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吉林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吉林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吉林市5~18岁学生196 454名进行体格检查,利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BMI标准筛查超重、肥胖。结果吉林市5~18岁儿童青少年男生肥胖率为20.2%,女生肥胖率为10.4%;男生超重率为19.0%,女生超重率为13.8%;‘超重+肥胖’:男生39.1%,女生24.2%;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林市儿童青少年男性比女性超重、肥胖情况更严重,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吉林市超重、肥胖有一定的流行趋势,因此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了解西安市城区2013年0~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10 374名.以WH0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依据,将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与2005年全国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9%,肥胖率为8.2%.除3岁组与5岁组男童超重率高于女童(x2值分别19.696,11.756,P值均<0.01)外,其余年龄段儿童超重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4~6岁组儿童肥胖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肥胖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全国同年龄段儿童相比,西安市2岁和4~7岁儿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1岁和1岁组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而西安市0~6岁儿童总体超重率低于全国水平,总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5).5 498名男童超重率为18.3%(1 008名),肥胖率为8.9%(491名);4 876名女童超重率为15.2%(742名),肥胖率为7.3%(358名),男童均高于女童(x2值分别为17.898,8.677,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超重率、女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肥胖率与全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制定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探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措施。方法:按WHO身高标准体重为肥胖判断标准,筛选出112名肥胖儿童。对干预组进行为期9个月(一学年)的群体干预,从2所幼儿园各年龄组的肥胖儿童中选择出男女性别和各肥胖程度均包含的51名肥胖儿童做干预组,选另外2所幼儿园同等条件的45名肥胖儿童做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全部经家长同意参与本次干预方案。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4.64%,超重率为7.62%,轻度肥胖占59.82%,中度占31.25%,重度占8.93%。干预组及对照组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2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P<0.01)。结论:3~6岁儿童的超重率、肥胖率均已处在较高水平,对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左右新入园的儿童要注意肥胖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儿童期超重肥胖联合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和罗湖区共5家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年龄3岁,其中干预组2家,对照组3家。干预组对家长、教师、厨师进行儿童超重肥胖干预培训,每月测量一次体质量,每学期测量一次身高,每3个月调查一次饮食行为和膳食频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男童、女童和对照组男童的终线超重率均比基线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女童终线超重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女童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女童的终线肥胖率与基线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和托幼机构的联合干预对儿童期超重肥胖有效,对女童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市郊区学校-家庭联动模式控制中学生肥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控制中学生肥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青浦区内两所条件相似的中学,其中一所中学作为干预学校,采取学校-家庭联动模式的干预措施,另一所中学作为对照学校,并选择两所学校符合条件的491名一年级学生(干预组268人,对照组22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为期1年的分层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长进行肥胖相关知信行问卷调查,同时对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超重肥胖率从23.13%下降至18.28%(P0.05),对照组学生超重肥胖率没有下降,干预组学生肥胖知识知晓率、肥胖正确态度持有率和肥胖相关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45%、72.69%和83.63%,比干预前(57.37%、49.25%和46.32%)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60.43%、55.16%和5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家长和对照组相比知信行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郊区学校-家庭联动模式控制中学生肥胖可行且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状,为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以北京市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43名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值作为评价超重、肥胖的参考标准。结果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1.57%,肥胖率为22.7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24.14%、13.41%,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率分别为24.52%、17.07%,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岁超重率最高,为26.83%,6~9岁肥胖率最高,为36.54%,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中度智障组超重率最高,为20.93%,不同智障程度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智障组肥胖率最高,为33.33 0%,不同智障程度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检出率,超重和肥胖呈现低龄化趋势,残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家庭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应对智障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12~18岁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认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为制定控制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9-12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2所中学和12所高中,共纳入13~18岁中学生16 843名,并按照WHO的要求测量体重和身高。结果 本次研究的中学生共16 843名,超重人数1 703名,超重率为10.11%,肥胖人数838,肥胖率为4.98%,其中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952/8 149(11.68%)和751/8 694(8.64%),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578/8 149(7.09%)和260/8 694(2.99%)。不同性别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149.73,P均<0.001)。随着年龄增长男生超重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肥胖率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女生超重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 长沙市13~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高,存在性别差异,应该动员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在内的所有相关群体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某辖区儿童健康状况相关指标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该院附近辖区内随机选取3个社区为调查现场,以10~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 430份。检测内容包括儿童身高、体重、血压,随机抽取其中150名儿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调查的1 430名儿童中体重正常率为86.02%,超重率为10.35%,肥胖率为3.63%;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与肥胖儿童收缩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儿童舒张压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正常、超重儿童的舒张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儿童与超重肥胖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儿童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胰岛素(RI)、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肥胖儿童TG、apo B、RI、空腹C肽、HOMA-I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TG、空腹C肽、HOMA-IR均高于超重儿童,超重儿童空腹C肽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引发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1.14(95%CI:0.47~3.19),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5.88(95%CI:1.52~24.73),肥胖较超重更易引发胰岛素抵抗。结论某辖区10~14岁儿童肥胖率与国内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超重率稍高;肥胖是引发儿童期血压偏高并影响糖脂代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对南京市秦淮区22所托幼机构6 87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评价,以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组,以1∶1配对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秦淮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20.63%,肥胖率7.36%,男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肥胖、出生体重异常、进食量大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h是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十堰市某小学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十堰市某小学二、三年级的192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被调查儿童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资料。结果:192名儿童身体体制指数(BMI)为13.3~23.6 kg/m2,均数(16.9±2.0)kg/m2。男、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20.9%(24名)和13.0%(10名),肥胖率分别为5.2%(6名)和1.3%(1名)。超重的总人数为34名,患病率为17.7%;肥胖的总人数为7名,患病率为3.6%。超重与肥胖合计患病率为21.4%。家庭年饮食消费开支、食欲对超重与肥胖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儿童营养失衡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影响因素不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叶亚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文静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499-501,504
