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费城(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生率,探讨其生物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G显带的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300例ALL患者进行检测,其中Ph染色体(+)患者36例,Ph染色体阴性(-)患者264例,分析Ph染色体(+)组患者与Ph染色体(-)组患者的生物学特征、缓解率、生存期差异。结果 300例ALL初诊患者发现Ph染色体(+)患者36例,Ph染色体阳性率为12.0%。Ph(+)组患者的中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和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与Ph染色体(-)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h(+)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P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Ph染色体(+)患者免疫分型资料显示:前B-ALL 9例、My+-ALL 5例、Common-ALL 22例。预后分析显示:Ph(+)组ALL患者和Ph(-)组ALL患者的第1次缓解率分别为52.8%(19/36)和84.8%(224/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7.9%(11/19)和25.4%(57/2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4个月。结论 Ph染色体(+)ALL患者比Ph染色体(-)ALL患者预后更差,生存期短,临床上要注意根据Ph染色体阳性与否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NICM分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采用CO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h ALL占青少年ALL的18.37%(9/49)。与Ph-ALL患者相比,Ph ALL患者白细胞计数高,同时伴有髓系抗原表达者明显增多,完全缓解率低,第一次缓解中位时间长。Ph ALL的复发率高于Ph-ALL,3年预期DFS率低于Ph-ALL。结论Ph ALL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伟学亚型,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临床和预后特征,治疗上应用别与Ph-AL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索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LL发病机理的关系,同时探讨PTTG在Ph1染色体阳性和阴性ALL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8例ALL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骨髓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LL患者PTTG的表达水平(1.9428E5±1.8372E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766E3±1.1817E3)(P<0.05),一个周期诱导缓解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中PTTG的初始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non-complete remission,non-CR)患者;Ph1染色体阳性ALL(Ph1+ALL)患者中PTTG的初始表达水平高于Ph1染色体阴性ALL(Ph1-ALL)患者。结论:PTTG的过度表达可能和ALL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与Ph1染色体阳性ALL的发生关系更加密切,这为ALL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 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 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 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 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 MAL)13例。56例Ph 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 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 8等。Ph ALL组和Ph MAL组缓解率为57.0%,Ph 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 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 ALL、Ph 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Ph AML  相似文献   

5.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亚型,好发于儿童及成年人,并且一般预后差.该亚型与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 1+ ALL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但是缺乏BCR-ABL1融合蛋白,基因异常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激酶信号通路,以及B细胞发育相关转录因子.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望改善Ph样ALL的预后.通过对Ph样ALL的研究,有助于完善BCP-ALL的精确危险分层和靶向治疗.本文就Ph样ALL的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基因位点、常见基因异常、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8O例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与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ICM分型特征及影响疗效和生存的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80例13~18岁初治青少年ALL的MICM分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预算、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80例青少年ALL中,B-ALL与T-ALL各占69.12%和26.47%;Ph染色体阳性ALL(Ph+ALL)占18.37%(49例中有9例);超二倍体核型为4.08%;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者占27.94%.经VDP(L)或CODP(L)治疗4周完全缓解(CR)率达91.03%.中位随访24个月,接受化疗(41例)和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患者的3年预期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32.55±16.50)%和(69.58±8.72)%,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和Ph染色体阳性是影响本组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MICM分型对青少年ALL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患者高危因素为高白细胞计数及Ph染色体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物学特点与临床治疗转归。