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士长有效护理工时,为有效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重症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抽出10名护士长,通过10名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观察5个工作日和护士长自我记录法测量护士长有效护理工时.结果 不同科室护士长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不同,最多为593.80 min,最小为280.00 min,多以直接护理工时为主.日人均耗时最长的前3个直接护理工作项目是床边交接班49.24 min、巡视病房35.01 min、护理质控30.22 min,分别占总有效护理工时的11.94%、8.49%、7.33%.结论 护士长直接护理工时大多超出间接护理工时,且工作范围超出了护理范畴.应合理分布有效护理工时,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等10个护理单元抽取139名护士,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调查表调查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结果 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489.51士169.08)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98.20±170.03)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91.30±130.38)min;不同护理单元、不同学历和职称护士的直接护理工时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时,护理管理者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以增加直接护理工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等10个护理单元抽取139名护士,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调查表调查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结果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489.51±169.08)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98.20±170.03)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91.30±130.38)min;不同护理单元、不同学历和职称护士的直接护理工时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时,护理管理者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以增加直接护理工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HIS护理工时动态配置护理人员的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以HIS医嘱平台为基础,建立以工时为单位的护理工作量数据库,分析工时与人力配置关系;护理部据此进行病区月基础人力配置和日工时人员临时调配;病区护士长按工时预测实施前瞻性排班。比较基于HIS工时进行人力调配前(2013年)、后(2014年)护士日人均工时、护士对人力调配的满意度、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结果 2014年护士日人均工时、对人力调配满意度、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2013年(均P0.01)。结论基于HIS工时的护理人力配置及动态调配平衡了病区间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病房护士输液治疗工作现状及其对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1周对全院22个病区白天A班(8:00~16:00)输液治疗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病房护士每日给每例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均工时为39.3min;全院病房护士每日用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总工时占白班护士总工时的64.8%,占每日全院护理总作业时间的32.4%。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分别与输液治疗工时占护理总工时之比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药物配制花费了大量的护士人力和时间,影响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建议将全院的静脉液体集中配制,建立新的医嘱处理系统,建立后勤保障系统,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长的模糊授权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每个周六、日护士长授权当日上班的责任制护士为护士长,井以模糊授权的授权方式授权其做好护士长的临床管理工作,并对这一管理模式的实行前后进行病房突发事件处理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比较.结果:突发事件处理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1).结论:护士长的模糊授权提高了病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病区护士得到了患者普遍赞誉,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投诉,促进了科室的有效管理,带给了医院和科室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现状,以便合理配置现有护理人力资源,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5所军队医院45个临床科室的330名护理人员进行日床边护理工作时问分布状况调查。结果 不同等级医院日有效工时超过7 h,5所医院中4所有效护理工时超过5 h;5所医院中医院 1、医院2、医院 3周一至周五有效护理工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 所医院护理项目在周一至周五出现的频次不完全相同。结论 只有将护理人员按照不同的护理项目合理组合,形成最佳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8.
护士长护理改革措施执行力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晓林  冯萍  侯铭 《护理学杂志》2011,26(11):50-52
目的 了解护士长对护理改革措施的执行力.方法 对15名病房护士长以护理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为主线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护士长对护理改革措施的理解程度和态度影响措施的执行力度;护士长对能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临床护理工作及护士利益相关的事情积极执行;护士长对一些教条、流于形式的事情不愿执行;护士长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拿科采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排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方法将推拿科25名护士和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经验组工时组。经验组按住院患者量调配上班人员;工时组以护理工时为依据排班。连续实施5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工时组日人均工时显著多于经验组,日人均拖班时间显著少于经验组,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经验组(均P0.05)。结论中医院推拿科以护理工时为依据进行护理排班,可使护士有效利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减少拖班现象,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加速康复外科病区护理工作量,为加速康复外科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现场调查等方法,基于工时测定法对实施加速康复的肝胆外科病区护理人员测算其护理工作量;采用人力资源配置相关公式,计算该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结果确立护理项目62项,其中直接护理项目40项,间接护理项目22项。病房护士每日为每例患者提供的护理时间为139.16min。直接护理用时和间接护理用时分别占总护理用时的62.84%和37.16%。适宜床护比为0.64,实际床护比为0.50。结论基于工时测定法测算的护理工作量及护士配比结果显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可通过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内容、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等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及其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医院领导行为调查表(PM量表)测评护士长领导行为,自制问卷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2.59%,对护理态度、病房环境、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分别为90.74%、79.81%、74.44%;护士长工作绩效职能和团队关系职能平均得分为36.39±3.05和34.98±5.81;患者对护理态度、知识技能、病房环境的满意度与护士长团队关系职能均呈正相关,后两项满意度与工作绩效职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护士长领导行为有关,提高护士长的工作绩效职能和团队关系职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护士长领导力培训课程体系。方法采用Delphi法对27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9,最终确定6个培训项目共35项培训内容,72个学时和3种授课方式的培训课程体系。结论构建的护士长领导力培训课程体系可作为教材对护士长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4.
