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常规四野箱式放疗(4F-CRT)、调强放疗(IMRT)对宫颈癌术后放疗剂量学优缺点。方法选取存在高危因素宫颈癌术后患者50例,放疗前进行CT扫描并进行靶区勾画,每位患者分别进行4F、IMRT两套计划,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通过DVH图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对计划靶体积(PTV)及正常器官剂量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在计划靶体积(PTV)调强的靶区覆盖要优于四野放疗(P<0.05),但两种治疗技术均可提供满意的剂量覆盖,在直肠、乙状结肠、膀胱、小肠的受照射体积及平均剂量调强均低于4F(P<0.05)。结论对于计划靶体积(PTV),两种计划均有较好的覆盖,而IMRT较4F可获得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并更有利于直肠、乙状结肠、小肠及膀胱保护。  相似文献   

2.
张芳  石涛  郎志斌  孙明娟  周明  赵义 《天津医药》2014,42(11):1109-111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及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30例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PET-CT扫描,分别以CT图像和PET-CT图像勾画肿瘤靶区(GTV)并以相同参数制定放疗计划,比较2套计划GTV、计划靶区(PTV)和周围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PET-CT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及其相应PTV体积增大者有8例,体积减小有22例。PET-CT图像改变了常规CT图像勾画的GTV及PTV大小,但在PlanPET-CT和PlanCT中的VGTV及VPTV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lanct比较,PlanPET-CT双肺V20降低(P<0.05),双肺V30、平均全肺受照射剂量(MLD)及脊髓、食管、心脏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ET-CT勾画靶区可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3.
陈惠  章恒 《中国医药》2014,(3):423-42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射疗法(IMRT)治疗鼻咽癌的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有完整资料的鼻咽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IMRT治疗(调强放疗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采用常规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患者均按照根治性放疗,根据病变勾画靶区及需保护的正常重要器官,定义大体靶区鼻咽大体肿瘤靶体积、临床靶区、计划靶区.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对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急性期皮肤的放疗毒性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强放疗组皮肤急性反应1级发生率85.0%(51/60);2级发生率11.7%(7/60);3级发生率3.3%(2/60).2组患者急性期皮肤放疗毒性反应比较,常规放疗组Ⅲ度毒性反应1例(1.5%);Ⅰ+Ⅱ度毒性反应64例(98.5%);调强放疗组Ⅲ度毒性反应2例(3.3%).2组Ⅲ度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放疗比较,IMRT治疗鼻咽癌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降低放疗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与CT/MRI图像融合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选择35例经鼻咽镜活检病理和鼻咽部CT/MRI证实为Ⅰ~Ⅳa期的初治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35例,分别对患者的CT图像和CT/MRI融合图像进行靶区勾画,并制定IMRT治疗计划。然后比较两个计划中95%靶区容积(D95)所受的剂量,以及各期鼻咽癌CT与CT/MRI融合图像的靶区相容情况。结果用CT图像上勾画的GTV做IMRT治疗计划时,GTV得到的平均D95剂量是67.78Gy,而CT/MRI上的GTVf的平均D95剂量是60.03Gy,这说明GTVf内有一部分肿瘤处于低剂量区。而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f做IMRT治疗计划时,二者的剂量分布基本相同。结论 CT图像上勾画的GTV包含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f主要集中在T1和T2病变,而T3、T4病变主要是GTVf包含GTV。而且在不同的分期,GTV与GTVf之间均具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强放疗对比常规放疗剂量学的优势,表明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是今后头颈部癌术后放疗的方向。方法对头颈部癌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证、与手术的间隔时间、靶区定义、患者的固定、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逆向放疗计划、靶区和危险器官容积剂量评价(DVH)等分别予以阐述。结果采用术后调强放疗新技术能在肿瘤接受高剂量放射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结论头颈部癌术后调强放疗有比常规放疗更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明显低的口干症等放疗并发症,较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应用调强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应用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放射疗法计划靶区与重要器官保护效果,计划执行效率。结果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更小,相比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逆向调强技术对于靶区剂量分布与重要器官保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CT/MRI 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例,由5名高年资放射治疗科医师在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鼻咽肿瘤靶区(分别以GTVCT和GTVfusion表示),比较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不同医生间鼻咽肿瘤靶区勾画的差异性,研究影像融合技术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GTVfusion比GTVCT大,单一CT图像状态下的肿瘤靶区(GTV)在不同医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CT/MRI融合能显著缩小不同医师间靶区勾画的差异性,从而提高靶区勾画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结论 MRI和CT融合图像提供了互补的信息,有助于医师确定肿瘤边界,勾画出更精确的靶区,为精确放疗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基于头部锥形束CT(CBCT)图像两种方法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器官容积赋值法和剂量形变对15例头部单发恶性肿瘤患者的首次治疗前CB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并分别与计划CT图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比较。结果 与计划CT比较,器官容积赋值法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均升高(P<0.01),剂量偏差均小于±1%。剂量形变的靶区剂量学参数(除大体肿瘤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和计划靶区的中位剂量、平均剂量外)与计划C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偏差均小于±0.5%。器官容积赋值法的脑干最大剂量低于计划CT(P<0.05),剂量偏差均小于±1%。