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68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LPN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O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32.4±42.3)min、(224.5±109.2)ml和(5.4±1.6)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6.3±41.7)min、(236.1±101.4)ml和(5.8±1.3)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和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LPN治疗肾肿瘤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术后疼痛更轻,是科学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分离肿瘤,显露肾蒂,分离肾周脂肪后辅助小切口在部分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周围性肿瘤及中央型、肾门旁肿瘤,采用腹腔镜下分离肾周脂肪,显露肾蒂后辅助小切口行肾部分切除,21例肾肿瘤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增强。随机选取我科同期完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6例作比较。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肾蒂阻断时间为(22.90±3.72)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89.71±12.99)min,术中出血量为(262.90±56.84)ml。瘤剜除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15例,嫌色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1例切缘阳性。随访5-10个月,无1例术后复发。与同期16例完全腹腔肾肿瘤剜除术比较,肾蒂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5),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央型肿瘤、肾门旁肿瘤及大于4cm的外周性肿瘤,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明显减少肾热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保证肿瘤切缘阴性,结合了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势,降低手术难度,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LPN)与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早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RAL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肾癌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RALPN组(n=36)和RLPN组(n=3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除RLPN组有2例术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RALPN组和RLPN组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0.5±12.6)min和(110.7±20.3)min、(15.2±5.8)min和(24.6±7.2)min、(50.2±9.5)ml和(130.2±22.4)ml、(6.1±1.7)d和(7.8±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LPN组和RLPN组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0和11.8%。RALPN组术后出现1例肾周血肿,RLPN组出现1例尿漏和2例继发性出血。两组在随访期间均为无瘤生存。结论RALPN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 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因罹患T1b期肾癌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22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然后再行经腹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组织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术后进行随访统计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改开放病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采用动脉夹暂时阻断肾动脉主干,阻断时间约为14 min。术中手术时间为(152.22±7.3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27±66.82)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5±0.60) 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91±0.75) d,术后住院时间为(6.27±1.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为4.54%和4.54%。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2~36个月,暂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恶性肿瘤患者经后腹腔镜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后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行后腹腔镜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45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及血肌酐水平,分析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肿瘤大小等各项指标,观察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4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9.6±25.33)min,肾动脉阻断分支时间为(25.67±9.35)min,肿瘤直径为(3.7±0.8)cm。全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血肌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全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1)。1例患者于术中行输血治疗,于术后5d将腹膜外引流管拔出。全部患者于术后随访36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肾恶性肿瘤经后腹腔镜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后,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入路行腹腔镜复杂性肾癌肾盂癌根治术肾蒂血管非同步处理技巧。方法:2010年1月至2018 年 4月就诊于我科的109例肾癌、肾盂癌患者接受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肾蒂血管处理方式的差异分别纳入非同步组和同步组。非同步组患者61例,其中肾癌43例,肾盂癌18例;同步组患者48例,其中肾癌33例,肾盂癌15例;均采用3套管技术,从腹膜后入路,显露肾蒂,非同步组优先处理肾动脉,游离肾脏,最后结扎肾静脉。同步组先游离出肾动脉及肾静脉予以结扎,最后游离肾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同步组1例男性患者因左肾肉瘤浸润腰大肌、腹膜及结肠,粘连严重转为开放手术,予以排除,两组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同步组与同步组手术时间分别为:肾癌(94.3±28.1)min vs (113.3±40.3)min,肾盂癌(135.2±43.3)min vs (168.2±37.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肾癌(68.4±56.8)ml vs (100.7±93.1)ml,肾盂癌(105.4±37.3)ml vs (131.3±36.3)ml。比较两组患者病种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蒂血管的处理是复杂性肾癌、肾盂癌经后腹腔镜根治切除的关键,术中灵活的肾血管处理应对尤为重要,非同步肾蒂血管处理技巧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特点,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使用自制水囊扩张器建立腹膜后操作通道及Hem—o—lok结扎锁处理肾动静脉的方法,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脏切除术25例,肿瘤直径2.0~7.5cm,平均4.5cm。TNM分期为T1N0M0 20例,T2N0M0 5例。结果2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20±25min,术中出血量为(95±1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7±3)h,术后住院总时间分别为(7±2)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医用水刀在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12月在我院行3D腹腔镜下水刀肾部分切除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65~140 min(中位时间85 min),估测出血量50 ~ 200 ml(中位150 ml).