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超声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5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改变,显示治疗后两组左室肥厚指标、空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流速峰位明显增高,房缩期最大流速两者比值下降,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空射血分数无变化。提示β1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地抑制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48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AQ检测,根据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血压组又分为高血压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结果:与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室充盈异常,舒张早期充盈减低,舒张晚期充盈增强;与高血压LVMI正常组比较,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左室充盈尤其是舒张早期充盈低于高血压LVMI正常组;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LVMI正常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且处于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且低于LVMI正常组;与对照组左室容量指标比较,高血压LVMI正常组左室容量负荷增大,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无显著差异。结论:AQ技术为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LVH患者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65~80岁;予培哚普利4-8mg,口服,1次/日,共6个月。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后,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例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在用依那普利治疗半年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充盈指标皆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短期治疗作用可能有限,需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才荣莹  于静  张月兰 《现代康复》1999,3(10):1230-1230
目的:评价苯耶普利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Ⅰ、Ⅱ期高血压病患45例.同时测定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20mg/d,1/d.治疗24周。结果: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心率无变化,左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0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明显改善(P<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苯那昔利能有效控制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是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及其对血糖、血脂、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58例,其中Ⅱ期高血压46例,Ⅲ期高血压12例,口服苯那普利10mg~20mg/d,治疗8个月。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用多普工室肥厚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减少(P〈0.01)。血糖下降,空腹胰岛素降低明显(P〈0.01),对血脂无不良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8.
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及24h平均血压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IVST、PWT、LVM和LVMI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并明显改善心富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80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患者及4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SHT)患者的心肌供血、心律和心功能。结果:HLVH组心肌缺血、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HT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CI明显减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峰)、E/A、舒张早期减速度显著减低。结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间关系密切,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A组23例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B组30例为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及E/A比值。结果:经贝那普利治疗后:①A组: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著降低(P<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1);②B组:血清PCⅢ、LN、HA也明显降低(P<0.05),E/A也明显升高(P<0.05);③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血压,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仲良 《临床医学》2006,26(5):27-2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左室结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天口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第天口服非洛地平5mg。平均12个月,观察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用药后2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降低(P<0.01);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变薄(P<0.01);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沽少(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无冠心病证据的原发性高血压左段肥厚的患者中,长期应用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还可逆转LVH,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苯那普利治疗3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并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疗程6个月,结果表明:苯那普利能显著减轻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厚度,左室重量和左重量指数,舒张功能参数早期充盈峰速度,E波减速度和左室峰充盈率治疗后明显增加,晚期充盈峰速度,A/E比率和E波减速时间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联合氯沙坦、吲达帕胺对重度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50-100mg/d,吲达帕胺1.5-3.0mg/d,6个月为期,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生化指标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对比,联合治疗方案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1)、对心率(HR)无影响(P〉0.05);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X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降低(P〈0.01),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P〈0.01),而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无改变(P〉0.05),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轻。结论:应用氯沙坦、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能很好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是临床严重高血压值得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古国荣 《临床医学》2000,20(12):7-9
测定64例(初68例治疗中有4例明显不良反应停药)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培为利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显示。经培哚普利治疗后,收缩压、舒坟、LVID、IVST、LVPWT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培哚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也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雅施达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U)的疗效。方法:对未经正规治疗的54例高血压LVH患者使用雅施达口服,4mg/次,每日1次,连用24周。结果:经雅施达治疗,据UCG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降压总有效率97%,同时舒张末期左室内经(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结论:应用雅施达24周后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的血压,并逆转LV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老年患者146例(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连续取3个心动周期,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67.4%,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38.3%。结论: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患者(1级22例,2级18例)使用比索洛尔5 mg和氯沙坦50 mg,连服6个月,不改变用药量,并于治疗前后用M超和二维超声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6个月,血压由(169±6)/(99±7)mm Hg(1mm Hg=0.133kPa),降到(113±7)/(74±9)mm Hg,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E)和舒张早期流速积分(SE)明显增高.舒张晚期流速峰值(PA)明显降低,虽舒张晚期流速积分(SA)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PE由0.81±0.12降到0.56±0.25(P<0.01).结论 比索洛尔、氯沙坦联合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道华  吴明永  白明 《临床荟萃》1999,14(5):197-198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了29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5mg/d)6个月前后左室形态结构及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并与29例应用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者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太均明显下降(P〈0.01),舒张期间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的均明显减少(P〈0.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0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与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测量各组左房功能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组受损最严重。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表现为正常构型组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左房灌注分数(LAT)的异常,可以早期体现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