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甲状腺Th1/Th2细胞免疫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1例Graves病(GD)患者、18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7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NG)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并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D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HT、NTNG和对照组(P<0.01);而HT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GD、NTNG和对照组(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患者血清IL-4和IL-10含量与TRA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0.579;P<0.05);HT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与TGAb、TPOAb均呈显著正相关(IFN-γ:r=0.542,0.650;IL-2:r=0.517,0.602;P<0.05)。结论GD患者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偏向以Th2细胞免疫占优势的免疫应答,而HT患者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偏向以Th1细胞免疫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Th1/Th2模式的作用.方法 利用CsA作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的体外实验模型,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对Th1/Th2 模式的转化.结果 实验组加入CsA培养72 h后可上调IL-4水平,并下调IFN-γ的表达水平.IFN-γ/ IL -4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 10 μg /mL组与1 μg/mL组IFN/ IL-4的比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有利于调控Th1/Th2模式趋向Th2型偏倚,可使URSA患者外周血有利于妊娠维持的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升高,同时降低不利于妊娠维持的Th1型细胞因子(TNF-γ )的表达.从而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使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0)在溴隐亭致流产大鼠血清学的水平,探讨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孕组、注射溴隐亭流产组,孕12d时,腹主动脉采血,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1、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溴隐辛后,IL-1水平较正常孕组升高,IL-10水平较正常孕组降低.结论 给孕鼠注射溴隐亭后,IL-1、IL-10在血清的表述有一定改变,此改变可能与流产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RSA)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各型细胞因子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RSA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8,阿司匹林联合黄体酮治疗)和观察组(n=61,达肝素钠联合黄体酮治疗),产前检查正常孕妇50例为正常组。检测3组动脉收缩末其峰值/舒张末期流速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Th1/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10水平,观察孕30周时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动脉血流阻力S/D、PI、RI,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D、PI、R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2、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IL-4、IL-10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2、IFN-γ、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IL-4、IL-10水平高于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Th1/Th2模式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模式测定,以30例正常已生育妇女作为对照。结果:UR-SA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18.9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2.66)%(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5.52±0.1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8±0.61)%(P<0.05),Th1/Th2为3.14,模式向Th1偏移。主动免疫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10.27±2.04)%及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11.73±2.47)%,Th1/Th2为1.41,模式向Th2偏移。结论:URSA患者Th1/Th2模式偏向Th1,主动免疫治疗可使Th1/Th2模式偏向Th2,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使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接受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00例作为RIF组,均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HCMV-IgM、HCMV-IgG抗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采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计算IFN-γ/IL-10、IL-17/TGF-β1比值,与同期收治移植后成功妊娠女性30例(成功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别;RIF组按是否发生HCMV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探究HCMV感染与RIF患者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IF组HCMV阳性率29.00%高于成功组3.33%(P0.05);RIF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高于成功组,血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成功组(P0.05),Foxp3 mRNA及TGF-β1低于成功组(P0.05);感染组ROR-γt mRNA、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非感染组(P0.05),Foxp3 mRNA、IL-10和TGF-β1低于非感染组(P0.05);HCMV阳性率与Th1/Th2、Th17/Treg均呈正相关(r=0.595、0.640,P0.05)。结论不明原因RIF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较高,伴HCMV感染患者Th1/Th2、Th17/Treg比值更高,向Th1、Th17免疫漂移更明显,整体免疫抑制程度更高,可能是造成胚胎移植排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与先兆流产(T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URSA早孕患者40例为URSA组,40例早期先兆流产者为TA组,40例健康早孕孕妇为健康早孕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Tim-3、PD-1表达水平,Th1/Th2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IL-6、IL-10。结果:URSA组和TA组的单核细胞上Tim-3、PD-1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低于TA组,外周血IL-2、IL-12、IFN-γ水平均高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高于TA组,外周血IL-4、IL-6、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早孕组且URSA组低于TA组(均P0.05)。URSA组和TA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与PD-1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Tim-3、PD-1表达与IL-2、IL-12、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IL-4、IL-6、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低表达可能参与了URSA和TA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关系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技术对72例URSA患者和30例正常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诱生培养68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的Th1(IFN-γ)和Th2(IL-4)细胞因子水平;URSA患者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和常规HCG保胎组,前瞻性研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IFN-γ、IL-4细胞因子变化及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URSA患者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h2比值偏向Th1。经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患者IFN-γ水平降低(P<0.05),IL-4水平升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偏向Th2(P<0.05)。主动免疫妊娠成功率达到85.71%。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失调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纠正Th1/Th2平衡失调,对URSA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水平。方法将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染尘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模型组采用非气管暴露法一次性注入1 m L二氧化硅悬液(100 mg/m L)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染尘第1天、1周、2周、3周、6周、9周和12周各处死6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8(IL-18)、白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FN-γ/IL-4的表达水平。结果染尘组TNF-α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组IFN-γ在染尘第1天~2周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组IL-18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尘组IL-4在染尘第1周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第9周及12周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组IL-10在染尘第6~9周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组Th1/Th2比值随染尘时间增长而降低,染尘组Th1/Th2在染尘第1天~2周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发生变化:Th1型细胞因子持续高表达,Th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0.