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综合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城区确定6所幼儿园,以其中3所为干预组(429人),另3所为对照组(407人).干预组采用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随访1 a.结果 完成监测814人,入组时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4.1%,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0.05).随访1 a后干预组儿童进食甜饮料、甜点频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54,9.10,P值均<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娜  洪忻  王志勇  戚圣香  徐斐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14-1617
评估以学校为基础的肥胖综合干预方法的效果,为探索适合小学生肥胖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京城区选择8所小学四年级全部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学校为单位完全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所小学,干预组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施为期1年的肥胖现场综合干预.对照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和体育课外,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基线调查1 182人(干预组638人,对照组544人),干预后随访共1 129人(干预组616,对照组513人).结果 1年后,干预组身高、腰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6.5%,27.4%,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0.9%,2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施干预活动1年后,干预组学生肥胖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除“多吃蔬菜和水果对健康有好处”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干预工作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相关知识的知晓产生一定效果,但肥胖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超重肥胖人群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软件遵照均等原则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制定常规健康管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管理综合干预,观察对比两组肥胖人员管理期间不同时间段体脂率变化情况、管理后超重人员占比情况和管理依从性。结果 管理3、6、9、12个月后两组体脂率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12个月后,观察组超重、肥胖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管理依从性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超重肥胖人群,健康管理综合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体脂率,促进体脂率恢复,改善患者超重或肥胖状态,切实维持患者身体健康,推荐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北京市石景山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12月6所一级一等幼儿园作为目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1 724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填写完整的问卷1 40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1.4%。并对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的监测。计算超重、肥胖率及不同性别儿童肥胖率。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合并率为19.44%,肥胖率7.97%(男童5.98%,女童1.99%),男童的肥胖率高于女童的肥胖率(P=0.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母亲肥胖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性别是女童、断奶时间晚、进餐时间长、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本次调查中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因素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有效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食育策略研究,探索适合儿童体重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两个小学,分别作为食育干预试点校和对照学校,共2630名学生,干预学校1525名学生,对照学校1105名学生。从2016年4月起开展为期2年的食育干预。干预措施为:搭建"两个平台"、营造"两个氛围"、实现学生"三个技能提升",最终实现部门联动、单位间互动、学生及家长主动参与、学校负总责的校园营养食育模式,即"2+2+3模式"。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两年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肥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男女生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男女生肥胖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北京市顺义区的食育模式干预,有效降低了低龄儿童的肥胖率。  相似文献   

17.
朱莉茵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28-2329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农垦地区集体儿童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管辖区内2所2~6岁儿童共820名进行调查,取2010年4月份体检数据,测量身高、体重,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2所托幼机构2~6岁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为6.83%,超重检出率为14.76%,肥胖检出率为7.07%,中重度肥胖占36.20%,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岁各个年龄段男女间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组男女童肥胖率分别为10.53%、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海口市农垦地区儿童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应及早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超重肥胖综合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12所中小学9 933名学生,随机分为6所干预校和6所对照校,对干预校采取学校环境政策干预、健康教育、体育活动指导结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校超重率在原有基础上(12.9%)上升了0.2%,肥胖率(7.4%)未变化;对照校超重率、肥胖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11.5%、7.7%)上升了0.5%、0.1%。干预前两组学校正常体重的学生在干预后BMI、腰围、臀围均升高(P<0.05),干预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在干预后BMI、腰围均下降(P<0.05),对照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在干预后臀围升高、腰围降低(P<0.05);干预校学生在干预后肥胖相关饮食问题正确率上升,不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下降(P<0.05)。结论 基于学校环境的学生超重肥胖综合干预能控制肥胖相关指标的增长速度,改善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洛阳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肥胖度计算方法进行超重和肥胖评估;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进食速度、食欲、肉类和蛋类进食情况等饮食习惯以及睡眠时间和运动锻炼情况,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研究调查的892例学龄前儿童中,超重119例(13.34%)、肥胖64例(7.18%)。超重率在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肥胖率在各年龄段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儿童中6~7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女性儿童中5~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5岁年龄段儿童肥胖率最高。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进食速度、吃西餐频率、甜食摄入量、运动锻炼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低于北京和上海,加强对高发年龄段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超重肥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群体综合干预措施对超重、肥胖的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体重的影响,减少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超重、肥胖的学龄前儿童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群体干预,措施包括膳食调整、行为矫正、运动处方、健康教育。一年后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儿童28.5%由肥胖转为正常或超重,高于对照组的4.5%(χ2=8.147,P<0.05);干预后干预组Kaup指数平均下降1.5,而对照组平均上升1.3,差异具有显著性(t=5.97,P<0.05),同时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没影响。【结论】以膳食结构调整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防治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