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凝血功能指标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PT、PLT和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LT和FBG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比较不同指标下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使用COX模型研究各凝血指标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分期和不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T、APTT、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病理分期Ⅲ~Ⅳ期的患者及N1~N3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T、APTT、FIB和D-D水平均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和N0期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血管浸润、胸膜浸润、APTT、FIB及D-D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血管浸润、有胸膜浸润、APTT≤31.1s、FIB≤5.01和D-D≤2.21mg/L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处于更低水平。APTT和FIB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APTT和FIB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结论凝血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有明显相关性,APTT和FIB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可进行监测,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腺癌患者术前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值与临床病理学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胃腺癌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值。结果APTT在不同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低年龄段胃腺癌APTT较高年龄者延长,而TT较后者缩短(P〈0.05)。TT在Ⅲ期胃腺癌较Ⅰ~Ⅱ期缩短(P〈0.05)。FIB在高年龄组、高分期、肿瘤范围≥5cm、淋巴结转移数〉2枚者要高于低年龄组、低分期、肿瘤范围〈5cm、淋巴结转移数0—2枚者(P〈0.05)。其余凝血指标在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阴阳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胃癌患者APTT、TT、FIB不同,提示在研究胃癌凝血功能时要对不同年龄组进行分析。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特别是恶性程度高的胃腺癌患者FIB升高,提示FIB可作为监测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等外周血凝血指标,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结果两组APTT和P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D-D和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中,男性TT及PLT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年轻患者FIB和D-D显著低于老年患者(P<0.05),肿瘤侵袭较浅者FIB及PLT显著低于侵袭较深者(P<0.01),分期较低者PT、FIB、D-D和PLT显著低于分期较高者(P<0.01),分化较低者TT显著低于分化较高者(P<0.05),PLT显著高于分化较高者(P<0.05),无转移者D-D与PLT均显著低于有转移者(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FIB及PL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女性、老年、肿瘤侵犯较深、分期较高、分化较低和存在转移的患者更为严重,监测外周血凝血指标,能够较早了解凝血功能异常及出血倾向,及早给予科学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在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与肺癌侵袭、转移的高风险和预后差相关。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80%-85%,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NSCLC的预后价值,为目前NSCLC患者高凝状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首次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60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if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淋巴结状态等。本研究选择了50例同期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非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与对照组之间所有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PTA、INR、APTT、Fib、D-D、血小板计数)的血浆水平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除了Fib(P=0.001,5)、Plt(P=0.004,5),其余指标(P<0.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与NSCLC的组织学亚型之间相关,鳞癌比腺癌的Fib水平明显升高(P<0.001)。III期、IV期期比I期-II期患者的Fib、PLT水平升高(P<0.001, P=0.014),APTT缩短(P<0.001)。与N0患者相比,N1-N3患者的APTT,明显缩短(P<0.001),Fib、D-D水平升高(P<0.001, P=0.048)。对生存率的比较研究显示,PT、INR延长(P=0.032, P=0.001),Fib升高(P<0.001),PTA下降(P=0.005),在统计学上对总生存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凝血功能指标中INR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7)。结论 NSCLC患者往往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纤溶指标的亚临床改变。肺腺癌患者以及分期为晚期、淋巴结存在转移的NSCLC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凝状态。PT、INR的延长与NSCLC患者生存率的下降密切相关,INR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T、INR可能成为NSCLC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鳞癌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13例喉鳞癌患者(试验组)与65例喉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hgr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问的差异及其与喉鳞癌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结果:喉鳞癌患者血浆APTT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中转移组比未转移组显著缩短(P〈0.05);喉鳞癌患者血浆Fib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I+Ⅱ期组(P〈0.05);PT及TT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鳞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检测血浆APTT及Fib有助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鳞癌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13例喉鳞癌患者(试验组)与65例喉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间的差异及其与喉鳞