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CHF患者在原治疗CHF药物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2.5 mg,1次/d.然后,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率、血压,逐渐加量到目标剂量5.0~10 mg不等.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显效率62%,总有效率为90%.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心功能(CO、CI、EF)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比索洛尔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患者CHF,心功能分级(NYHA)为Ⅱ~Ⅲ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将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索洛尔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每日口服比索洛尔2.5~10mg,共治疗6个月。全部入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用EDD、ESD、LVEF等指标)检查,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V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但比索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中比索洛尔组不良反应较少,无患者退出试验。结论CHF患者应用比索洛尔靶剂量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随访半年,了解左室功能和安全性.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左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及NYHA分级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比索洛尔组的上述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②在试验过程中服用比索洛尔≥5.0mg/d的患者占81.25%;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仅4例,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或血象、电解质、糖和脂代谢变化.结论 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稳定性CHF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4.
杨昌胜 《当代医学》2010,16(31):139-140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治效。方法临床观察85例CHF药物的基础上停用洋地黄,加服比索洛尔与注射黄芪注射液,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每日2次,黄芪注射液40ml+5%葡萄糖液250ml静滴,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压、心率而每隔1~2周增加到目标剂量25mg,2次/d,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减少。显效率65%,总有效率92%。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CO、CI、EF)改善,心脏X线正位片心胸比率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联用在治疗CHF中安全有效,可改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5.
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疗效.方法:共选择CHF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20)mg/d和比索洛尔(3.75~10)mg/d.依那普利初始剂量为2.50 mg,每日一次;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一次,逐渐加量至患者所能忍受的最大剂量并长期维持治疗至试验结束,随访时间为一年.在治疗前和观察满一年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缩短分数(FS)及6min步行试验并记录步行距离.结果:一年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47.9%和22.9%(P<0.05),病死率分别为18.8%和4.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心功能(EF和FS)及6min步行距离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观察组4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天,比索洛尔1.25 mg,1次/天,如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对照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天。两组疗程均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治疗CHF患者疗效优于单用厄贝沙坦,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确诊,心功能NYHA分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照组采用强心利尿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8 mg和比索洛尔1.25~10.00 mg,均为每天1次.培哚普利初始剂鼍为2 mg,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加至4 mg,血压仍然高者,可加至8 mg;比索洛尔开始服用剂量为1.25 mg,逐渐增加剂量至患者能耐受之最大剂量且能长期维持治疗到本试验结束.定期门诊随访,长期坚持服药,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都经胸片、心电图以及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共有96例完成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72.9%,两组都使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较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电图对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陈志明 《广西医学》2005,27(4):524-52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药物;治疗组(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 mg,qd×60 d)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7.1%)和总有效率(91.2%)均较对照组(26.5%和64.7%)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原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2.5mg,每日1次。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率、血压而逐渐增加到目标剂量,5~10mg/d。6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率为62%,总有效率为90%。结论:比索洛尔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常规组应用传统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比索洛尔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两组治疗半年,观察药物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较常规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明显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49.99±9.89)%vs(39.35±7.56)%];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明显缩小[(57.56±8.22)mm vs(63.47±8.55)mm;(44.57±9.21)mm vs(51.65±9.21)mm].结论:在常规治疗CHF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可明显增加疗效,显著提高心功能,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及收缩末径.  相似文献   

11.
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充血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常规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后5d,若静息心率仍>100次/min,则加用比索洛尔,观察7d、30d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有28例,有效率为58.3%,改善2级或以上有8例,显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75.0%。用药过程发生的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4例,作治疗无效计算。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能使大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张磊  蔡国才  姜轶  戴祖荣  董咪娜 《西部医学》2010,22(5):928-929,931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观察临床疗效、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4%,有效率35%;治疗组,显效率64%,有效率35%。对照组及治疗组随访6~8个月后比较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E/A值,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治疗中的最大耐受量和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高血压而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伴窦性心律患者62例,在基础治疗外加用比索洛尔,比索洛尔初始剂量为1.25mg/d,逐渐加量,剂量递增幅度为每次1.25mg,加量时间间隔为≥2周调整一次,直到最大耐受量。每位患者均达到并维持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比索洛尔的最大耐受量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心功能越差耐受量越低,以平均最大耐受量≥5mg/d相比,心功能Ⅲ、Ⅳ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从最大耐受量的达标、疗效判定及LVEF的变化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患者多因认识不足或不适当治疗而减量或停用比索洛尔。结论在观察期间,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对最大耐受量的比索洛尔耐受性较好,基础治疗加最大耐受量长期治疗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在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剂量及耐受性。方法对NYHA分级心功能Ⅱ~Ⅳ级129例老年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从极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目标分别为:①心率下降到55~60次/min(不低于50次/min);②稍加剂量心功能下降1级以上;③收缩压不低于12.00kPa。结果美托洛尔维持量为(80.7±34.1)mg/d。其中85例(65.89%)达心率目标,44例(34.11%)达心衰目标,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治疗期间内,心力衰竭(NYHAⅡ级~Ⅳ级)患者对美托洛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在用强心剂、利尿剂和AEI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剂量从6.25mg/d开始,3d后加至最大耐受量后维持1个月。本组最大剂量为50mg。结果:45例CHF患中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均缩小,射血分数增加,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减少。结论:美托洛尔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3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例217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50例患者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纳入A组,103例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纳入B组,64例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纳入C组,对比相关指标. 结果 出院后,A、B、C组、合计心率达标率分别为36.0%、30.1%、20.3%、28.6%,高于入院前8.0%、5.8%、6.3%、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A、B、C组平均剂量分别为 (46.3±22.0) mg/d、(57.9±34.4) mg/d、(5.32±3.1) mg/d 高于入院前 (41.4±25.1) mg/d、(39.4±23.1) mg/d、(3.74±2.0) m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住院CHF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药率较高,但剂量偏少,心率达标率较低,应尽量遵照指南推荐标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林道德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145-1146
目的观察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两组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均具有可比性。在常规抗心衰治疗中,治疗组加服比索洛尔片剂,从小剂量1.25mg/d开始,缓慢加量至有效量或达2.5~5mg/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1片/d,4周后观察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心率和24h室性早搏〉2 000次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副作用等。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血压、心率明显降低;室性早搏〉2000次/24h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除常规抗心衰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外加用比索洛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其副作用小,可作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首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比索洛尔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100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LVEF≤45%,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即;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8例,比索洛尔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比索洛尔组为92.3%,2组对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但比索洛尔组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增加其射血分数、改善其生活质量、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9.
张吉廷 《吉林医学》2011,32(22):4528-4529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洛尔治疗组(20例)、美托洛尔治疗组(21例)和比索洛尔治疗组(21例),三组均进行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心室率、血压、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比索洛尔组和阿替洛尔减慢心率的效果均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比索洛尔组和阿替洛尔控制心率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均安全、有效。比索洛尔减慢心率作用强度与阿替洛尔近似,二者均明显强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各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第6周、第12周血压不可控的患者将剂量上调,最大剂量为两种药物各10 mg/d。最终疗效显示为第18周时血压、心率与基线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基线水平相比,比索洛尔组的收缩压平均降低(25.9±12.82)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1.4±6.35)mm Hg,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平均降低(24.7±11.67)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4.4±8.02)mm Hg,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比索洛尔组心率降低(6.6±9.67)次,氨氯地平组心率降低(11.5±8.65)次,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83.2%患者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的6周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严重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