Th1/Th2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护民  施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72-2174
目的: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搜集2008年3月~2009年10月住院孕妇共60例,其中20例为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40例为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轻度20例,重度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IFN-γ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IL-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IL-4表达水平低于轻度组(P<0.01)。IFN-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0.74,P<0.05);IFN-γ与胎盘重量呈负相关(r=-0.58,P<0.05);IFN-γ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83,P<0.05);IL-4与胎盘重量呈正相关(r=0.78,P<0.05);IL-4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连续监测人工授精助孕妊娠周期不同时期孕酮(P),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从生殖免疫学角度分析细胞因子及孕激素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确定黄体支持方法的合理和安全性。方法:不孕患者728个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术后口服黄体酮胶囊予以黄体支持,连续检测190个妊娠周期不同时期(早卵泡期、排卵期、孕卵着床期、孕早期、孕中期)血P,IFN-γ和IL-4水平。结果:妊娠周期中IFN-γ与P水平变化呈负相关,IL-4与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正常妊娠组相比,生化妊娠组与流产组P水平异常下降,IFN-γ水平异常升高,IL-4水平异常降低。结论:正常妊娠周期中P可以调节母-胎免疫界面由Th1细胞优势向Th2细胞优势转化,产生母-胎免疫耐受,妊娠顺利进行。异常妊娠时没有足够浓度的P保护和维持,Th1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胚胎吸收率较高,导致流产。因此在人工助孕治疗中适当地使用黄体支持方法提高孕激素水平对于成功妊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方向。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Graves病患者,2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IFN-γ无明显变化(P>0.05),IL-4明显下降(P<0.01),而IFN-γ/IL-4比值升高(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显现Th2细胞因子低下型,而Th1/Th2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终止妊娠与Th1/Th2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者血清及蜕膜组织液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口服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妇女(药流组)血清及蜕膜组织液中Th1(IL-2、IFN-γ)/Th2(IL-4、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早孕妇女,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者作为人流组。结果:药流组血清及蜕膜组织中IL-2、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人流组,而IL-4、IL-10含量明显低于人流组,这种变化与药物流产次数无关。结论:米非司酮可以改变流产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中Th1/Th2平衡,从而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中Th1/Th2亚群漂移与子宫出血量的相关性以及宫清方减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孕鼠20只随机分为米非司酮大(1.5mg/kg·d)、小(0.88mg/kg·d)剂量组各10只,改良碱性正铁血红素法检测子宫出血量,流式细胞术双染色法检测母胎界面Th1、Th2亚群比例;孕鼠40只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1.5mg/kgod)、宫清方大、中、小剂量组各10只,检测子宫出血量及母胎界面Th1、Th2亚群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母胎界面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mRNA转录水平。结果:米非司酮大剂量组小鼠子宫出血量<米非司酮小剂量组(P<0.05),药物流产小鼠子宫出血量与Th1亚群比例、Th1/Th2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Th2亚群比例呈正相关(P<0.05)。宫清方能明显减少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小鼠子宫出血量(P<0.05),升高IFN-γmRNA表达及Th1亚群比例(P<0.05),降低IL-4mRNA表达及Th2亚群比例(P<0.05),升高Th1/Th2比值(P<0.05)。结论: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中Th1/Th2亚群漂移与子宫出血量密切相关,宫清方通过优势诱导药物流产小鼠母胎界面Th1/Th2平衡向Th1漂移,减轻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局部免疫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及对妊娠结局可能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丰富先兆流产的病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及正常妊娠患者43例,采集阴道分泌物,用精密p H试纸测定阴道p H值;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观察阴道微生态情况;应用ELISA法测定阴道冲洗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对两组女性随访至妊娠结束。