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2岁,因发现右侧阴囊空虚无睾丸2年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发育小,空虚未触及睾丸,右侧腹股沟中部可及约1.0cm×1.0cm×0.5cm大小包块,无压痛,边界清,活动。血常规、胸透、肝肾功能、性激素无异常。诊断右隐睾。术中见右隐睾位于腹股沟管中部大小约0.8cm×0.4cm×0.4cm,形态尚正常,附睾分离。在睾丸引带上发现大小2.5cm×1.5cm×1.5cm包块,颜色苍白,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无明显管腔血管与之相通,触质硬。切除包块送病理。行右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后病理报告:胚胎性异位肾。术后行双肾B超、静脉肾盂造影,双肾未见异常。讨论:…  相似文献   

2.
脾睾丸融合 (splenogonadalfusion)罕见 ,我院 2 0 0 0年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儿 :男 ,7岁。因左阴囊包块 4个月入院。体检 :左阴囊肿块大小约 3.0cm× 2 .0cm× 2 .0cm ,囊性 ,不能回纳 ,透光试验 (+) ,以左鞘膜积液在吸入麻醉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术中见鞘状突未闭 ,内有一串珠状色褐红纤细索条状组织 ,自腹腔经腹股沟管伸向睾丸 ,与睾丸上极融合 ,分别在睾丸上极与内环口水平切断该组织 ,予以结扎并行高位结扎鞘状突。病理报告 :脾睾丸融合。讨论 :脾睾丸融合系异位脾组织呈结节状位于阴囊内或索条状位于腹股沟中 ,分为间断型与连续…  相似文献   

3.
作者近年来共收治睾丸横过异位患儿3例,年龄分别为1岁、2岁、3.5岁。均因左侧阴囊空虚入院,2例右侧可扪及隐睾,1例伴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超声检查提示3例左侧阴囊腹股沟区无睾丸,其中2例右侧睾丸位于腹股沟区,  相似文献   

4.
儿童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2岁。因右睾丸肿大1年入院。一年来,右睾丸逐渐增大,无疼痛,发热。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鸣音。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可。腹肌软,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男性外阴,阴茎发育正常,右睾丸肿大,约6.0cm×4.0cm×4.0cm,质硬,边界清,稍有压痛,与阴囊无粘连,右侧精索无增粗。CT:腹膜后未见肿大的淋巴结。AFP1.1U/ml。经术前准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右睾丸高位切除术。病理报告:睾丸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CHO…  相似文献   

5.
左睾丸横跨异位并输精管部分融合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睾九横跨异位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左睾九横跨异位并输精管融合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8岁。左上腹饱胀不适2周,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检:左腹部深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不明显,余(-)。B超发现左上腹占位病变,大小约15cm,血常规示WBC计数1.3×10~9/L,Hb8.9g/L;术中所见:腹腔内有混浊白色腹水约400 ml,大网膜及肾结肠韧带,肝肾韧带可见散在白色结节。肿块位于左上腹胃后壁,胰体尾及结肠牌曲,左肾脏前方,脾脏肝门内侧,大小约18cm×16cm×10 cm,与腹主动脉鞘粘连固定,与胃后壁,大小弯侧,食管下段,双侧膈肌脚均粘连,胰体尾,横结肠系膜均有侵犯,予以姑息性近端胃大部及脾脏切除,残胃食管吻合。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7 d,第1胎足月自然分娩,主因"皮肤黄染4 d"入院.入院第3天发现一过性阴茎红肿,尿道口无红肿.第5天双阴囊红肿,以右侧为著,表面皮温升高伴发热,最高体温37.7℃,哭闹,无阴囊损伤.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68%,C-反应蛋白20.9 mg/L.  相似文献   

8.
9.
患儿:男,40d,阵吐38h,发现右腹股沟区肿块不能还纳10入院。病程初始时按急性胃肠炎治疗,腹胀渐加重,呕吐频繁,后发现右腹股沟区及阴囊部有一肿块,压痛,不能纳入腹腔,转入上海市儿童医院。体检:一般情况可,体重3.5kg,体温36.8℃,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隆起,无肠型,腹软,肠鸣音亢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睾丸附件扭转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2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睾丸附件扭转的患儿均行手术治愈.术后1~6个月复查阴囊彩超未见异常.结论 儿童阴囊急症中怀疑睾丸扭转或临床症状严重的睾丸附件扭转,应早期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减少睾丸扭转漏诊.  相似文献   