所有病例均未输血,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 ~ 12个月,经CT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应用水刀进行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及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肾部分切除术79例肾癌患者(肿瘤最大径≤4cm),平均年龄53.9岁。79例患者分为RLPN组(42例)和OPN组(37例),比较两组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生存随访情况等。结果 RLPN组和OPN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10±5.71)min和(23.10±4.68)min、(109.90±20.40)min和(120.30±17.52)min、(7.80±1.41)d和(9.10±1.7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7.0±73.99)ml和(130.20±89.51)ml、2.4%(1/42)和2.7%(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4%(1/42)和8.1%(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随访18~60个月,无复发或转移,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对于较小的肾癌,RLPN术式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患者恢复快,但受限于操作条件和技术,肾蒂阻断时间较长,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肾肿瘤患者2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经腹入路组14例,后腹腔入路组共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R.E.N.A.L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入路组和后腹腔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2.6±62.6)min、(166.5±52.6)min,两组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46.3±9.8)h、(26.3±5.5)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3)d、(6.5±1.8)d,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后腹腔入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入路患者T分期较后腹腔入路者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两种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于肾肿瘤的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各有优劣,经腹入路手术空间更大,后腹腔入路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陈德春  杨霞 《癌症进展》2014,(5):511-5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应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放术式,比较分析两组术中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163.38±16.09)ml vs(270.42±18.64)ml]、术后通气时间[(38.29±1.64)h vs(61.32±2.16)h]、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34.20±3.35)mg vs(113.51±9.48)m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80%vs 29.41%)、术后引流拔除时间[(61.80±4.93)h vs(76.47±5.68)h]、下床活动时间[(4.11±0.87)d vs(5.95 d±1.0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38±1.09)d vs(14.63±1.76)d]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171.33±8.29)min vs(114.56±9.43)min]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途径与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肾门肿瘤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组(43例)和经后腹腔入路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肾功能[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炎性因子[白细胞(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CD4+、CD8+、CD4+/CD8+]指标。随访1年,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经后腹腔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腹腔入路组(P﹤0.05);经腹腔入路组患者WBC、CRP均高于经后腹腔入路组,CD4+、CD4+/CD8+均低于经后腹腔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Cr、GFR、并发症及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患者均具有显著疗效,但相较于经腹腔入路,经后腹腔入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进程,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共98例,其中52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另外46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各项参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效果.结果RLP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或短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及术后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比较疗效相当,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可能逐渐取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R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9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腹入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21例,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TLNSS组患者肿瘤位于腹侧例数明显多于RLNSS组,RLNSS组患者肿瘤位于腰侧例数明显多于T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和RLNS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8.8±70.0)min、(120.5±53.9)min,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2.5±20.2)h、(53.4±15.1)h,TLNSS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R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RAML的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经腹入路适合肿瘤处理难度相对较大、位于肾脏腰侧以外的患者,操作空间大,经后腹腔入路适合肿瘤位于肾脏腹侧以外的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与分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的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指标.结果 术前2组患者的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第1、3及5天观察组的脂代谢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的变化幅度小于开放性手术患者,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实施妇科肿瘤腹腔镜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不使用其他抗凝剂和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观察组66例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持续10d,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下肢周径、血流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5d 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分别为(2.77±0.73)g/ L、(0.63±0.18)μg/ ml,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P =0.029);观察组术后3d、术后5d PT 分别为(13.85±3.93)s、(13.95±3.14)s,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P =0.034);观察组下肢周径、血流速度分别为(20.33±3.52)cm、(0.95±0.18)m/ s,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P =0.019);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03%(2/66)与对照组9.26%(5/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