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科学范围广,知识点繁杂,不易理解,学起来枯燥。中专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自我约束力差。这就要求中专全科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教学要讲究教学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云教学平台的行动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借助云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行动教学法运用于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2017级高职护生的生理学教学中,便利选择1~4班护生191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5~9班护生250人作为试验组,采用基于云教学平台的行动教学法教学。观察新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度、满意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比较两组学生生理学期末达标测验成绩。结果 试验组生理学期末达标测验成绩为(83.65±6.81)分,传统组为(74.47±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生到课率达99.03%,学习活动参与度>90%,其中讨论答疑参与度100%,在线测试参与度98.87%;试验组学生对基于云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行动教学方式的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达68.8%。结论 基于云教学平台的行动教学法能凸显学生的主体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生理学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护理技术》教学中,笔者发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使用的教科书中,对臀中肌注射定位的表述不够完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笔者曾在日本宫崎看护大学和宫崎县立病院研修,在护理教学中尝试借鉴日本臀中肌定位法,结合我国教科书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智能仿真技术模拟教学,探讨护理专业《危重症护理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选取2006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组,2005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智能仿真技术模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后对研究组进行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学生有96.8%对ECS模拟教学感兴趣,其中80.5%呈中等以上水平(兴趣指数≥3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CS模拟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成静  赵建美  沈红五  茅志娟 《全科护理》2011,(30):2799-2800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阶段测试成绩评价情景模拟双语教学的情况。[结果]情景模拟教学应用到双语教学课堂中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5.5%)、学习主动性(89.9%)、自学能力(84.1%)、交流沟通能力(89.9%)、团队合作精神(94.2%)。[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可运用于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中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与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正确、完美的理解和掌握,它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励听课者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跟着教师的诱导进行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谈谈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1 语言艺术1.1 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要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把最复杂的事物表达得简明、准确、扼要、重点突出。如讲新生儿窒息时将众多的临床表现归纳为“三弱、二不、一青紫(苍白)(即心音弱、反应弱、肌张力弱;呼吸不规律、不畅;皮肤及面色青紫)使学生对繁琐、复杂的书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小组竞赛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68名,在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的物理治疗学课程中选取一章节作为实验章节进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小组竞赛教学法,选取2017级学生70名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针对相同章节行常规混合教学,比较学生在两种教学方法下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岗位胜任力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课程参与表现总分(8.13±1.11)分高于对照组(5.71±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5,P<0.05)。实验组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实习阶段的岗位胜任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46、11.81,P均<0.05)。结论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小组竞赛教学法能更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临床实践中团队协作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中专护理专业4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两个班为观察组、另两个班为对照组;在《五官科护理学》教学中,观察组进行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指导和教育,对照组不做相应的培养;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调查。[结果]经一个学期的实践,观察组学生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用心、自我测验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较期中考试成绩显著提高(χ2=72.250,P〈0.001);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χ2=9.125,P=0.003)。[结论]观察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质量。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将本专业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实验组对PBL法的各项教学效果评价均较好;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较,总分、选择题、问答题及综合分析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PBL可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慧杰  黄志红 《护理研究》2006,20(5):1403-1404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由戴尔的学习圆锥(Dale’s cone of learning)发展来的学习金字塔(1earning pyramid)模型理论,让学生上讲台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开发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或行为结果。在中等医学教育的四级目标体系群中,其终端目标即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某个专业的“职业宗旨”和“知能构架”而确定的。其它三级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直接服从(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各级目标环环紧扣,保持着相关性和一致性。其中课时目标也叫课堂目标,  相似文献   

12.
《护理学基础》教学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求 《当代护士》2005,(6):86-87
《护理学基础》(以下简称《护基》)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课,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学习护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1]。要提高该科教学质量,应创造生动的教学局面,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传授的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创造生动教学局面的关键所在。教师用自己丰富的情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情激趣,以志治情的教学目标,为达此目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讲究运用语言艺术语言是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护基》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具备:1.1语言亲切感人,具有诱导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亲切、热情、文明。如教师想请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护理操作时,应该用:“请你回答某某问题”、“请你练习某某护理操作”等礼貌、亲切的语言。如果学生表现出不好意思、紧张等情况时,教师应用轻松的语调告诉她:“不要紧张,放松点,错了没关系”。以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1.2词句准确精炼,具有科学性教师教学中应用普通话教学,用词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融入心理情景剧翻转教学的《精神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的研究设计,以本科二年级护理学生对授课对象,以选课班为分组单位分成混合式教学试验组(42名)与传统课堂教学对照组(84名)。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包括12课时传统课堂教学、8课时在线学习、8课时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融入心理情景剧与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的课堂设计。采用课程闭卷考核成绩反映学生的精神科知识掌握度,心理负荷量表评价课程学习难度与体验,课程满意度评价表评价学习满意度。结果 126位护理学生均完成课程学习和期末闭卷考核,试验组考核成绩为(27.99±4.05)分,对照组为(25.83±4.17)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 P =0.016)。课程学习心理负荷水平,试验组为(47.51±13.55)分,对照组为(58.83±11.10)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 P <0.001);课程满意度评价试验组为(52.98±7.93),对照组为(52.96±7.29),组间不具统计学差异(t=0.011, P =0.991)。结论 以心理情景剧翻转教学为核心设计的《精神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在减轻学习负荷的同时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课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实践及效果。方法 2019年2月至7月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5级4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为2组,针对本学期开设的《内科护理学》课程,对照组(n=82)采用传统授课,试验组(n=78)部分课程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其余课程内容仍用传统授课。对比两组学生成绩,并采用《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以及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结果 试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89.61%的试验组学生满意此教学法。结论 混合式教学用于《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有利于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助于教学相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C”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校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153例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学生分为对照组76例和研究组77例,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学生接受“3C”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C”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O-AMAS有效教学模型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我校2019级护理专业2个班为对照组(n=86),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采用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20级护理专业2个班为试验组(n=87),实施基于O-AMAS有效教学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包括教学目标设计(Objective)、迅速激活(Activation)、多元学习(Multi-learning)、有效测评(Assessment)、简要总结(Summary)5个环节。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课程学习成绩、深度学习能力及学习投入度。结果 试验组课程学习成绩、深度学习能力各维度及总量表均分,以及学习投入度中行为投入维度、情感投入维度、总量表均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O-AMAS有效教学模型的基础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投入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活跃护理教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护士自学意识和提高学生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本研究将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班的78名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名,在进行基础护理学教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包括问题式学习(PBL)、摄像反馈以及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掌握效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及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且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多元化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法在麻醉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在某院进行麻醉护理实习的2个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入院学习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教学方法,观察2组学生在理论考试、临床实践考核以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在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时,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课堂效果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麻醉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实习生主动参与学习,深入研究分析,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通过提高实践比重,强化学生操作能力;构建标准病人,提高临床认知;开设模拟医院,营造工作环境;自编实践教材,补充理论学习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教改实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学习主动性亦明显提升。在保证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高职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院的教学要求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针灸推拿课题组针对此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不足的现状,通过提高实践比重,强化学生操作能力;构建标准病人,提高临床认知;开设模拟医院,营造工作环境;自编实践教材,补充理论学习4个方面进行实践课程教改探索,初见成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医学教学中运用引导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100名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按照学号分为传统教学组(51名)和引导式教学组(49名),在进行作业疗法、神经促通技术、肌力增强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这四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最后对学生9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引导式教学组在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操作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