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A)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定植表达差异的临床价值。方法 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P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组,PA咽部定植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PA感染与定植中血液PEA变化。结果肺组织结构正常,定植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模型组出现了明显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聚集的炎症表现。模型组血液PEA DNA表达在接种后第3、7、11天均明显高于定植组,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检测有助于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的鉴别诊断,且可预测肺部炎症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 2 785 3株的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外毒素蛋白(PAP) ,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培养液 ,采用硫酸铵沉淀 ,超滤 ,柱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溴化四唑蓝法检测PAP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 772 1和白血病细胞K5 6 2生长的影响。结果PA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 2 6 0 0 ,它对这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都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PAP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呼吸道内耐药性的动态改变.方法 以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下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E-test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水解实验检测目标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特征;普通PCR检测ESBL、AmpC、碳青霉烯水解酶、膜孔蛋白OprD2等耐药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菌的AmpC和OprD2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查到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3次入院、下呼吸道分离的属同一克隆的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提示细菌的药敏谱存在由单一耐药逐渐转化为泛耐药的模式.三维水解实验显示,5株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高产AmpC酶.所有9株菌的ampC和oprD2基因都为阳性,碳青霉烯水解酶均为阴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ampC基因表达量是单一耐药株的1.7~18.7倍;亚胺培南耐药株的oprD2表达量则是敏感株的1/10~1/2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治疗过程中可获得耐药性,其中ampC高表达和oprD2表达下降是导致细菌对亚胺培南、广谱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 将我院1998-12-2001-12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0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40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1998-12-2001-12我院送检的标本。1.2抗生素 10种抗生素纸片是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定期观察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及时总结规律 ,对合理用药 ,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提高抗生素疗效 ,降低住院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分别总结了 1 994年 1月至 1 995年 1月和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 7种临床常用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并加以比较。1 资料和方法1 .1资料来源 取 1 994年 1月至 1 995年 1月和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两个时间段内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1 .2菌株来源 上述时间内各科住院患者的痰、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4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在肿瘤患者中感染和耐药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2010年检出的69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合VITEK II 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近4年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数不断上升,痰标本分离率最高(62.46%),其次是分泌物、引流液分别为13.86%、8.10%。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耐药率最高,每年耐药率均超过3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耐药率相对稳定,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陈海滨  周光  孙艳  谭次娥 《中国药师》2007,10(11):1140-1141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以及时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变化。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用WHONET 5.3软件分析。结果:2003~2005年,我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得到铜绿假单胞菌1320株,其中有907株来自痰液及咽拭子(68.7%),105株源于分泌物(11.3%),57株来自尿液(4.3%)。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科、外科监护室、等科室。铜绿假单胞菌时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等的耐药性三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吡肟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菌较为普遍,合理使用抗菌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26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65例,主要分布在老年病科(68株,25.7%)、呼吸内科(56株,21.1%)、和腹部外科(40株,15.1%)。标本来源主要是痰(195株,73.6%),脓(40株,15.1%)和血(11株,4%)。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绝对耐药(100%),较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1.4%)、阿米卡星(78.2%)和哌拉西林(67.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创面感染,多重耐药性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07年8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的痰液进行标本培养,对分离出的63例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63株,总分离率为10.5%,在6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15.87%,其次为阿米卡星,耐药率为30.16%。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药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目前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临床中要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本院71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VITEK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统计分析71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711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痰标本,占89.59%。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ICU、神经外科、呼吸科、儿科等。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其中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呋辛耐药率均达到95.00%以上。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情况非常严峻,需严密监测其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2年本院分离的4 69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所分离出的4 699株铜绿假单胞菌,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加强临床的合理用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耐药菌株在本院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扶玲  高燕灵  曹海燕 《中国药房》2007,18(14):1100-1101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3~2006年临床分离的54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A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值分别为32·85%、24·85%、70·70%和15·45%。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对PA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损伤兔眼浅层角膜,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造成角膜炎动物模型;考察妥布霉素滴眼液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感染的兔角膜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兔角膜炎,其作用明显优于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时间差疗法治疗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时间差攻击疗法,对照组采用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联合疗法。结果:治疗14 d 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5.12%。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时间差攻击疗法疗效好,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用环钻损伤兔眼浅层角膜,感染绿脓杆菌,造成损伤型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采用氟哌酸滴眼液滴眼治疗。结果表明,氟哌酸滴眼液对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有效地预防角膜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to compar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iposome vesicles containing amikacin, ciprofloxacin or polymyxin B in the removal of P. aeruginosa organisms from microcolonies growing on sections of the matrix of human dermi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antimicrobials inside cationic liposomes was 30% for amikacin, 50% for ciprofloxacin, and 100% for polymyxin B. The sections of dermis were colonized for 72h with P. aeruginosa strains isolated from burn wounds. After that time, an intens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on the dermis surface was observed. The sessile organisms were treated (with mild shaking) with solutions of either liposomal or free amikacin, ciprofloxacin, and polymyxin B for 1h, and also with a mixture of liposomal or free ciprofloxacin and polymyxin B (1:1) for 20min. After treatment with liposomal antimicrobials, the mean per cent of viable cells attached to the dermis was 48.7% for liposomal amikacin, 17.4% for liposomal ciprofloxacin, 19.1% for liposomal polymyxin B, and 3.6% for a mixture of liposomal ciprofloxacin and liposomal polymyxin B. Removal of P. aeruginosa from microcolonies growing on the dermal matrix was more effective when liposomal formulations were used compared to the free antibiotics. Therefore, cleansing of the contaminated matrix of human dermis with liposomal ciprofloxacin, liposomal polymyxin B or with the mixture of both liposomal antibiotics seems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at the removal of attached bacterial cel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外周血IL-6、IL-8与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HIE组及对照组均于出生后24h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IL-6、IL-8与TNF—α。结果 HIE组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N—α明显升高。结论 IL-6、IL-8、TNF—α变化与HIE病情呈正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干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64例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罗红霉素0.15 g,bid,同时静滴一种药敏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对照组仅给予一种药敏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静滴。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好转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敏感抗菌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用敏感抗菌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给予其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VF),进行药效学和耐药机制研究,评价其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建立PA肺部慢性感染大鼠模型,各组大鼠灌胃口服LVF 45.0和67.5 mg·kg-1治疗,连续21 d;考察各组大鼠的生理状态、细菌突变频率及治疗后PA的MIC比值的"动态变化"等。筛选不同治疗时间分离的PA耐药菌株,检测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变异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肺组织病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炎性指标显著下降(P<0.01或P<0.05);肺指数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或P<0.05),PA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内分离PA的MIC值随给药时间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且45.0 mg·kg-1剂量组的升高幅度大,停药后其值有所下降。LVF 45.0 mg·kg-1剂量组较LVF 67.5 mg·kg-1剂量组细菌突变率高。结论:根据LVF不同剂量对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的疗效和PA对其的耐药情况,LVF 67.5 mg·kg-1为合理的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