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静脉穿刺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能否准确及时为病人穿刺成功是体现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考核有偏差。因此传统的考核和管理方法不利于真正提高技术水平,新的考核方法能加强对护士考核,有效提高技能,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003年2月始,我院对全体护士进行操作考核,制定出新的考核办法,深化技术操作考核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精神障碍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资源消耗、高致残率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1]中提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全世界1/4的人会在一生中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据我国2006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3.
针刺25例脊髓空洞症病变区穴位,针感与针效皆相应减弱或消失,说明气和效一致,针感在脊髓中是沿传导痛温觉的腹外侧索到脑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0-01-2011-03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凯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商品名弥可保)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针与甲钴胺针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平扫检查 ,排除脑室出血及小脑出血 ,并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有关诊断标准〔1〕;②发病 6~ 2 4h内就诊 ;③血肿量 2 0~ 60ml。1 2 一般资料  42例为我科 2 0 0 2 -10~ 2 0 0 3 -0 6住院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加用黄芪针和丹参针组 (治疗组 )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 5 6 81岁。对照组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42~ 70岁 ,平均 5 5 3 2岁。意识障碍分级〔2〕 (治疗组和对照组 ,下同 )分别为Ⅱ级 :6,4例 ;Ⅲ级 :9,14例 ;Ⅳ级 :5 ,…  相似文献   

6.
加用黄芪针和丹参针治疗脑出血水肿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平扫检查,排除脑室出血及小脑出血,并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有关诊断标准;②发病6~214h内就诊;③血肿量20~60ml。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而且为临床静脉给药提供了便利.现将近几年来我们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而且为临床静脉给药提供了便利。现将近几年来我们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加强基本功训练和责任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力争做到“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新针疗法实践中,我们用针剌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尚好,现整理20例于下。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8例,女2例。40~50岁8例,51岁以上者12例。病程在1年以内2例,3~6年8例,7~10年6例,10年以上4例。疼痛在右侧18例,左侧2例。上颌支6例,下颌支5例,上下颌支8例,眼支1例。板机点在上下口唇者8例,鼻  相似文献   

10.
各种脑室引流手术,都需行脑室穿刺以放置导管。常用的放置导管方法,是先用脑针穿刺侧脑室三角区或枕角,脑脊液通畅流出,于证实针在脑室内后  相似文献   

11.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0年开始应用静脉留置针(套管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A组(n=44)与B组(n=43)。A组采取双针微创穿刺,B组采取单针微创穿刺,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肿量、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血肿量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d、3d、5d、7d后A组颅内血肿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死亡于肺部感染,B组2例均由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2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高于B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9%,明显低于B组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型脑出血可更快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效果优于单针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针穿刺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5~49岁 ,平均 2 7 5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GCS评分 7~ 15分。伤后至手术时间 2~ 14天 ,平均 5 5天。全组均经CT扫描确诊 ,血肿位于左侧 18例 ,右侧 12例。血肿量 2 5~70ml。血肿厚度 1 3~ 2 8cm ,平均1 8cm。CT片显示 2 9例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结构移位和脑室受压 ,环池变窄3例 ,我们采用YL 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内径 3mm ,末端有侧孔。选择血肿最厚部位进针 ,测量该处颅骨厚度。局麻、将穿刺针固定在电钻夹具上 ,尖刀刺破头皮 4mm切口 ,垂直进针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为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7例以针灸、中药为主,配合功能锻炼、健康护理指导;对照组32例采用针刺加功能锻炼,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6%、71.88%,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针灸、中药为主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兴起 ,颈动脉溶栓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我们所设计应用的颈动脉溶栓穿刺套管针获国家专利 (专利号为 0 0 2 0 6 719 6 )。结构特点 :本套管针穿刺端由外径 1 4mm、内径1 2mm、长 6 0mm的金属外套管组成 ,尖端锐利 ,外套管内埋藏内导管 ,由硅胶材料制成 ,内导管内腔为 1 0mm ,暴露部分长 30 0mm。如图 1。使用方法 :穿刺时 ,将内导管插入外套管内 ,内外尖端平齐 ,持金属外套管穿刺 ,见有回血即可拔出外套管 ,将内导管送入血管内达理想部位 ,末端接输液器 ,加压注药溶栓 ,或注入造影剂。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出一种能够替代同芯针电极来探测肌肉生物电变化的探测电极及方法.方法 81例受试者,正常人组27例,神经源性疾病组42例,肌源性疾病组12例.并从以上三组中随机选出18例混合人群,作为二种电极的自身配对比较组.替代电极利用市售一次性无菌针灸针2支.结果单极双针电极探测出自主MUP波形分化良好.与同芯针电极获得的MUP比较,MUP波形相对低小,时限及波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01).单极双针电极神经源组MUP时限及波幅均高、宽于正常组,呈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肌源组MUP时限及波幅则均低、短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 < 0.001).单极双针电极探测出自发电位活动的阳性率为52.63%,与同芯针电极测出自发电位活动的阳性率47.37%比较,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对18例综合组MUP自身配对比较,显示两种针电极的相同肌肉MUP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确立了用一次性针灸针替代同芯针电极来探测肌肉电生理活动的单极双针电极探测法诊断技术.建立了部分肌群的单极双针电极探测法的MUP正常值.通过临床神经源组,肌源组与正常组的组间对比,组间MUP的阳性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肌电图改变特征相同,证明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常规针极肌电图(EMG)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完成右侧三角肌针极EMG、腋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RNS)和伸指总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的MG患者的有关资料,分析针极EMG的表现及其与RNS的相关性.结果 83例中EMG检查结果正常12例(14.5%),异常71例(85.5%).在EMG异常者中,出现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缩短67例(94.4%),多项波增多者37例(52.1%),大力收缩时募集电位呈病理干扰相19例(26.8%),异常自发电位3例(4.2%),结果符合"肌源性损害"表现19例(26.8%).腋神经RNS时三角肌波幅衰减幅度与三角肌平均MUAP时限呈负相关.结论 MG患者常规EMG检查主要异常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少数可见"肌源性损害"的EMG表现.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MG患者应检查EMG并结合RNS和SFEMG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情况及头针对其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各3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阻(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各组大鼠又按照缺血时间(7、14、28d)分为3个亚组,每个时相点10只。头针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成功后即行头针治疗,每日1次,直至处死前;各组大鼠处死前1d腹腔注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液;对各亚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免疫荧光法计数各组大鼠海马(dentate gyrus,DG)BrdU阳性细胞和BrdU/NeuN阳性双标细胞。结果第28d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阳性细胞有明显表达,而头针组在不同时相的阳性细胞数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结论头针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应用钻孔冲洗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加包膜切除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报道较多,而应用YL-1型血肿粉碎针(以下简称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50例拔针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拔针技术是每名护士都熟练掌握的简单易行的护理操作技术。但在静脉输液穿刺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拔针带来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作者在操作中发现,按照常规拔针方法经常出现拔针前回血,拔针时患者感疼痛,拔针后出血、瘀血,针头溢液现象。为此,作者经过改进,对50名患者分次采用新、旧拔针方法进行比较,患者对新方法普遍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