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对过度肥胖的患者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的麻醉特殊性及处置.方法 过度肥胖患者18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胃束带术,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术后随访.结果 患者均麻醉满意,无术中知晓及麻醉意外.结论 肥胖患者应重视术前访视、评估.正确掌握拔管时机,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I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II组)。结果:2组的血压、心率的比较:I组插管即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诱导前,II插管即刻、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诱导前,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临床上一般首选静吸复合全麻,但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清醒迟,拔除导管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患者不适感加重[1]。本文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浅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应用,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A组和开腹B组各50例,均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开腹组较腹腔镜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 h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静吸复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6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术后24 h,两组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能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影响。方法:6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法(两点法T11-12,L3-4);B组静吸复合全麻。结果:两组病人术中HR,SPO2无显著差异,但A组术后MAP,CO显著降低,A组有6例效果欠满意,而改用静吸复合全麻。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适用于肾移植手术。硬膜外阻滞可造成术中一定程度的血压下降,但麻醉平面易调控,止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药物对移植肾的毒副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缓解术后移植肾血管痉挛,有利于移植肾的尿功能的恢复。但静吸复合全麻为更理想的麻醉方式,建议肥胖病人及有出血倾向患者宜选择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七氟烷+瑞芬太尼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静脉全麻组和静吸复合组,各50例。静脉全麻组行丙泊酚麻醉,静吸复合组行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后苏醒情况以及麻醉优良率。结果:静吸复合组麻醉优良率48例(96.00%)显著高于静脉全麻组34例(68.00%),静吸复合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评分均优于静脉全麻组,均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快通道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青  黄中华  马利  梁宁 《广西医学》2011,33(12):1593-1594
目的观察静脉与吸入全麻(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腹腔镜下行盆腔肿瘤清扫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快通道组)和常规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常规组),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HR、MBP、心率、血压的变异性、总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快通道组HR、SBP、DBP的变异性更小(P〈0.05);两组麻醉时间相同(P〉0.05),而快通道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复苏后躁动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常规全凭静脉全麻相比,患者的生命征更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9.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军  周宪  谢华 《右江医学》2006,34(3):261-263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51例,静吸复合全麻(GA组)51例,监测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分钟、30分钟、术毕放气后10分钟的HR、RR、MAR、pH、SPO2、PETCO2,记录各组数据。结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不良反应,且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全麻。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亚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12-1213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下胸科手术对全麻用药量、麻醉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行硬膜外麻醉后同时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分别观察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的SBP、DBP、HR、SpO2及PETCO2。结果:Ⅰ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波动明显,术中全麻药用量大,拔管时间明显延长,患者应激反应强烈。Ⅱ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麻药用量小,拔管及时。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又利于胸科术后患者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可调节胃捆扎带术治疗单纯病态肥胖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捆扎带减容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治疗单纯病态肥胖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科2005年8月~2007年4月应用瑞典可调节胃捆扎带(Swedish adjust-able gastric band,SAGB)对4例病态肥胖患者施行LAGB,并观察其初步疗效。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进行,其中1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70~170min,出血量10~50ml,无手术死亡及术中并发症,手术当日麻醉苏醒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2~7d。术后出现套管孔感染、饭后呕吐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治愈。术后1例随访24个月,减重15kg。3例随访3个月,减重9~14kg。全组患者均未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结论:LAGB治疗单纯病态肥胖症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调节、可恢复性等特点,近期减重效果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学     
超低剂量雌二醇经皮肤给药治疗绝经后妇女尿失禁的效果;脱垂患者阴道结缔组织的重构;肥胖妇女行腹腔镜可调节束胃带术后的分娩结局;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过性低甲状腺功能低下;胎儿纤连蛋白作为诱导宫颈成熟的初产妇女阴道分娩的预测指标;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病态肥胖患者腔镜胃旁路手术麻醉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关系。