癌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结果:喉鳞癌患者血浆APTT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中转移组比未转移组显著缩短(P<0.05);喉鳞癌患者血浆Fib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PT及TT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鳞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检测血浆APTT及Fib有助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三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85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与9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组患者血浆PT、APTT、FBG水平与PLT计数较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早期观察组血浆PT、APTT、FBG水平与PLT计数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中晚期观察组血浆FBG水平较早期观察组有明显的增高(P〈0.05);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中晚期观察组血浆PT、APTT水平与PLT计数与早期观察组相比有增高的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早期观察组和中晚期观察组三组观察对象间血浆PT、APTT、FBG水平和PLT计数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血浆FBG水平和PLT计数增高表明其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其血浆PT、APTT延长表明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有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倾向。在临床中对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血浆PT、APTT、FBG水平和PLT计数进行检测,有助于为血栓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依据,也可为临床中此类指标出现异常的患者是否需行抗凝和止血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肺癌的初治患者190例,检测其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plateletcount,PLT)水平,及患者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APTT、PT、FIB的均值分别为(34.12±3.98)s、(14.56±2.24)s、(5.39±0.76)g/L,较女性患者APTT、PT延长,FIB水平升高(P<0.05);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D-D水平的均值分别为(0.74±0.20)mg/L和(0.59±0.15)mg/L(P<0.05),提示年龄愈大,D-D水平越高;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1±0.65)g/L、(0.83±0.24)mg/L,较阴性患者相比升高明显(P<0.05),淋巴结侵犯阳性患者APTT均值为(32.06±2.94)s,较阴性患者相比缩短(P<0.05);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不仅FIB、D-D水平较无远处转移患者明显升高,其PLT水平(269.85±49.60)×109/L也明显升高(P<0.05);腺癌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7±0.55)g/L、(0.75±0.22)mg/L,较鳞癌患者相比升高(P<0.05);肿瘤分期为III、IV期患者FIB、D-D的均值分别为(5.38±0.58)g/L、(0.81±0.20)mg/L,较I、II期患者相比升高明显(P<0.05),提示肿瘤分期越晚,D-D及FIB水平越高。不同肿瘤直径之间凝血指标水平的比较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迁徙具有一定相关性,测定肺癌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凝血功能的检测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情况恶性肿瘤患者PT、APTT、TT、D-二聚体及Fib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发生血栓、栓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及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未发生血栓、栓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比较,仅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Fib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倩  王侠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284-3288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价宫颈癌患者凝血状态,并探究其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治疗宫颈癌患者60例为宫颈癌组,同时以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TEG参数(R、K、Angel、MA、CI)、常规凝血试验(PT、APTT、Fib、D-D、FDP)以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宫颈癌组较对照组R、K显著缩短(P<0.05),Angel、MA、CI、Fib、D-D、FDP和PLT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APTT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与APTT,Angel与Fib,MA与PLT、Fib呈正相关(P<0.05),R与D-D,K与Fib呈负相关(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与D-D的Kappa值是0.70(P<0.001),二者具有中度一致性。通过ROC曲线我们发现,R为5.25 min时预测D-D升高大于0.5 μg/ml的敏感性是82.9%,特异性是89.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TEG与特定的常规凝血参数之间显著相关;R和D-D具有检测的一致性。R值对宫颈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HY  Zhao QY  Yuan YF 《癌症》2008,27(7):743-747
背景与目的:肝移植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措施,凝血功能改变是其同手术期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旨在为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管珲提供依据.方法:同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行肝移植的局部晚期肝癌31例患者资料,比较患者肝移植术前、术中无肝期、术后l周内的血小板(platelet, PI.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等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同时分别根据肝硬化程度和child-push评分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凝血指标术前总体水平大致正常.术中无肝期及术后大部分天数中6项指标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 和INR的升高以及Fib和PLT的降低以无肝期最为显著[PT(19.51±3.78) s vs (14.16±1.46) s;APTT (77.01±30.51) s vs (40.19±4.11) s;TT (27.50±15.10) s vs (19.46±3.05) s;INR (1.61±0.37) vs (1.11±0.16); Fib (1.73±0.70) g/L vs(3.38±1.00)g/L; PLT(108±60)×109/L vs (184±108)×109/L,所有指标P<0.01].在术后1周内,延长的PT,APTT、TT和升高INR逐渐回落.其中APTT低于术前观察值.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2.05±6.50) s vs (40.19±4.11)s, P<0.01),这些指标的改变多发生在术后第1~2 d.