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8~2011年收治的432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8.1%,医院感染发生的时间为5~47 d,平均16.5 d。各部位感染中,以自发性腹膜炎占首位,其次为呼吸道、肠道感染。革兰阴性菌阳性率为65.6%,革兰阳性菌为21.9%,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为12.5%,革兰阴性菌有较高的耐药率。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脾功能亢进、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关系密切。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二重感染;使用防止肠道菌群失调药物,加强支持疗法,补充人血白蛋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可降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286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对其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为47.20%,其中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56%,感染部位以腹膜炎、肠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5.19%和22.22%,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抗生素的使用、侵袭性的操作、合并症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并直接影响患者死亡率.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而直接影响预后,临床上应重点抓住其相关因素,减少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邹水泉  万青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07-1408
目的:深入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360例。对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影响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主要诱因有HBV活动及变异、非病毒性感染、消化道病变、药物、酒精、HEV等。其中HBV活动及变异为最主要因素,占50.28%。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最主要的诱因为HBV活动及变异。充分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影响因素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 (下称慢乙肝 )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下称乙肝后肝硬化 )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住院的 40例慢乙肝和 4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 8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了问卷式心理调查,以期对慢性肝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 2003年 1月—2003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部分确诊为慢性乙肝病人和乙肝后肝硬化病人,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 2000年 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慢性乙肝组 40例,男 35例,女5例,年龄 (45±9. 76)岁,病程 ( 5. 36±3. 27 )年,乙肝后肝硬化组 40例,男 34例,女 6…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军队医院精神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精神病科2010年度住院军队及地方患者337例,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34例,感染率为10.1%。军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例,感染率为4.0%;地方患者28例,感染率为15.0%;地方患者医院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军队患者(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6例,感染率为14.7%。结论:应针对精神病科患者不同医院感染因素,进一步加强相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复数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744例临床资料,对其复数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肺炎复数菌感染率27.02%;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5、住院时间(≥14...  相似文献   

7.
魏燕  杨阳  王赭  陈坚  蒋雪花  陈勇  杨龙 《武警医学》2017,28(6):564-566
 目的 探讨无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发病因素。方法 收集2004-01至2015-12月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共1000例。根据是否有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n=934例)及无肝硬化组(n=66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对无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在年龄、是否饮酒、是否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合并高血压、基线血清e抗原状态及血清HBV DNA水平、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与是否有肝癌家族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饮酒(OR=0.176,P=0.002)、有高血压病史(OR=0.505,P=0.039)、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偏低(OR=0.031,P<0.001)、既往未行抗病毒治疗(OR=7.268,P<0.001)、有肝癌家族史(OR=0.487,P=0.010)是无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直接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有饮酒史、有高血压病史、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偏低、既往未行抗病毒治疗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无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密切监测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丙肝病毒感染并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肝和乙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阐明2型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病毒性肝炎组别中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糖尿病发生与HCV感染的关系,及肝硬化、肝功能、血脂及肝脂肪变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慢性丙肝(CHC)患者糖尿病发生率(20%)明显高于慢性乙肝(CHB)患者(4%),丙肝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4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15%),存在肝脂肪变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生率(39.3%)明显高于没有肝脂肪变者(11.8%);丙肝肝硬化肝功能不同分级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不同(P<0.05),合并糖尿病的HCV感染者肝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出现肝脂肪变及胰岛素抵抗与HC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与HCV感染关系密切,并发糖尿病患者可加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V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HCC APS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动脉栓塞(TAE)治疗的.497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和病历资料,总结APS、AVS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APS的发生与HCC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肝癌切除史、甲胎蛋白(AFP)、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PVTT)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CC合并APS的发生率为10.5%(52/497),合并AVS的发生率为1.6%(8/497),同时合并APS与AVS的有3例(0.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APS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瘤、肿瘤多发、门静脉癌栓是HCC合并A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CC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块、多发肿瘤、门静脉癌栓会诱发A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相关因素关系。方法对46例肝硬化及30例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CagA阳性率进行研究。分析Hp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血氨关系。