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泛素(FAT10)和核因子 κB p50(NF 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Max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53例癌旁组织中FAT10与NF-κB p50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T10和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8%(87/112)和81.25%(91/1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9.62%(21/53)和45.28%(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T10、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子分型无关(P>0.05)。FAT10与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4,P<0.001)。结论 FAT10、NF-κB p50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中Fhit蛋白的低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ao P  Li XY  Chen LZ 《癌症》2002,21(6):668-670
背景与目的: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为一种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横跨大多数人类基因组的共同脆性位点FRA3B,FHIT基因的改变见于多种类型特别是上皮起源的人类类型肿瘤,并与已知的致癌物质作用有关,本研究目的为探讨乳腺癌中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基因蛋白Fhit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椽酸-微波-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RP,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其中6例为导管内癌,6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癌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表达强度较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低者为38例(57.6%),其中22例为阴性(22.0%),较癌旁非癌乳腺组织高者为18例(27.3%),与癌旁非癌乳腺相等者为10例(15.2%),伴局部或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Fhit蛋白表达低者阳性率为83.3%(20/24),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为50.0%(18/36),导管内癌为0/6,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83.3%(20/24)与未转移癌组42.9%(18/4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与未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Fhit表达可能与癌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hit低表达可能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22例,基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个基本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方面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至随访截止日期,82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4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46例死亡,死亡率5.6%。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亚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各个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 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进一步研究以在临床上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 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LF4和KLF5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和KLF5的表达与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无关(P>0.05),而KLF5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P<0.05)。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6,P=0.053)。结论 KLF4和KLF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簇集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簇集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增生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 %(4/20)及71.4 %(5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簇集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χ2=17.143,P<0.05)及乳腺癌旁正常组织(χ2=19.048,P<0.05);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4.667,P<0.05)且与组织学分级(χ2=5.233,P<0.05)及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667,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024、0.406、0.091,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簇集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290,均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9,P>0.05)。结论 簇集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物,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趋化因子 CXCL12及其对应的特异趋化因子受体 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研究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CX-CL12、CXCR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单一表达或共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XCL12在40%(80/200)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其与 TNM 分期和肿瘤大小相关(P <0.05);CXCR4在48%(96/200)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其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 TNM 分期相关(P <0.05)。CXCL12与 CXCR4共表达于29%(58/200)的浸润性乳腺癌,二者的共表达与 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01)。结论:CX-CL12与 CXCR4共表达很可能是协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 CXCL12与 CX-CR4共表达比检测 CXCL12或 CXCR4单一分子标记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乳腺癌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正常乳腺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80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TIMP-2的表达,分析其在浸润性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分组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120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分析其对乳腺癌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TIMP-2在乳腺正常组织(25.0%)、不典型增生组织(28.6%)、原位癌组织(60.0%)、浸润性癌组织(66.3%)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增高,在乳腺原位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乳腺癌TIMP-2的表达在部分组织学分级分组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月经状态、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原位癌TIMP-2表达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乳腺癌TIMP-2表达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与表达阴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IMP-2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在乳腺癌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T1)与CUE结构域蛋白2(CUEDC2)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T1和CUEDC2的表达情况。结果MT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0.0%和16.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EDC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53.3%,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ing半定量检测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T1和CUEDC2表达分别为0.542±0.078和0.461±0.057,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MT1和CUEDC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4,P=0.027)和组织学分级(P=0.018,P=0.022)均有关, 但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T1表达与CUEDC2表达呈正相关(r=0.441,P<0.05)。结论 MT1和CUEDC2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可为乳腺癌基因治疗寻找新的干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FG-E8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检测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G-E8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其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MFG-E8阳性表达率为81.5%(44/54),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统计分析结果发现MFG-E8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 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FG-E8的高表达。MFG-E8的高表达是促进乳腺癌侵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7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27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27低表达率为45.0%,p27低表达与乳腺肿瘤大小、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i+67高表达率60%,Ki,67高表达与肿瘤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有关(P<0.05)。