方法30例成人ALL经MIC检查确诊为Ph+B细胞ALL。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加或不加左旋门冬酰胺酶(CODP±L)方案诱导化疗,化疗不缓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持续服用至完全缓解(CR)。14例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6例进行巩固强化治疗。结果30例Ph+ALL患者占同期92例ALL患者的32.6%。中位年龄25.5(14~60)岁。单纯t(9;22)16例,有附加染色体异常14例;P190蛋白阳性率为68.4%;P210蛋白阳性率为31.6%;细胞免疫学标记均为B细胞表达,其中CD34细胞阳性率76.7%,髓系表达(CD13或CD33)阳性率43.3%。30例患者中WBC>30×109/L22例,其中9例WBC>100×109/L。经常规化疗,单纯Ph+ALL缓解率为68.8%,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者为28.6%(P>0.05);7例未缓解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均达CR,Ph+ALL总缓解率为73.3%。单纯Ph+ALL与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9及4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及7个月(P>0.05)。移植患者与持续化疗者中位缓解期分别为8个月及4.5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为12.5及6个月(P<0.05)。结论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对Ph+ALL患者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的负性影响,伊马替尼对Ph+ALL诱导治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是一种常合并有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异常的恶性血液疾病,其中合并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染色体)及(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统称为Ph+ALL)预后极差.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目前已成为Ph+ALL的一线治疗,其缓解率、生存率等均优于单纯化疗,且可以提高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本文就酪酸激酶抑制剂在Ph+ALL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一种高危亚型,其具有与Ph~+ALL类似的基因表达谱和IKZF1的高频遗传改变。Ph样ALL是BCP-ALL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亚型。这种"Ph样"亚型的发病率可能在年龄较轻的成年人中更高,其预后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Ph样ALL的特征在于有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遗传学改变。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以确定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纳入强烈化疗方案是否会改善Ph样ALL患者的预后。本文就Ph样ALL的流行病学、基因改变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成年人ALL的常见类型.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前,ph+是成年人ALL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在TKI应用于Ph+ ALL治疗后显著改善其疗效,完全缓解(CR)率可达90%以上,缓解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延长,从而使更多Ph+ ALL患者能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采用以TKI为基础化疗获得CR后行allo-HSCT是Ph+ AL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移植前微小残留疾病(MRD)检测是否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尚存争议.替代供者移植治疗Ph+ ALL在临床取得理想疗效,但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疗效.移植后联合TKI治疗可明显改善Ph+ ALL患者的长期生存,但其具体使用方案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证实,而移植后复发仍是Ph+ ALL患者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妥昔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利妥昔单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在成年人前B细胞ALL中,CD20阳性表达可能是不良预后因素.有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年轻的CD20+Ph染色体阴性前B细胞ALL患者的预后.同样,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还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成熟B细胞ALL患者的预后.另外,利妥昔单抗在异基因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rIFN)治疗71例初治的Ph阳性慢性期慢粒白血病(CML)患者,对62例(87%)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作了研究,观察Ph阳性中期细胞的减少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例(23%)患者无细胞遗传学改善(NR).28例(38%)患者Ph阳性骨髓细胞减至35%~95%。(轻度反应,MR)9例(13%)患者Ph阳性细胞减至5%~34%(部分反应,PR)。9例(13%)患者  相似文献   

13.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2009年首次报道的B-ALL新亚型[1],其无Ph染色体异常或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但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高度相似,通常伴有淋巴转录因子基因异常,多预后不良[2]。Ph样ALL遗传学异常主要分为ABL基因异常和JAK-STAT信号通路异常。EBF1-PDGFRB基因融合阳性ALL是较为少见的一种ABL基因异常Ph样ALL,目前国内EBF1-PDGFRB融合基因阳性儿童ALL罕见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血液肿瘤全转录组检测的219例ALL患儿,发现仅有2例(0.9%)伴EBF1-PDGFRB融合基因,现对该2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2009年首次报道的B-ALL新亚型[1], 其无Ph染色体异常或BCR-ABL融合基因表达, 但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高度相似, 通常伴有淋巴转录因子基因异常, 多预后不良[2]。Ph样ALL遗传学异常主要分为ABL基因异常和JAK-STAT信号通路异常。EBF1-PDGFRB基因融合阳性ALL是较为少见的一种ABL基因异常Ph样ALL, 目前国内EBF1-PDGFRB融合基因阳性儿童ALL罕见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血液肿瘤全转录组检测的219例ALL患儿, 发现仅有2例(0.9%)伴EBF1-PDGFRB融合基因, 现对该2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魏辉 《临床荟萃》2014,29(10):1100-1103
