病变累及一个或一个以上肺段、叶,呈大片状实变阴影.SARS组23例,MP组36例.混合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和网状阴影混杂,肺纹理增强较明显.SARS组3例,MP组5例.结论儿童SARS以大片实变、单侧受累为主;MP以间质改变为主,常伴肺门结构紊乱.二者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且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的X线平片与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确诊的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的X线与CT表现。结果首次X线胸部平片示双肺受累8例,单肺受累1例,8例行CT检查两肺均受累,1例死亡未行CT检查。受累肺叶3~5叶,受累肺段5~8个。9例均表现在两肺多叶,以中外带及下叶为甚,2例病变进展迅速,1例死亡。结论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1)病变主要发生在肺的外周;(2)两肺多叶受累,下肺野多于上肺野;(3)病变变化迅速;(4)两肺出现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气相,伴有胸膜增厚或少量胸水;(5)CT比胸片能更好地显示肺内病变特征。熟悉其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3年经确诊的46例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分析病变形态和累及范围。结果:结节影和小斑片影全部病例都有。空洞、支气管扩张是本病的常见表现。本组病例合并空洞者26例,占56.52%,其中8例为发生于2个肺叶以上的多发空洞;有支气管扩张者22例,占47.83%。病变多为双侧多叶分布,累及双肺或2叶以上者39例,1叶者7例。结论: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主要CT表现是结节影、小斑片影、空洞、实变和支气管扩张,CT影像学表现较难与继发型肺结核鉴别。当影像学表现为累及多个肺叶、多种病变形态同时存在,或伴有多发空洞者,而临床规则抗痨治疗疗效不佳或同步性差时,应考虑到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X线与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确诊的28例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数字化X线平片资料和其中22例的CT影像资料,回顾性比较、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病变位于两肺多叶者19例,单叶者9例;上叶受累26例,其中24例右肺上叶受累;18例中叶受累;6例下叶受累.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其中斑片状浸润影见于全部28例,纤维条索影20例,结节影15例,空洞13例,钙化3例,胸膜粘连肥厚23例,胸腔积液1例.CT扫描见支气管扩张13例,肺气肿或肺大泡11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 胸部X线平片是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征象的显示更敏感.当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叶多种病变形态混杂存在并且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DR和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4~5月137例SARS患者中同时行DR和CT检查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0例中65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而CT扫描均表现异常。SARS典型的胸部DR和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片状阴影、斑片状浸润或云絮状阴影和伴有不规则实变影、磨玻璃影或结节状阴影。病变部位以单侧单叶最多,其次为单侧多叶和双侧多叶。结论:SARS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DR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本院CT室条件具备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轻型、普通型患者首次及短期(3~5 d)复查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影像学表现及短期演变的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经临床及两次COVID-19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确诊的12例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分析12例前后两次胸部HR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中首次胸部HRCT检查2例(16.67%)无异常,6例(50.00%)双侧肺叶受累,4例(33.33%)单侧肺叶受累,其中左侧肺叶受累1例、右侧肺叶受累3例;以左肺下叶、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各7例(58.33%)];以右肺下叶背段、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受累为主[分别为7例(58.33%)、6例(50.00%)]。短期复查肺叶、肺段受累数较首次检查均有增加,但肺叶受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受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首次胸部HRCT检查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仅位于胸膜下3例、仅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2例、同时位于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5例,病变仅表现磨玻璃影3例、仅表现实变影2例,伴发胸腔积液1例;短期复查胸部HRCT,明显进展2例,4例病灶吸收好转,1例新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胸部HRCT检查方便快捷,COVID-19影像学表现多样化,随时间变化,影像学特征演变快;短期复查胸部HRCT可动态评估COVID-19患者肺组织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CR检查与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胸部CR上的影像特点。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8例SARS的胸部CR影像与相应临床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肺部病变出现早于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肺部病变的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无明显规律;肺部病变多位于肺的周边;病变影像的密度和形态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结论 SARS肺病变前期治疗中变化快;肺的周边部或近胸膜面的病灶分布可作为其重要影像特征;X线CR系统更适用于SARS病人检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胸部CT对SARS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确诊4例散发SAILS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呈不同程度降低,下降时间较流行时提早,下降程度较小。2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轻微降低。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肌酶无异常。