结论p27低表达、Ki.67高表达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乳腺癌p27和Ki/67的表达可能具有相互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DGF-BB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DGF-BB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50% vs 13.75%,P<0.05);PDGF-BB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较高的p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PR、ER、HER-2、有无术后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预后价值仍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分化程度、复发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临床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c-erbB-2表达在ER、PR阳性组低于ER、PR阴性组(P<0.01),ER表达在PR阳性组高于PR阴性组(P<0.01);中、低分化与高分化相比,在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临床分期、肿块的大小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状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肿瘤转移或复发、临床分期、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等11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状况、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发现并针对病理分化程度及激素受体水平的适当治疗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乳腺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相关病理指标及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48例不同乳腺病理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及80例浸润性乳腺癌)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iNOS的表达水平。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以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NOS在乳腺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52.5%及78.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随着临床分期越晚及肿瘤直径越大,iNOS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在原位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1.9%)低于阴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3.5%)与阴性组(70.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NOS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不典型增生)即已出现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与肿瘤直径相关,并影响原位癌患者预后。因此,iNOS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CD44v6、E-cad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浸润性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浸润性癌中CD44v6、E-cad的表达,结合病理指标和临床指标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6蛋白表达在细胞浆和(或)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为76.7%(79/103)。E-cad蛋白表达主要见于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5.0%(36/103)。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组织浸润程度有关(P<0.05)。在56例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中,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两者在同一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0.05),因此CD44v6、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的浸润程度、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cad、Ki-67的表达,探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3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及石蜡组织做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cad及Ki-67的表达情况;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及E-cad和Ki-67表达的关系;Pearson检验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cad、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3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79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58.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主要定位于细胞膜,Ki-67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135例乳腺癌患者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7.8%,Ki-67阳性表达率为68.1%。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分子分型、AR、E-cad及Ki-67等显著相关(P<0.05)。肿瘤大小、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AR、E-cad及Ki-67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检验显示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76,P=0.000),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54,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低表达与Ki-67高表达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通过检测E-cad及Ki-67表达水平可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MP-1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MMP-1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指标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被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2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评价MMP-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MMP-11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8%。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其他临床特征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均与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有相关性(均P<0.05),而肿瘤大小仅与DF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为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MP-1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密切,对于预测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count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 to clarify the association of VEGF expression and MVD count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VEGF, ER, PR, C-erbB-2 and MVD count in 88 cases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SP-method). Results: Sixty-two out of the eighty-eight specimens of breast carcinoma (70.45%) showe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 in case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 in stage IIb-Ⅲ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tage Ⅰ-Ⅱa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 in C-erbB-2 posit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erbB-2 negative group (P〈0.05). Higher expression of VEGF was observed in cases with higher tissue differentiation degree (P〈0.05). Also, significant higher MVD count was observed in cases with higher tissue differentiation degree (P〈0.01). The MVD cou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pression of VEGF (P〈0.01). 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were mediated mainly by VEGF.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might be reference predictors for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reast carcinoma. The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hich used VEGF as a target would become a new method to treat patients who were C-erbB-2 positiv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aspin、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Maspin、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aspin与p53阳性表达负相关,P〈0.05。经Cox回归生存分析,Maspin是浸润性导管癌保护因素,P〈0.05。结论:Maspin、p53蛋白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aspin、p53可作为预测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多发于31~50岁(41.7%)及51~70岁(47.5%);最常见肿瘤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3%);45.8%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Ⅰ级浸润性导管癌占8.5%,Ⅱ~Ⅲ级占91.5%;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9.2%。Ⅰ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阴性表达率均低于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浸润性导管癌中无一例有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而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中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9%)和(58.1%)(P<0.01)。结论乳腺癌中ER、PR阴性表达的比例近50%;ER阴性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有关;ER阴性表达、高组织学分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