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健康管理平台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变行为影响因素的新模式.方法 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1 15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病变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40 ~ 49岁年龄段的高危人群以轻微病变为主,70岁以上人群严重病变者显著增加(P<0.01).轻微病变期男性51例显著高于女性21例(P<0.01),严重病变期男性36例,女性2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轻微病变期和严重病变期为应变量,以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体育活动较少、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微病变与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相关,严重病变期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体育活动少.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者检出率高于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83.8%、44.1%,男性检出率分别为67.6% 、31.0% (P< 0.05),男性吸烟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检出率为20.7%,女性检出率为0.7%(P<0.01).结论 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轻微病变者的行为影响因素早期干预,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进展.借助健康管理中心平台,可开展零级预防的脑卒中防控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2例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使用彩色多普勒多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引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相比,60岁组吸烟、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108例,占31.58%,颈动脉狭窄患者≥70%34例,占9.9%,狭窄程度50%-69%74例,21.64%;引起劲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年龄60岁(OR=2.176,P=0.012)、冠心病(OR=2.324,P=0.027)及下肢动脉疾病(OR=2.210,P=0.013)。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对筛查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及其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和日常预防。方法:调查分析了我镇120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基本资料,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其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有56例出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46.67%;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呈正相关(P <0.05)。结论:年龄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其给予干预控制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新燕  温昌明  朱相宙 《重庆医学》2015,(24):3426-342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超声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依据其年龄分布分为小于60岁组(A 组)与大于或等于60岁组(B 组),并且所有的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且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B 组中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 A 组(P <0.05)。临床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重度的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观察颈动脉狭窄,老年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340名患者作为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89例,冠心病140例,糖尿病128例,下肢动脉疾病87例,并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在50%-99%的患者数量为94例,其中:颈动脉狭窄在70%-99%(重度狭窄)的患者有27例,占比为7.9%。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不同。下肢动脉患者和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度颈动脉狭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P分别为0.009、0.012和0.018。P〈0.05。至于性别、吸烟吏、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不是导致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P分别为0.167、0.982、0.735和0.612,P〉O.05。结论使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其中:年龄超过60岁、有冠心痛和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检测中重点排查,以便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06-109
目的 了解宜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对宜春市彬江、高城和灵泉3 个社区,年龄≥40 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对判定为高危人群者进行分析。结果 12 420 名受检对象中检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609 名(21.01%),以60~69 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除城乡外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方面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分布排前三的是缺乏运动(55.31%)、高血压(51.78%)、吸烟(36.95%),具有危险因素者其高危人群检出率均高于非高危人群,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宜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以减少和消除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刘红波  陈双龙 《吉林医学》2014,(8):1699-1700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改变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18例,与对照组6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高出(P<0.01),IMT高危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地对颈动脉硬化的受损情况进行评价,可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对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HPSONOS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63.04%。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1.74%。高危因素中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性相关。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未达到显著性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超声在检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 000例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小于1.0 mm,B组患者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超过1.0 mm,且小于1.5 mm,C组患者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超过1.5 mm。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均出现增厚的现象,其中A组共有231例,B组共有400例,C组患者共有369例;同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最终结果以及一段时期内的跟踪随访了解,不同组别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差异,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在检查病情的时候,利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对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有显著性的效果,随后可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指导临床治疗,且还可作为患者病情改善的判断指标;另该种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18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A组(MT≤10 mm)、B组(MT≤15 mm)和C组(MT<15 mm)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脑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脑血管病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参数,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成蓉 《河北医学》2012,18(9):1246-124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8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A组(IMT≤1.0mm)、B组(1.0mm<IMT≤1.5mm)、C组(IMT>1.5mm)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随访3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B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血管病变及随访3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C组与A、B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心血管病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58-161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9月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档案53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三组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结果 三组比较可以发现,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01);斑块组男性比例、FBG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832;F=0.143,P=0.867);斑块组和增厚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286;χ~2=2.186,P=0.335)。