血氧饱和度均无降低。所有病人血清SAILS-IgM/G抗体早在发病第6天由阴转阳,滴度在短期内呈4倍以上升高,中和抗体实验阳性,1例咽拭子中检测出SAILS-CoV RNA。结论2004年中国4例散发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归因于此次致病的SAILS-CoV毒力小,抗体出现较早,病毒迅速被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X线和CT的特征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对82例临床确诊的1周内SARS病例的数字式正侧位x线胸片对比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X线胸片分为7种类型:正常或局限性肺纹理粗重型4例(4.9%);棉絮样渗出型48例(58.5%);假性空洞型5例(6.1%);叶段实变型12例(4.6%);多灶肉芽肿型3例(3.7%);弥漫渗出型3例(3.7%);混合型7例(8.5%)。累及一侧肺57例(70%),两侧同时受累25例(30%)。单发病变52例(63.4%),单肺、双肺双发或多发30例(36.6%)。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位于肺门周围或呈中央分布者22例;位于外围或胸膜下者32例。病变在3cm者以上者62例。累及肺上叶者32例(右侧19个、左侧13个)、右肺中叶12例和肺下叶38例(右侧20个、左侧18个),其中30例呈多肺叶的双发或多发病变。14例患者行HRCT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4例在X线胸片上未见异常。结论 肺部浸润病灶是SARS的重要影像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其中多灶肉芽肿及假性空洞征象可能是较特异的X线征象。HRCT能够显著提高SARS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追踪观察胸部X线的变化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斑片状影183例(70.38%);大片状影102例(39.23%);间质改变208例(80%);磨玻璃样改变113~J(43.46%);大范围肺实变31例(11.92%);索条状影108例(41.54%);弥漫性病变42例(16.15%);单肺受累96例(36.92%);双肺受累176例(67.69%)。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3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6 8岁。比较激素治疗前后肺部阴影的变化情况。结果  2 1例患者肺部阴影在 2 5~ 6 0天内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 ,平均为 4 2 .8± 11.5天 ;2例患者肺部阴影逐渐扩大至两肺弥漫性渗出影死亡。激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 16例 (6 9.5 % )患者在应用激素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② 2例(8.7% )患者肺部阴影有所进展 ,3~ 4天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③ 3例 (13.1% )患者在应用激素 3~ 7天时肺部阴影较前无明显变化 ,之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④ 2例 (8.7% )患者病变范围未见明显吸收 ,反而逐渐增大 ,最后呈两肺弥漫性渗出影。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多样 ,对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临床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10例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DR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其胸部表现。结果 SARS病人胸片表现为两肺纹理明显增重,一侧或双侧肺内磨玻璃样改变有或没有实变影并存,病灶有以双下肺受累明显并向上蔓延的趋势,类似火焰上升的态势,病变一般发展迅速。在病人摄片及后处理过程中主要应用的DR成像技术有窗宽、窗位调整、反白技术、局部放大等。多项DR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摄片成功率,并能极大程度地保障胸片质量,为临床SARS病人诊治提供尽可能多的所需信息,同时又可以尽量减少影像科人员与非典病人的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保护医务人员。结论 DR成像技术在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Bilateral giant adrenal myelolipom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renal myelolipomas are rare benign tumors that comprise mature adipose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elements. They are usually found incidentally at autopsy and on imaging. Most cases are isolated and small. Although they are not hormonally active, there is very rarely an association with functional adrenal disorders such as Cushing syndrome and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se patients high corticotropin levels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these neoplasms. We report the imaging appearances of bilateral giant adrenal myelolipomas in a patient known to have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To our knowledge, these are the largest bilateral adrenal myelolipomas reported in association with congential adrenal hyperplasia. A distinct change in their appearances after a period of steroid treatment is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04年中国广州4例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确诊的4例散发SARS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流行时的情况相比较。结果确诊的SARS患者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呈不同程度降低,下降时间较流行时提前,下降程度较小;2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轻微降低;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氮酸转氮酶(AST)轻度升高;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肌酶均无异常;所有患者血清SARS—IgM/IgG抗体早在发病第6d由阴转阳,滴度在短期内呈4倍以上升高,中和抗体实验阳性,1例咽拭子中检测出SARS冠状病毒(SARS—CoV)RNA。结论2004年中国广州4例散发SARS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各常规实验室检查与生化检查变化均较流行时为轻,归因于此次致病的SARS—CoV毒力小,抗体出现较早,病毒迅速被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