结果肝硬化组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及CagA阳性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p感染率与乙肝病毒指标之间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Hp感染在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中起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Hp感染可致血氨升高,但与肝性脑病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某院1998~2000年收治的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142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6.50%,明显高于医院同期平均感染率4.78%(P<0.05),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7.61%,也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病死率(P<0.05)。结论 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病死率明显高于同期平均感染率和平均病死率,应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改善医疗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老年患者及时采取生理及心理治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原发病分别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所有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均应用拉米夫定,术后12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3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对HBV再感染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随访3~4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例单用拉米夫定者有2例术后出现HBV再感染,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6个月和9个月;12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中仅5例发生再感染,其中的3例服用阿德福韦酯,3个月后HBV-DNA转阴。结论肝脏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更有效防治乙肝病毒再感染。阿德福韦酯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抑制HBV变异株的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D-二聚体/血小板(D-dimer/platelet,DP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VB)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经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均检测血清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并计算DPR、FAR。根据随访2年是否出现EVB将患者分为EVB组(n=48)、非EVB组(n=60)。比较各组DPR、FAR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相关因素。结果 EVB组患者血清D-D、DPR水平及MELD评分、肝脏硬度值、肝硬化并发症所占比例均高于非EVB组(P<0.05),PLT、FIB、ALB、FAR水平低于非EVB组(P<0.05)。重度EVB患者血清D-D、DPR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P<0.05),PLT、FIB、ALB、FAR水平均低于中度、轻度(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PR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截断值为0.2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8.3%;FAR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截断值为0.0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2%、9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R[HR(95%CI):3.50(1.87~6.56)]、FAR[HR(95%CI):3.79(1.78~8.04)]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EVB患者血清DPR水平升高,FAR水平降低,并且均与EVB程度密切相关。DPR与FAR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相关因素,二者有望作为临床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EVB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95)和未出血组(n=247)。根据出血组发病30 d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6)和生存组(n=79)。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Hp感染率、肝功能分级情况,分析Hp感染、肝功能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组饮酒、Hp感染、合并腹水、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均高于未出血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合并腹水、门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大、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出血组Child-pugh分级C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远端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探讨乙肝肝硬化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提取其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采用高通量Solexa测序方法,通过基因比对、主成分分析、属种定量及功能代谢组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找出疾病相关的属种和基因信息。结果与结论属种定量及组成分析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肠杆菌科(尤其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志贺菌属)以及韦荣球菌属富集(P〈0.05),拟杆菌属缺失(P〈0.05);功能及代谢分析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富集较多的执行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膜转运及代谢功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836例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明急性脑卒中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6年 1月— 2 0 0 3年 1月神经内科住院的 8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15 2例 ,感染发生率 18 2 % ,其中 6 0岁以上患者占89 5 %。 93 4 %患者发生在入院 1周后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 (P <0 .0 5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病及侵袭性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诊断中乙肝五项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05月~2023年05月收治的52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52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乙肝五项测定。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对比不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HBsAg、抗-HBc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更高,抗-HBs、抗-HBe的阳性检出率则明显更低,P<0.05;乙型肝炎患者的阳性率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升高,不同HBV-DNA含量及HBeAg表达,乙型肝炎患者的阳性率不同,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乙肝五项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颇高,加强乙肝五项检测对临床乙型肝炎早期诊疗及患者健康保障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04例患者中有2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2%,发生感染20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为72.35%,泌尿道感染(8.79%)次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91%,G-菌次之占37.0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手术医院感染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4例患者中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2.7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最高,占60%,下呼吸道占20%,胸膜腔和胃肠道各占10%。结论:患者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合并慢性病等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建议。方法 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中选取2015年一季度1572例出院精神疾病患者,以其中在住院期间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6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3%。按照科室类别,精神病内科(17.02%)、老年精神科(10.37%)和慢性康复科(5.88%)的医院感染率位列前3位;按照感染部位,下呼吸道(75.00%)、泌尿道(11.77%)和胃肠道(5.88%)位列感染率前3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占48.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40.82%)和真菌(10.20%)。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强化患者不良行为矫正,是预防精神专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