11.
患儿 男 ,8岁半。因面黄、发热 1周入院。入院前 1周开始发热 ,体温 38~ 39℃ ,伴寒战 ,面色苍黄 ,精神食欲差。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1 9× 10 9/L ,血红蛋白 6 8g/L ,血小板6 0× 10 9/L。骨髓常规检查示原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占 0 86 ,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体检 :体温 38 5℃ ,贫血貌 ,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心音有力 ,肝肋下 3cm ,脾肋下 4cm ,质韧边钝。入院复查骨髓 ,仍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占 0 84(L2 型 ) ,骨髓组化染色糖原染色阳性为 5 0 % ,积分值 5 6 ,POX阴性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阴囊切口组(14例)和腹股沟切口组(27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年龄、体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3±9.2)min和(3.6±1.5)d, 腹股沟切口组分别为(42.0±8.6)min和(4.3±2.2)d, 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患儿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值为(7 203.9±16 096.3)ng/mL, 术后1个月为(21.2±14.0)ng/mL, 术后2个月为(12.9±9.4)ng/mL。腹股沟切口组术前AFP值为(5 048.8±8 106.1)ng/mL, 术后1个月为(32.2±41.3)ng/mL...  相似文献   

13.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又称肾胚胎瘤(renal embryoma)、wilms瘤,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腹股沟肾外肾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儿 :男 ,2个月。胚胎 9个月时B超检查发现胎儿左睾丸肿大 ,拟诊 :“睾丸肿瘤”。出生后见左睾丸较大且硬 ,不伴疼痛 ,增长缓慢。体检 :患儿发育正常 ,左睾丸肿大 3 .5cm× 2 .5cm ,质地硬韧 ,表面光滑 ,无压痛 ,与皮肤无粘连。阴囊发育正常。B超提示 :左睾丸实质性肿瘤。术中见 :左睾丸弥漫性肿大 ,质硬 ,其中一处突破睾丸被膜呈菜花状凸起 ,附睾大小、形态正常 ,质地柔软 ,未受肿瘤侵及。肿瘤切面呈灰白色 ,取突破被膜处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 ,诊断为睾丸良性肿瘤。行左睾丸、附睾及精索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左睾丸支持细胞瘤 ,部…  相似文献   

15.
小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小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BLH)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发病机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小肠BLH7例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临床均表现为肠梗阻及肠套叠,手术可触及回盲部肿块,病理见局部有息肉状隆起,镜下见肿块由大量分化良好的淋巴组织构成,有较多淋巴滤泡和特征性生发中心,病理诊断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结论 小肠BLH是发生在消化道黏膜的一种瘤样病变,属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且需与霍奇金病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患儿 :男 ,6岁。因阴囊右侧内无睾丸 6年入院。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其阴囊右侧扁平 ,其内无睾丸 ,一直未曾治疗。体检 :阴囊不对称 ,右侧扁平 ,其内无睾丸。右侧腹股沟大腿内侧等处亦未扪及睾丸。阴囊左侧扪及大小正常之睾丸。入院诊断 :右侧隐睾症。行右侧睾丸探查术 ,术中探查右侧腹股沟管及右侧腹膜后均未发现睾丸 ,见从阴囊右侧内有一索状似睾丸组织通过腹股沟管及膀胱后上方走向左侧 ,同时发现右侧腹膜后下行之精索内血管亦从膀胱后上方走向左侧。故在左侧腹股沟处作切口探查 ,发现在内环口上方左侧精索内有一睾丸附着 ,睾丸及附睾解剖…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患儿,男,6岁。因持续发热14个月伴间歇性腹痛,面色苍黄2个月于2001年6月入院。入院前当地医院曾先后予以抗感染和驱虫治疗,曾拟诊“儿童类风湿病”予以阿司匹林和泼尼松,均无明显疗效。病程中患儿精神不佳,纳减,消瘦。体检:W17.5k旦,中度贫血貌,营养、发育欠佳。无皮疹,颈部、腹股沟触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娟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94-597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是儿童期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之一。细菌、EB病毒、原虫、真菌、衣原体等感染是HLH的常见病因。目前认为感染相关HLH的发病机制是由于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CTL)介导的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缺陷所导致的多系统炎症反应,感染激活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CTL,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形成。不同的感染类型可针对其病因控制。研究证实4周内积极应用依托泊苷在内的化疗方案能够改善预后,化疗诱导阶段适当短期应用环孢素A有利于粒细胞减少症恢复。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高血清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IL-2R和IFN-γ升高,EB病毒感染引起的HLH、年龄过小或年龄>30岁可能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