门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护理人力需求状况,为医院管理人员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工时测定法和对比法对神经内科、心内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骨科6个具有代表性的门诊科室进行护理项目工时测定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结果 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58.65%.每日例均直接护理时间皮肤科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均P<0.05),心内科与神经内科、骨科比较.妇产科与骨科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均P>0.05).间接护理时间各科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P、R测量,维持就诊秩序,门诊患者登记,开诊前的准备,医疗操作的护理配合5项操作占22项护理操作时间的53.82%.按门诊患者与护士100:3的比例配比,6个科室缺编11人.结论 门诊护士人力资源欠缺.应根据不同科室情况增加护士配置,尤其皮肤科、妇产科及骨科等有较多治疗的科室,从而提高门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一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护理部一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病房住院总护师岗位的设置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的方法及效果,以降低护士长及夜班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参照《住院总医师实施管理办法》,在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等15个病区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由经过系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高年资护师担任。于设岗后半年,分别发放护士长、夜班护士工作压力程度调查表,同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价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设岗后,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较设岗前显著降低(均P〈0.01);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水平、病历书写、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与纠纷显著优于设岗前(均P〈0.01)。结论住院总护师岗位的设置,能缓解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且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储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外科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护理工作量及其构成情况,为在不同科室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对6个外科、4个内科示范病房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量,比较内外科病房的各项护理服务时间。结果外科6个科室平均床护比1∶0.51;内科4个科室平均床护比1∶0.53。外科病房每日每例患者的总护理工时为(104.6±12.4)min,内科病房为(117.6±31.5)min,内外科患者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所占比重较高(37.76%)。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员和安排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医生护士对护士长角色期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讨医生、护士对护士长角色期望的差异,随即抽取本院循环、呼吸科病房医生、护士各30名,自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人群在对护士长思想素质、管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期望上存在差异。提示护士长作为护理学科的临床带头人应加强素质培养,努力适应医生、护士的需要,做好病房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9.
病房住院总护师岗位的设置与成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的方法及效果,以降低护士长及夜班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参照《住院总医师实施管理办法》,在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等15个病区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由经过系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高年资护师担任.于设岗后半年,分别发放护士长、夜班护士工作压力程度调查表,同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价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设岗后,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较设岗前显著降低(均P<0.01);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水平、病历书写、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与纠纷显著优于设岗前(均P<0.01).结论 住院总护师岗位的设置,能缓解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且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储备.  相似文献   

20.
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面、客观考核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的有效工具,以科学评价护士长管理水平、公平衡量护士长管理绩效。方法结合医院管理年要求和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湖北省医院管理评审和护理专项管理的要求,利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法,形成临床科室护士长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标准,月度考核以行政管理、质量管理、护理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护士培训和护理教学管理5个方面为考核内容;年度考核从科室绩效、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安全、科室服务质量、护理科研与教学4个维度考核。结果应用临床科室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后,医院综合护理质量达标率由2006年96.0%上升至2009年99.4%,护理差错由3起降至1起,护理投诉由10起降至3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95.6%提升至98.4%,科室护理培训落实率由89.0%上升至97.0%。结论护士长绩效考核调动了护士长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有利于医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