吸烟、BMI、SBP、DBP、FBG、HbA1c、TG、TC、LDL、HDL、HCY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三组BMI、TG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降低BMI、TG、FBG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危险性,强化控制血糖可能降低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筛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筛查北京市大屯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3-1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风险筛查问卷筛选出脑卒中高危者1 200人,收集其既往史、生活方式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等.结果 本组1 200例脑卒中高危者中,男性的平均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检出率、吸烟率、饮酒率、超重或肥胖率高于女性,缺乏体育锻炼率低于女性(P<0.05).≥65岁男性斑块形成及狭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5岁男性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有内膜增厚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检出率、吸烟率、饮酒率高于无内膜增厚者(P<0.05);有斑块形成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检出率、吸烟率、饮酒率低于无狭窄者,缺乏体育锻炼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形成者(P<0.05);有狭窄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检出率、饮酒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狭窄者(P<0.05);不同狭窄程度脑卒中高危者高血压检出率及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高血压、吸烟、饮酒、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尤其是男性高危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评估作用。方法: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一般病史,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形成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年龄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500例脑卒中高危风险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分别180例和141例,分别占总高危人群的36.00%和28.20%。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成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P<0.05)。③男女患者颈动脉形成斑块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4项指标是导致脑卒中高危状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17-119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间选择延吉市新兴社区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诊断标准的801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心脑血管病网卒中数据中心库进行数据检索,记录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既往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汉族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超体质量率明显高于朝鲜族男性(P<0.05);朝鲜族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吸烟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P<0.05);汉族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超体质量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P<0.05).[结论]延边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1 14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4.7%。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0.7%)、体育锻炼很少(68.5%)、血脂异常(60.1%)、脑卒中家族史(45.7%)、糖尿病(38.2%)、明显超重(25.9%)、吸烟(23.3%)、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3.5%)。女性高危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和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回归关系(P<0.05)。 结论 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社区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重点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翔 《当代医学》2016,(28):60-61
目的:对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使该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方法根据“十二五”新医改专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筛查标准,对800例患者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其中高危患者有170例,而非高危人数有630例。观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吸烟、肥胖等情况,收集并归纳整理2组人员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筛查表,并检测2组人员的GLU(血糖)、TC(总胆固醇)、UA(血尿酸)、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以及Hcy(同型半胱氨酸)等项目,最后对检测结果作具体分析。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组高血压93例(54.7%)、糖尿病82例(48.2%)、吸烟81例(47.6%)、心房纤颤10例(5.9%)、血脂异常111例(65.3%)、BMI 104例(61.2%)、无体育锻炼149例(87.6%)、脑卒中家族史74例(43.5%),其占有比例与非高危人群组比较显著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GLU(5.78±0.11)mmol/L、TC(5.13±0.85)mmol/L、UA (322.54±96.26)mmol/L、LDL(3.32±0.68)mmol/L、HDL(1.36±0.34)mmol/L、TG(1.88±0.37)mmol/L、Hcy(10.95±6.14)mmol/L水平高于非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卒中的家族史、高Hcy血症吸烟和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定期对高危人群测定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和Hcy水平能帮助指导和预防脑卒中,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50岁以上的北京市户籍人口605例,首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了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筛查出的58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中2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海口地区健康体检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异常检出率与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病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体检,并要求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人群资料,从人群个体特征、不同慢性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人群共13 589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7 659例(56.36%),斑块形成5 594例(41.17%),颈动脉狭窄392例(2.88%)。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水平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人群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不同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者(P0.05)。在合并不同慢性病的种类中,合并两种、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慢性病者(P0.05)。结论海口市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的检出率均较高,针对危险因素,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脑卒中的认识,掌握预防和控制知识是防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晓梅  金涛 《河北医学》2008,14(2):142-14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高危人群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MS高危人群患者的颈动脉,同时测定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多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MS高危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增厚,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斑块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IMT与收缩压、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MS高危人群已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故应及早对MS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