降低的Fib和PLT恢复较慢,术后1周两者的观察值与术前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Fib (2.13±0.53)g/L vs(3.38±1.00)g/L.P<0.01:PLT(145±90)×109/L vs (184±108)×109/L,P<0.05], 但其值已处在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内.在肝硬化和Child-Pugh评分分组分析中,肝硬化中重度组及child-push水平B组患者同手术期低凝状念更为明显,但多集中在术前到术后1~2 d.结论:局部晚期肝痛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其凝血功能存在着由低凝向高凝或正常凝血状态渐变的趋势,术中无肝期、术日及术后1~2 d要预防出血.而术后1周左右要重点预防血栓形成.肝硬化程度及child-push水平分级对于评价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球蛋白(globulin,GL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136例,分为肿瘤组76例,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 lymphoma,NHL)19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30例、肺癌(lung cancer,LC)27例。均为初治病例,于化疗后1月纳入统计。非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组(non-tumor deep vein thrombosis,NT-DVT)60例,均为确诊的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后2周纳入统计。对照组90例,来自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经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球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TT、PT、TT、FIB、D-D、RBC、HGB、HCT、PLT、MPV及GLO、TG、HDL水平变化。结果:肿瘤组患者化疗前D-D表达水平升高(P<0.05),化疗后下降(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HDL表达水平下降(P<0.05),化疗后升高(P<0.05)。肿瘤组患者化疗前FIB、PLT、GLO表达水平升高(P<0.05)。NT-DVT组治疗前APTT、FIB、D-D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APTT延长(P<0.05),FIB、D-D下降(P<0.05)。结论:D-D、FIB、PLT、GLO、HDL水平是反映肿瘤相关易栓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大伟  董频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9):1721-1722
目的:探讨喉鳞癌患者凝血功能状态与肿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喉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和155例喉鳞癌患者(试验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间的差异及其与喉鳞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血浆APTT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中复发组比未复发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血浆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较未复发组显著升高(P〈0.05);PT及TT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鳞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浆APTT及Fib可能对喉鳞癌术后复发的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156例乳腺癌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与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PT为(11.24±0.93)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延长(P=0.008);TT为(14.85±1.25)s,比对照组延长(P=0.015);Fib水平为(3.31±0.77)g/L,比对照组降低(P=0.007);APTT为(34.04±4.82)s,比对照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 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纤溶亢进和凝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D-D、FIB、PLT、APTT,并探讨研究组患者CTC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D-D、FIB、PLT受患者性别因素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指标和年龄有一定关系,≥60岁的患者PLT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上,D-D、FIB、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TC阳性46例,阴性44例。CTC阳性肺癌患者D-D、FIB和PLT水平均高于CTC阴性患者,APTT水平低于CTC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PLT对CTC阳性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CTC与D-D、FIB、PLT和APTT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Ⅲ期和Ⅳ期的NSCLC患者14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A组为研究组70例,B组为参照组70例.B组采用一线化疗和常规对症治疗方案,A组在B组方案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对A、B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治疗前KPS分别为(78.25±9.62)和(82.25±7.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A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1);B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2组治疗后KP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2组患者凝血指标和正常相比,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对比中,TT、Fib、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P=0.001;P =0.014;P =0.004),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8;P =0.06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对比中,D-D、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4),APTT、PT、TTT及Fib差异无意义(P=0.119;P=0.139;P=0.532;P =0.431).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TT、Fib、D-D、PL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7;P=0.034;P=0.001),而在APP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8;P =0.250).治疗2周期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71%和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71);A组和B组总控制率分别为91.43%和8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9).2组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在治疗NSCLC患者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凝血功能指标,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