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原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发生PICC置管阴沟肠杆菌感染的12例患者的导管行细菌培养,现场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拔除患者的PICC导管,建立PICC置管、维护室,加强医务人员导管知识培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结果 12例血细菌培养均培养出阴沟肠杆菌;11例PICC导管、7例穿刺处皮肤、8例肝素帽及1例患者的分泌物亦有阴沟肠杆菌生长;检测工作人员手、室内空气及物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菌超标.12例均治愈出院;之后PICC置管55例,均未发生阴沟肠杆菌感染.结论 消毒隔离技术执行不严格是引起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防护可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4例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中除10例导管由外院带入,其余14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期间2例发生导管堵管,穿刺点渗血、导管滑出、穿刺点感染、例导管破损各1例,经及时处理后均顺利完成化疗周期。结论 PICC置管成功率高,做好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不具备上肢静脉置入PICC条件的患者选用股静脉行PICC置管,予以用药和肠外营养。方法对31例疾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在B超引导下于股静脉常规穿刺点下5~10cm穿刺行PICC,按常规实施导管维护。结果 27例1次置管成功,4例2次置管成功;PICC留置时间7~346d,平均56.0d;28例按计划拔管,3例非计划拔管;31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对不宜上肢静脉PICC患者,选用股静脉并下移穿刺点行PICC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瘢痕皮肤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维护。方法对19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在瘢痕皮肤行PICC置管输液治疗。结果 18例在超声导入下经肘正中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1例由肘正中静脉改为贵要静脉,置管时间为4~310d。1例PICC置管4d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拔管,2例发生一侧导管堵塞。截至终末随访时间,19例患者中仍有2例带管,1例失访,14例拔管时前端细菌培养阴性,2例未做培养。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经瘢痕皮肤PICC置管具有可行性,可满足输液及测量静脉压等治疗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5.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8.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穿刺口细菌感染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后穿刺口局部细菌感染情况,为临床规范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将7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组40例、股静脉组35例,分别于置管后第1、3、7、10天行穿刺局部取样细菌培养,拔管时经导管采血5ml,并取导管头端5 cm行细菌培养.结果 股静脉组穿刺口局部细菌培养第3天阳性率及总阳性率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组(均P<0.05),第1、7、10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峰期均出现在1周内.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置管用途及使用时限,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并做好穿刺口感染高发期的护理,以减少置管局部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静脉炎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PICC置管,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与CVC相比较,PICC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较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置管相比,PICC安全简便、置管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一针皮下隧道法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针皮下隧道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00 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长度6~7 cm)锁骨下静脉置管(皮下隧道组),155例患者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 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皮下隧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