剂量形变的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除眼球平均剂量外)与计划CT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偏差均小于±5%。结论 利用器官容积赋值法和剂量形变对头部CB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其精度可以满足临床应用标准,为剂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对鼻咽原发灶局部和颈部转移灶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方法用CMS放疗计划系统分别对30例T3N1M0鼻咽癌患者进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量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观察2、3年局部控制率。结果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肿瘤所接受的剂量无显著差别,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常规放疗,2、3年局部控制率调强放疗组分别为95%、93%,常规放疗组分别为83%、7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肿瘤靶区剂量精确可靠,调强放疗局部控制率优于常规放疗组,显示调强放疗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累及野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进而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优放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大小肿瘤(直径〈3 cm及&gt;5 cm)不同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影响,进而选择较优的放疗计划。方法选择12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三种治疗计划(A.常规放疗;B三维适形放疗;C调强适形放疗),在规定C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比较三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气管、肺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大小的肿瘤三种放疗计划对脊髓的剂量学影响。结果三种计划的靶区的平均剂量以IMRT计划为好,IMRT同时减少了脊髓及气管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肿瘤直径大小,以IMRT计划最好。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能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学优势,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健 《河北医药》2012,34(10):1486-1487
目的 18F-FDG PET/CT 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例恶性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或局部扫描;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勾画生物靶区,评价肿瘤放疗疗效.结果 扩大放射治疗靶区患者37例;缩小放射治疗靶区患者18例;调整放射剂量患者42例;由根治性放疗转为姑息放疗的患者17例;肿瘤放射治疗后评价疗效49例;19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PET/CT复查有肿瘤复发或者残留.结论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可使肿瘤准确分期、生物靶区精确勾画,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晚期鼻咽癌三维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将6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放疗组30例和三维调强放疗组30例,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放疗后毒性反应分析。结果常规放疗组肿瘤消失4例占13.3%、肿瘤缩小13例占43.3%、肿瘤无变化13例占43.3%;三维调强放疗组肿瘤消失9例占30.0%、肿瘤缩小14例占46.7%、肿瘤无变化9例占30.0%,三维调强放疗组明显好于常规放疗组。三维调强放疗组出现放疗毒性反应者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三维调强放疗由于剂量分布上的优势,为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后程将剂量推量至更高水平放疗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减少放疗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的靶区及相关器官放射线受量及其安全性。方法把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因乳腺癌在我院住院并已行保乳术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计划,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皆是每25次50Gy,记录数据,比较两种不同放射疗法的靶区放射线受量和相关正常器官放射线受量。结果两组对计划靶区的覆盖均较好,调强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的V9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V105%、V110%调强放疗组要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对于相关正常脏器,患侧心脏V30和V40及肺V20和V30调强放疗组低于常规放疗组(P均<0.05)。结论两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计划靶区的覆盖均很好,相比之下,调强放疗组有更好的适形度及均匀的剂量分布,并可减少的心脏、肺脏等器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廖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69-3570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鼻咽癌患者38例,均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结果:本组患者均在49天内完成放疗,平均治疗时间46天.肿瘤区(GTV)放射剂量平均71.4 Gy,临床靶区(CTV)平均放射剂量61.5 Gy,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59.3 Gy.治疗结束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60.5%,部分缓解率为34.2%,无变化率5.3%.随访2年总生存率89.4%(34/38).皮肤和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以及口干症是主要不良反应.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较好,对临近正常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患者放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采用不同分野放疗调强计划的剂量学价值.方法 抽选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临床确诊为肝癌的117例患者展开研究,借助CT定位后,根据分野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39例,常规放疗治疗),B组(39例,5野调强计划治疗),C组(39例,7野调强计划治疗),对比各组治疗效果及剂量学差异.结果 三组中PTVDmax、Dmin、Dmean、CI、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TV放射剂量、CI、HI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I低,HI高;且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中,A组肝脏、肾脏最高,胃部最低,C组肝脏、肾脏最低,胃部最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放疗调强计划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相比,靶区剂量具有显著优势,且均匀度佳;②放疗调强计划中7野疗效与5野相近,但适形性、剂量均匀度优于5野,建议在临床中优先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6.