联合化疗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主要方法.ALL的化疗分为4个部分: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现已证实儿童ALL方案在成人尤其是青少年ALL的疗效要优于成人方案,未来成人ALL的治疗将更多的引入儿童ALL的治疗经验.ALL治疗领域的进展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Ph阳性ALL的应用.TKI在Ph阳性ALL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最佳用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免疫治疗在ALL治疗中的应用,偶联毒素的免疫毒素治疗ALL的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临床研究近年获得了突破性进展,CAR-T很可能成为未来ALL治疗领域革命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占20%~30%, 在儿童ALL中占2%~5%[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1版指南将Ph+ ALL归入预后不良组。既往研究显示, Ph+ ALL单纯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60%~90%[2], 5年总生存(OS)率仅为8%~12%[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上腺苷三磷酸激酶(ATP)的结合位点, 阻止酪氨酸激酶磷酸化, 抑制携带BCR-ABL1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增殖, 且不影响正常细胞功能[4]。Bassan等[5]应用一代TKI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 ALL患者, CR率为92%, 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率为40%, 5年OS率为38%。Ravandi等[6]采用二代TKI达沙替尼联合Hyper-CVAD方案治疗Ph+ ALL患者, CR率为96%, CMR率为65%, 5年OS率为46%。由于TKI价格昂贵长期用药经济负担较重且有合并耐药突变的风险, 相关指南仍推荐有条件的Ph+ ALL患者在获得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进行治疗并行allo-HSCT的Ph+ALL儿童临床资料共计47例,统计其造血重建结果及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儿中,46例成功重建,粒系重建时间为13(10~16)d,巨核系重建时间为15(10~26)d。21例患儿发生急性GVHD,其中Ⅰ-Ⅱ度17例,Ⅲ-Ⅳ度4例;32例患儿发生慢性GVHD,其中广泛型20例,局限型12例。随访5年,47例患儿死亡共计12例,5年OS为74.4%。复发共计18例,5年DFS为61.7%。单因素分析显示Ph+ALL患儿allo-HSCT5年OS的影响因素有确诊时白细胞计数、诊断至allo-HSCT时间、急性GVHD分级、使用伊马替尼、肝脏下缘距肋缘距离及脾脏下缘距肋缘距离;5年DFS率的影响因素有急性GVHD分级、使用伊马替尼、肝脏下缘距肋缘距离及脾脏下缘距肋缘距离(P0.05)。影响远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可见,诊断至alloHSCT时间≥180d、急性GVHD分级Ⅲ-Ⅳ度、脾脏下缘距肋缘距离≥3均为Ph+ALL患儿allo-HSCT5年OS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急性GVHD分级Ⅲ-Ⅳ度、脾脏下缘距肋缘距离≥3则为Ph+ALL患儿allo-HSCT5年DF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llo-HSCT治疗Ph+ALL患儿的临床疗效优越,诊断至allo-HSCT时间、急性GVHD分级及脾脏下缘距肋缘距离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9;2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发现,t(9;22)(Ph染色体阳性)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高危因素之一,该类型患儿治疗效果差。为了解Ph^ 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我们分析了1998—2003年本院收治的325例ALL患儿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abl阳性(Ph+/bo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并行染色体检杏的100例成人Ph+/bcr-abl+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分布和频牢特点,并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不同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 ①72例检出染色体异常,22例为单纯Ph染色体阳性或其变异型,44例Ph阳性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常见的异常有+Ph、-7、+21、-20、+8、9p-、del(22)等.②染色体数目分组比较:假二倍体组和高二倍体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核型组,而正常核型组总生存(OS)率较业二倍体和假二倍体组高,无复发生存(RFS)期较亚二倍体和假二倍体组长.③染色体畸变类型分组比较:Ph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Ph阴性组,而OS率较Ph阴性组低,RFS期较Ph阴性组短;单纯Ph阳性组与Ph阳性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在临床特征、OS率和RFS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h阳性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的OS期和RFS期也明显短于Ph阴性组.④核型分组比较:全部核型正常组(NN)患者较正常与异常核型共存组(AN)年龄轻,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融合基因表达以P190为主,髓系抗原表达率高,RFS率和OS率高;NN组较全部核型异常组(AA)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髓外浸润重,RFS率和OS率高.而AA与AN组之间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双Ph染色体组融合基因P190比例低于非双Ph染色体组,OS期短于非双Ph染色体组.结论 成人Ph+/bcr-abl+ALL患者染色体改变复杂,假二倍体和高二倍体提示预后不良,双Ph染色体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酪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应选择哪一种TKI与化疗联合? TKI与哪一种治疗强度化疗方案联合能够使患者更获益?目前这些尚未达成共识。由于TKI联合化疗显著改善Ph~+ALL患者的预后,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Ph~+ALL中的治疗作用。此外,免疫治疗在Ph~+ALL治疗中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将对Ph~+ALL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