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周艳红  张宁 《重庆医学》2016,(16):2303-2304
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染,包括腹泻、食物中毒及气性坏疽等,但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脓毒血症较罕见,主要是引起患者严重血管内溶血,病情进展快,不易控制导致患者死亡。下面将报道1例肝癌介入术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伴发溶血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5.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1个月,因间歇发热1月余而入院.患儿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为低至中度,仅有1次高热,体温39.4℃,给予安乃近滴鼻及口服百服宁后,体温下降,发热多发生在晚上10点多至凌晨.病初伴有少许咳嗽、流涕,无寒战、抽搐,无午后潮热、盗汗,曾在多家医院输液抗感染治疗,体温稍有下降,但仍有低热.入院查体:t 38℃,P 100 min-1,R 28 min-1,体重8.0 kg,神清,精神疲倦,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均可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大小不等,最大的约0.5 cm×0.5 cm,质地较软,活动度好.头形如常,前囟平软,可见枕秃,咽充血,双侧肋缘外翻,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6×109/L,血红蛋白134 g/L,淋巴细胞20.8%,中性粒细胞47.1%.肝、肾功能,血沉,外斐氏反应,肥达反应,支原体抗体,衣原抗体,胸片,腹部B超,头颅CT均未见异常.病毒5项示:CMV-Ab-IgM( )、CMV-DNA(-)、EBV-DNA(-),ESR 6 mm/h,NBAP 250 U/L,血培养阴性,继之行骨髓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药敏显示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舒巴坦等敏感.诊断:①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②巨细胞涵体病;③佝偻病.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治疗1周,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疗程2周,治愈出院.其家属不同意再次骨髓穿刺,故未能复查.  相似文献   

6.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perfringens )又名魏氏梭菌(cl welchii) ,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因 ,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 ;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 ,也有散发性报道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死亡。因此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疾病预防和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其所分泌的肠毒素 (α、β1、β2 、ε、ι、enterotoxin)性质不同而分为A~E五型 ,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C两型 ,B、C、D三型与动物的感染密切相关[1] 。C型是引起动物 …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50岁,因输卵管恶性肿瘤术后2个月,发热伴腹痛1 d入院。2个月前因输卵管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恶性肿瘤分期术,术后定期化疗。1 d前自诉进食外买熟鸡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4℃,伴左下腹及臀部疼痛,排水样便,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强迫侧卧位。于急诊查血常规:WBC 16×10~9/L,NUT 14.48×10~9/L,Hb 106 g/L;肝功能:ALT 127 U/L,AST 89  相似文献   

8.
气性坏疽不仅是战伤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其他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致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由于产气荚膜梭菌繁殖迅速,引起的临床症状严重,因此日益受到临床及实验室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此菌的快速诊断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近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厦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1~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偶有腹痛。在较小婴儿多表现为腹泻,在较大儿童则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7.1%,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52.0%;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灭滴灵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8.9%,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35.0%。结论应重视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和腹胀(腹痛),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必要时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战争年代火器伤和抗震救灾所致的伤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已为少见,但它是一种侵袭性、致命性厌氧菌感染,其特征是急性、快速发展和高死亡率。该文总结分析并探讨了一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致气性坏疽的诊疗过程,供临床一线工作者碰到类似病例时便于参考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表皮葡萄球菌引起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较少见,我科于1992年上半年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例1 周患之女,9天,G_1P_1孕40w~(+4),剖腹产,出生体重3600g Apgar评分10分。 T36℃,哭声响,反应好,皮肤红润,前囟平,左手食指,中指及右手食指轻度肿胀,末节、中节皮肤,自甲沟处开始大片状剥脱,露出鲜红色的皮下组织。心肺腹部均未见异常。WBC 14.8×10~9/L,N0.61,L0.33,M0.06。患处渗出物细菌培养表皮葡萄球菌生长。青霉素肌注局部用雷夫诺尔及新洁尔灭处理,一周后,病情明显好转,预以出院。  相似文献   

12.
收治的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主要特点为:脐部渗血、渗液、持续黄疸、鼓肠、呕吐、少吃、少哭、少动及体温不升。采取的措施是:早检查、早诊断和早治疗。建议:即便正常新生儿也应加强皮肤、脐部和口腔等开放部位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5岁儿童,全身出现钱币大小水疱疹,触痛明显,双眼睑肿,口周皮肤放射状皲裂,大片皮肤剥脱,尼氏征阳性。咽部充血,上包裹脓苔。临床诊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28天。因发热10余天入院。系34周早产,生后因窒息住院治疗,痊愈出院。近10天,病儿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进奶可,有时呛奶。查体:发育营养欠佳,头颅无畸形,前囟2cm×2cm,张力不高,心肺正常,脐部少许渗出,诊为新生儿败血症。入院后查体,Hb150g/L,WBC×10~9/L,N74%,L24%,M2%血小板290×10~9/L,血培养:6天培养无细菌生长,细菌L型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给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仍发热,出现抽搐,查体:前囟饱满,颅缝宽,脑脊液常规:微黄,潘氏试验(++),细胞数3600×10~6/L,多核80%,单核20%,糖1.1—1.65mmol/L,脑脊液培养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是围产儿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新生婴儿发病率为1~5.2%,农村高于城市。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之一。我院自1983年5月至1987年5月经血培养证实为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2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男23例,女5例,男女之比4.6:1。入院日龄:<3天2例(7.1%),<14天17例(60.7%),>14天9例(32.2%)。最小年龄5小时,最大年龄24天。早产儿3例(10.1%),足月儿25例(89.3%)。入院体重:<2500g3例(10.1%),>2500g22例(78.6%),>4000g3例(10.7%)。最  相似文献   

17.
<正>患儿,女,4个月17d。呕吐2d,发热1d于2009年9月28入院。无抽搐及双眼凝视。十二天前曾患"化脓性脑膜炎",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培养无菌生长,治疗16d,体温稳定1周出院。出院后反应佳。查体:体温37.3℃,脉搏130次/min,呼吸30次/min,体质量6.5kg;反应低下,前囟饱满。全身皮肤黏膜  相似文献   

18.
产气荚膜杆菌引起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较为少见,现将我们遇见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28岁,因发热腹痛腹泻2天于1972年8月23日入院。入院时体查:T39.4℃,P96次/分。R18次/分,Bp13.3/7.8kPa(100/62mmHg),急性发热病容,轻度脱水外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无特殊,心率96次/分,心尖可闻及Ⅱ级SM,腹平软,全腹均有压痛,以脐周为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水平及菌型分布。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针对产气荚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六种毒素的基因cpa、cpb、etx、iA、cpe和cpb2序列的6对特异性引物,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同时用产气荚膜梭菌A型参照株NCTC646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从142份食品中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以冷冻肉的带菌率最高,为19.6%;鲜肉和速冻肉饺分别为12.2%和11.9%。经多重PCR方法鉴定,均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24bp的cp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未扩增出针对cpb、etx和iA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携带β2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共19株(占总分离株的90.4%),其中1株为肠毒素基因阳性的A型菌株。结论初步调查表明广州地区食品中存在可致人食物中毒的肠毒素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为进一步建立广州地区食品中及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厌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2岁,农民.因顺产后咳嗽、咳痰、畏寒、发热4天,昏迷1天于1991年11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9.8℃,呼吸24次/分,脉博120次/分,血压16/8KPa,处于深昏迷状态,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约4mm.对光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于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律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助下未触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血常规示:Hb7.ommol/L,WBC20X10’/L,N90%,L10%。胸片示支气管炎,血培养2次有表皮葡萄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