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及护理干预(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左心室重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及D组,A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B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1);C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1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C组及D组患者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ACE活性、AngⅡ浓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所有患者均给予精细的护理干预.结果 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组(A组)的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在治疗12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B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及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ACE活性、AngⅡ浓度、LN显著下降(P值均<0.01).C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个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小剂量辛伐他汀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与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综合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5例,随机分4组:A组、B组、C组及D组,A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q)+替米沙坦(40 mg/d),B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C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在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基础上加小剂量辛伐他汀.A组及B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C组及D组患者在联合降压治疗(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或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适当调脂(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测定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疗组(A组)的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在治疗12月后显著下降(P<0.05),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B组)治疗12月后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及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组+小剂量辛伐他汀(D组)患者用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12月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同醇、高敏C-反应蛋白及LN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小剂量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治疗12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对左室肥厚的作用,替米沙坦优于复方阿米洛利.小剂量辛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项目,本地区纳入的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的共102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加复方阿米洛利组(含阿米洛利1.25 mg,氢氯噻嗪12.5 mg,A组,n=46)和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加替米沙坦组(40 mg/d,B组,n=56)1年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年时,血压达标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9.3%和78.3%(P=0.002)。B组降压作用优于A组,1年时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3.1±7.4)mm Hg和(9.5±9.9)mm Hg(P=0.047)。结论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氯地平与复方阿米洛利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与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血压状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都收缩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压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与复方阿米洛利联合用药能促进患者血压尽早达标,其不良反应少且轻,安全可靠,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组.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5~10mg/d和替米沙坦40~80mg/d.2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时,测定2组血压、hs-CRP及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2组在治疗后12个月,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IMT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有相似的降压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20mg/d,睡前),非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不用他汀类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mmol/L。入组时和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及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s-CRP、左室功能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他汀组12月后,LDL-C较入组时下降33.2%,非他汀组较入组时无变化。他汀组12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较入组时明显增加(P值<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LN及IMT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复方盐酸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复方盐酸阿米洛利+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LVH)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82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以3:2分为常规组(48例)和通心络组(34例)。常规组给予氨氯地辛+复方盐阿米洛利;通心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脏结构、心功能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及通心络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E/A比值及LVEF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2组间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IVST[(9.60±2.48)mm vs.(8.80±1.23)mm]、LNPWT[(9.39±1.20)mm vs.(8.07±1.40)mm]、LVM[(275.11±14.77)g vs.(271.02±16.25)g]、LVMI[(150.99±7.35)g/m~2 vs.(147.02±8.88)g/m~2]、E/A(0.73±0.18 vs.0.78±0.24)、LVEF[(65.28±3.15)%vs.(66.32±3.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联用氨氯地平+复方盐酸阿米洛利具有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从而达到延缓和/或逆转左室肥厚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对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糖尿病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用替米沙坦40 mg (43例)每天1次口服或卡托普利25 mg (43例)每天3次口服,疗程32周.治疗前后测定左室室壁厚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1)替米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2)替米沙坦治疗后左室后壁厚度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卡托普利治疗后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亦无明显变化,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结论 替米沙坦使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显著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8周.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血管显像法测定两组对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扩血管反应(FMD)。结果 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8周后显著降压(P〈0.05).降压总有效率71%,治疗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后FMD(flow—mediated dilation)与用药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具有降压.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疗效。方法取102例EH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1)例,A行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B组行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A、B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 0.05),但B组治疗用药费用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与替米沙坦在EH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相近,但替米沙坦药物费用相比缬沙坦明显更低,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朱珉  刘伏元  严激  严光 《安徽医学》2010,31(10):1144-1146
目的以氨氯地平和阿米洛利作对照,观察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及氨氯地平+阿米洛利组治疗前收缩压分别为:(176.4±12.8)mmHg和(173.7±14.2)mmHg,舒张压分别为:(105.7±8.2)mmHg和(103.5±9.3)mmHg,在治疗8周后收缩压分别为:(123.2±15.3)mmHg和(132.5±12.8)mmHg,舒张压分别为:(81.8±6.7)mmHg、(84.0±7.9)mmHg,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治疗后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而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小,均能耐受。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给予氨氯地平(2.5 mg)联合替米沙坦(40 mg)治疗24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24月分别进行血压测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个月末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6.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及E/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重量(LVM)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间的关系。方法 76例EH患者被随机分为各3 8例的Ⅰ(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Ⅱ组(口服利尿剂),超声研究受检者治疗12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结合高频超声观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DIRH)及非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DING)。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Ⅰ、Ⅱ两组患者的LVMI(142.02±30.79)、(138.23±32.19)g/m2较正常对照组(82.48±25.24)g/m2增大(P〈0.0001),血压增高,而DIRH(5.63±2.15)%、(6.15±2.58)%较对照组(13.19±2.72)%显著减小(P〈0.0001),DING、年龄、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两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的LVMI减小(142.02±30.79)g/m2VS(87.23±16.26)g/m2(P〈0.0001),DIRH增大(5.63±2.15)%VS(12.86±2.48)%(P〈0.0001),而Ⅱ组LVMI、DIRH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Ⅰ、Ⅱ两组相比,前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LVMICH)、DIRH及其变化率(DIRHCH)较后者显著增大(P〈0.05);血压、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患者治疗前的LVMI与DIRH之间、LVMICH与DIRHCH间均呈良好相关性(r=-0.59;0.7 1,P〈0.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增加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辛发他汀可以抑制患者左室重量增加并同时显著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0例(A组)和贝那普利组60例(B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A、B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②A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降低(P〈0.05);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TG、IVST、LVPWT、LVDd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下降水平及LVEF升高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显著降低hs-CRP和改善血脂代谢水平,使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3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前后,采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氟伐他汀治疗8周后肱动脉FMD(12.3%±1.4%)较治疗前(5.1%±1.2%)及对照组(5.4%±1.9%)均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具有改善UA患者血管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22-3324
目的评价小剂量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尼地平,2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和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SB P)、舒张压(D BP)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 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 W D)、室间隔厚度(IV 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 M I)。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平均SB P、D B 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LV W D和LV M I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能明显改善血压和逆转心室肥厚,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辉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37-83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共入选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ux modulated dilation,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FMD百分比(P<0.05)。但3组之间FMD的改善与血TC、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与血脂调节变化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8.
辛化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辛化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8例,单用贝那普利(10mg/d),B组32例,等量贝那普利加辛化他汀(20mg/d)。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Ⅳ型前胶原末端肽(PⅣP)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含量。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平均动脉压,PⅢP,PⅣP,TGFβ1及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治疗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和心房收缩期流速(VA)之比均有上升(P<0.01),而B组上升更明显(P<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PⅢP,PⅣP,TGFβ1下降和左室舒张功能改善以B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EH患者在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同时,再联合使用辛化他汀,能明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以及对左心室重构和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院心内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片,疗程均为6个月。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变(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左心室构造和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