结果两组女性阴道冲洗液IFN-γ、IL-2、TNF-α、IL-4、IL-10水平,IFN-γ/IL-4、IL-2/IL-4、TNF-α/IL-4、IFN-γ/IL-10、IL-2/IL-10、TNF-α/IL-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女性正常微生态比例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中间型、细菌性阴道病、需氧性阴道炎发生率,阴道微生态中优势菌,血清β-hCG、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流产女性与活产女性阴道冲洗液IFN-γ、IL-2、IL-10水平,IL-2/IL-4、IFN-γ/IL-10、IL-2/IL-10、TNF-α/IL-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局部免疫处于Th1/Th2失衡状态,Th1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Th2型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外周血刺激法检测Th1、Th2及Th1/Th2在复发性流产(RSA)中变化。方法:2012年1月—2018年5月本院就诊患者,妊娠前有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史310例为RSA组,无自然流产病史220例为对照组;早孕有复发性流产史140例为早孕RSA组,正常早孕102例为早孕对照组;稽留流产患者19例。经过外周血PMA+Ion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CD4+/IFN-γ+)和Th2细胞(CD4+/IL-4+),计算Th1/Th2值。结果:非妊娠期,RSA组与对照组均处于Th1优势状态,未发生向Th2偏移,两组Th1/Th2值比较未见差异(P0.05);早孕RSA组与早孕对照组比较仍处于Th1优势状态,未发生向Th2偏移,两组Th1/Th2值比较未见差异(P0.05);稽留流产患者为Th1优势状态,未发生向Th2偏移。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前后、稽留流产患者均处于Th1优势状态,均未发生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IL-2受体和IL-6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绒毛、蜕膜组织中的含量变化,探讨IL-2和IL-6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2例正常早孕及33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IL-2受体、IL-6含量变化。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IL-2受体的含量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IL-6含量低于正常早孕妇女(P<0.05);在不同流产次数中,IL-2受体、IL-6含量在绒毛、蜕膜组织中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透明带抗体的表达和Th1/Th2细胞因子的改变在卵巢早衰(POF)和不孕症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1例POF、20例不明原因不孕症和20例健康女性的血清中抗透明带抗体的表达、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POF组和不孕组血清中抗透明带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OF组和不孕组血清中IFN-γ/IL-10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孕组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透明带抗体的表达和Th1/Th2细胞因子比值增高在POF及不孕症妇女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IL-4 mRNA和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测定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IFN-γmRNA和IL-4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①IL-4mRNA在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表达随病情的加重表达减弱,但3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FN-γmRNA的表达随病情的加重表达增强,子痫前期重度组与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子痫前期轻度组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FN-γmRNA/IL-4mRNA比值结果显示,随病情的加重比值增大,且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与正常妊娠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表现为免疫杀伤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表达增强,表现为免疫保护或免疫营养的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表达无差异,提示子痫前期患者母胎界面中IFN-γmRNA的高表达与其发病有关,IL-4mRNA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IFN-γmRNA/IL-4mRNA比值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大,提示母胎界面的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离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7(IL-37)、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OEM患者102例为OEM组,同期因输卵管阻塞行腹腔镜检查术且盆腔结果正常的患者6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与腹腔液中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IL-2、IL-4、IL-6、IL-37、HE4水平。结果:OEM组血清IFN-γ、IFN-γ/IL-4低于对照组,IL-4、IL-6、IL-37、HE4高于对照组,腹腔液IFN-γ、IL-2、IFN-γ/IL-4低于对照组,IL-4、IL-6、IL-37、HE4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分期高的OEM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IFN-γ、IL-2、IFN-γ/IL-4均低于分期早期患者,IL-4、IL-6、IL-37、HE4水平均高于早期患者(均P0.05)。结论:O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Th1细胞因子低表达而Th2细胞因子、IL-37、HE4高表达,且随OEM疾病分期升高变化增大;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IL-37、HE4过表达可能参与了OE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