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租赁手术器械风险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注重管理细节,拟定制度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可追溯系统等措施来构建风险管理模式.结果 风险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外来器械管理质量、人员培训考核得分以及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风险管理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严格的租赁器械风险综合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科室协作模式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效果。方法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建立采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和医务处共同协作的管理模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制度,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使用过程实行全程管理。结果实施多科室协作管理模式1年后,外来器械和植入物接收合格率、清洗质量合格率显著提高,急诊放行率显著减少,术中取出植入物规范回收率由81.41%上升到100%(均P0.01)。结论采用多科室协作模式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管理,可提高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各个环节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陈艳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56-156,158
本研究探讨了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配置发放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统筹管理外来手术器械,保证外来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也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化发展,保障了患者安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完善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管理流程,降低植入物提前放行率,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双闭环管理模式对外来器械与植入物进行管理。医院层面闭环管理是利用医院耗材管理系统,实现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信息化管理,使临床科室、供应商、医学工程科、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财务科各部门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环环相扣;消毒供应闭环管理是将CSSD质量追溯系统与医院耗材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使用、使用后再清洗消毒处理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实施闭环管理后植入物提前放行率由实施前的8.20%降低至1.59%。结论闭环管理模式明确了医院相关部门在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环节中的职责,使临床科室医生对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使用的风险有了足够的认识;使医院管理更趋精细化和规范化,有效规避因各环节过程管理中的疏漏带来的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4 000件外来器械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 000件)和观察组(2 00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操作规程管理。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观察组为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来器械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建立,可保障外来器械安全供应,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由于以往对清洗、消毒质量没有监测和记录,常致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无法保障灭菌质量。鉴此,笔者设计清洗、消毒质量检测记录单,并将其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影响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法规性文件<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为标准,规范清洗、强化清洗质量以减少医院感染.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结论做好清洗消毒第一关,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防止交叉感染,确保灭菌物品的无菌供应及全院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配置及精细化管理腔镜器械的效果。方法消毒供应中心组建腔镜器械配置管理小组,对腔镜器械实施一体化申购设备及器械、规范运作流程,对腔镜器械的使用、清洗消毒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器械清洗质量。结果管理后放大镜检查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潜血试验中管腔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P0.01)。结论一体化配置及精细化管理腔镜器械可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利于护理专科发展,且可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腔镜器械闲置和重复投入,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的消毒供应管理现状,提出对策,以提高其管理水平。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抽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本地区46所乡镇卫生院的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结果调查中的42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管理不规范、设备设施简陋、未监测灭菌效果、未开展质量管理等问题。结论各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存在安全隐患,只有建设规范的消毒供应室或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全面提高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惠玲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03-40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建设方法以及管理措施,确保无菌物品的消毒符合标准。方法:在最初设计时,就按照标准进行布局,配备消毒等设施,并制定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结果:通过建设和有效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保障了医院合格无菌物品的供应。结论:建设并有效管理消毒供应中心,能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并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12.
赵庆兰  张丽 《护理学杂志》2012,27(11):70-71
目的探讨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于污染区、清洁内区,清洁外区设置组长,其在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区域行政、设备物资、工作质量及人员培训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科室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各级人员培训成绩及临床满意度较实施区域组长管理模式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区域组长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管理品质,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罗强  王楠  孙强  韩辉 《护理学杂志》2019,34(3):83-86
目的了解山东省消毒供应中心(CSSCD)人员工作负荷与器械工作负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17地市调查51所医院(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医院各17所),最终38所医院纳入研究(三级甲等16所,三级乙等11所,二级甲等11所),并调取2017年1~11月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网络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灭菌包重量、数量,灭菌器类型、数量及每月灭菌锅次数等)进行标准化工作负荷分析。结果山东省CSSCD人员负荷平均为1 160. 14 kg/(人×月),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为1 288. 89 kg/(人×月),三级乙等医院为1 038. 06 kg/(人×月),二级甲等为612. 29 kg/(人×月),不同等级医院的人员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压力蒸汽灭菌器平均工作负荷为871. 79锅次/月,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为1 200. 59锅次/月,三级乙等为614. 52锅次/月,二级甲等为603. 52锅次/月,不同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平均工作负荷为617. 19锅次/月,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为727. 45锅次/月,三级乙等为533. 58锅次/月,二级甲等医院为357. 86锅次/月。不同等级医院在灭菌包合格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三级甲等医院灭菌包合格率最高,二级甲等医院次之,三级乙等医院最低。结论山东省CSSCD工作负荷处于偏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较其他级别医院工作负荷高,CSSD人力资源分配仍不平衡,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CSSD人员配置及自动化程度,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持续发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医共体模式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为质量评价的同质性及持续质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依据,基于文献回顾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构建医共体模式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选取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程度系数为0.79、0.81;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4、0.26(均P<0.05).构建的控制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各指标重要性、计算公式合理性、收集资料方法可操作性得分均>4分.结论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构建过程严谨,经应用性验证后可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于污染区、清洁内区,清洁外区设置组长,其在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区域行政、设备物资、工作质量及人员培训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科室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各级人员培训成绩及临床满意度较实施区域组长管理模式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区域组长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管理品质,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17.
消毒供应中心湿包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岑琼 《护理学杂志》2012,27(11):95-96
综述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物品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的概念、发生率、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提出针对湿包问题和随着医疗器材的不断更新,跟进和完善管理制度,以避免湿包,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晨会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健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改原来不定期会议为每日早晨上班后45min集中全体在班人员例会,先由去污区组长、消毒员按规定内容进行交班,再由总质检老师结合质检情况对交班内容进行点评,护士长分析评估并布置当日工作重点。结果实施晨会制后,工作量增长增加7.51%~4375.95%,临床科室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无菌物品合格率均保持100%。结论晨会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护理管理效率,从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综述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物品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的概念、发生率、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提出针对湿包问题和随着医疗器材的不断更新,跟进和完善管理制度,以避免湿包,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