前鼻咽癌治疗普遍应用调强放疗,与传统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对摆位精确度要求更高,剂量更加准确。由于摆位误差需要对靶区进行外扩,本研究旨在探索与确定合适的外扩边界,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保证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应用IGRT图像引导获取12例患者的摆位误差,在治疗计划系统中相应移动等中心,在不改变射野分布和权重的情况下,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析移动等中心后计划与原计划中各靶区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变化,确定适当的靶区外扩边界,以保证靶区剂量的均匀以及正常组织受量。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8.3%的GTV D99及16.7%的CTVD95剂量减少大于6%,当摆位误差为2 mm时,GTV D99、CTV D95剂量减少均小于3%。误差越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越明显。靶区CTV较GTV对于摆位误差更为敏感,按照Stroom等推荐的公式2.0Σ+0.7σ计算GTV外扩边界PGTV:x=4.33 mm;y=2.80 mm;z=4.18 mm,据此生成的计划可有效避免由摆位误差导致的靶区剂量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处方剂量50.4 Gy/28 F,分别设计7野调强和4野适形放疗计划,获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4野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均匀指数较小,适形状指数较高,直肠、膀胱、小肠以及股骨头受高剂量照射的体积较小.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在提升靶区均匀性、适形度和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中每野弧数目对治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改良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放疗)患者15例,在定位CT上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ARs),处方剂量50 Gy/25次。在Monaco计划系统中对每例仅改变单个射野中的弧数目,分别设计单弧、双弧和三弧3种VMAT计划,分析其靶区和OARs的各项剂量学参数以及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结果 15例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计划的单弧、双弧和三弧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与单弧计划相比,双弧和三弧计划靶区的最大剂量D2%和平均剂量(Dmean)较低,最小剂量D98%较高,对侧乳腺Dmean、V5以及对侧肺Dmean较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均匀性改善(P<0.05)。随着弧数目的增加,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均增加(P<0.05)。结论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计划随着弧数目的增加,其靶区剂量分布更优,但部分OARs低剂量照射会增加,治疗时间延长,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考虑选择V...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62例鼻咽癌患者接受全程调强放疗,并在设计前、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CT扫描,将第2次和第3次的CT图像与第1次CT图像进行融合,分析腮腺体积、腮腺位置以及GTVnx体积变化等情况,分析其规律。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腮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占治疗前腮腺体积的百分率为1%54%,腮腺位置也发生变化,外界明显向内发生移动,而内界变化不大,GTVnx体积仅1例增大。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疗的过程中,原发肿瘤体积、轮廓横径、腮腺位置、腮腺体积等均会发生一定变化,会影响到调强放疗的剂量分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10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普通外照射及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40 Gy/20 f,比较三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别。结果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相比普通放疗计划,能显著提高靶区的适形度(P<0.01);而适形和调强计划对靶区的适形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放疗计划较普通外照射及调强放疗计划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P<0.01),调强放疗计划对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较普通外照射并没有优势(P>0.05)。脊髓所受的剂量在调强放疗计划中最低,普通外照射计划其次,适形放疗计划较高(P<0.01)。结论对于部分椎体转移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较长者可以选用调强放疗计划来提高椎体局部剂量以加强镇痛效果和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