方法观察40 例BMI为35~50 kg/m2,在腔镜下行胃旁路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记录在全麻插管后气腹前、气腹30 min,气腹
60 min,气腹120 min,放气后30 min,放气后60 min等不同时间点PaCO2和Pet-CO2的值,比较PaCO2和Pet-CO2的值及其相关
性。结果各时间点的Pet-CO2值均低于PaCO2值,在气腹前、气腹时和气腹放气后3种不同的机体状态下PaCO2和Pet-CO2呈密
切正相关(P<0.05),在16 mmHg中等压力CO2气腹状态下,气腹后30、60、120 min 3个时间点PaCO2和Pet-CO2的相关性与气腹
前、气腹放气后PaCO2和Pet-CO2的相关性的r值有差别。
结论病态肥胖患者在中等CO2气腹压,腹腔镜辅助行胃旁路手术中PaCO2和Pet-CO2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术后康复效果是否优于限制性液体治疗(restrictive fluid therapy, RFT)。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FT组和GDFT组,每组各30例。RFT组维持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不超过术前基线水平的20%。GDFT组采用唯捷流监测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维持SVV≤13%。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得分情况。结果: 与RFT组比较,GDF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术后2、5、10周GDFT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RFT组(P均<0.01)。结论:术中基于唯捷流监测系统的GDFT可促进肥胖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研究组)60例,单纯全麻(对照组)60例,分析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评价两组患者子宫松弛度.结果 术中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患者更平稳,诱导前两组MAP与HR基本相同(P>0.05),麻醉后对照组MAP与HR均高于研究组.研究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93.33%)子宫松弛度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更平稳,子宫松弛度良好适合手术操作,术后苏醒较快.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w-flow anesthesia 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in obese individual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Methods:This randomized-controlled and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44 obe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2 groups as low-flow and high-flow anesthesia. Further, the groups compared in terms of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s, operation times, and arterial blood gas parameters.Results:The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demographic data. Heart rate, 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end-tidal, and CO2, lactate levels measurement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during the entire procedure. There was also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arterial blood gas parameters or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s.Conclusion:Low-flow anesthesia in laparoscopic obesity surgery seems to be safer compared to high-flow anesthesia in terms of the adequacy of tissue perfusion, depth of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 >30 kg/m2)64例,年龄29~62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仅在术中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及其他处理因素相同.记录手术麻醉前(T0)、气腹后1 h(T1)、气管拔管后1 h(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记录4hX线胸片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B组T1时PaO2显著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1和T2时PaCO2明显升高,HR、MAP明显降低及拔管后4hX线胸片显示肺不张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早期开始使用PEEP对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超声实时监测胃窦进气情况,评估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方法 纳入90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39.9 kg/m2,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组(T组)、面罩复合THRIVE组(M+T组),30例/组。全麻诱导期,M组经面罩预给氧并在诱导给药后行面罩辅助通气(FMV);T组经THRIVE给氧;M+T组经面罩复合THRIVE预给氧,于诱导给药后行FMV复合THRIVE给氧。气管插管期,T组及M+T组患者接受THRIVE持续给氧。超声监测各患者胃窦部,超声图像出现“彗尾征”则定义为胃进气阳性(GI+)。测量预给氧前后以及插管后的胃窦部横截面积(CSA-GA),记录T(1 入室)、T(2 预充氧5 min后)、T(3 诱导给药5 min后)、T(4 插管后即刻)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T组比较,M和M+T组胃进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CSA-GA在T4时间点显著增加;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在T4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在T4时间点,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大于本组GI-亚组(P<0.05)。T组各时间点的CSA-GA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结果提示,与T组比较,M组和M+T组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Ⅰ°患者占比例显著减少,Ⅱ°患者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窒息插管期(即T3~T4),M组PaO2变化值(ΔPaO2)显著大于T组和M+T组(P<0.05)。结论 超声监测观察胃窦部“彗尾征”及CSA-GA变化是一种可行、可靠的胃进气检测方法;而THRIVE用于肥胖病例的麻醉诱导能够在保证患者氧合的情况下不会进一步增加胃进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应用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2例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为腔镜组,181例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为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康复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效果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全胃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与手术风险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峰 《安徽医学》2010,31(11):1332-13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腔镜组和开腹组均按照手术常规进行,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少于开腹组,术中出血少于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临床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