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背景:在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4周,近年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心肌缺血,并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入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影响。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分析。单位:北京天坛医院。对象:选择2002-08/2003-10在北京天坛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病情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35%,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严重的肺部疾病、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患者意愿分成两组(n=40):①早期康复组:常规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h;第2天床头抬高30°左右,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第3~5天床上坐起,3次/d;第6~7天床边站立,3次/d;第8~9天床边活动四肢关节,在室内慢走;第10~14天练习步行。在进行康复运动出现心绞痛发作、严重心律失常或呼吸困难登症状时,应暂停运动或将运动强度返回前一阶段水平。②绝对卧床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主要观察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两年内心肌梗死的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和随访进入结果分析。①早期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花费较绝对卧床组少(17.1d比24.5d;9021.23元比12383.45元;P<0.05)。②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出院前早期康复组显著高于绝对卧床组(81.43±13.57,70.68±11.48,P<0.05)。③早期康复组和绝对卧床组分别有6,7例发生心律失常。④追踪观察两年,早期康复组心肌梗死的再发率(5%,2/40)明显低于绝对卧床组(22%,9/40)。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花费,降低再发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周康复护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0 例急性心肌梗死( A M I) 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它心外疾病,随机分为2 组,1 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一组为康复组,采用康复护理,根据入院第14 天的运动试验、平均步行距离、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分析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康复组患者第14 天的运动试验与对照组相比,总运动时间延长( P< 0 .05) ,平均步行距离增加( P< 0 .001) ,平均住院天数缩短( P< 0 .001) ,并有效减少了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低危患者,平行随机分为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康复组采用为期2周,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梗死延展,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入院第3、4周末,进行左心功能测定LVEF≥50%者康复组(66.7%)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4周末的低水平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康复组(27.1%)低于对照组(39.1%)(P〈0.05)。住院期间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康复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AMI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的早期运动效果观察。方法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和常规康复组(B组),每组各7例。结果A组患者对运动计划容易接受,心功能恢复快,并发症显著减少;与B组比较症状体征少,平均住院日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利于心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及降低致残率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咽喉肌训练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并与健康人做对比。方法:①选择2002-03/2004-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假性延髓麻痹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均自愿参加。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康复组17例,对照组1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自愿参与者34人为健康对照组,男18人,女16人。②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第1天就接受咽喉肌的训练。具体方法为发音训练,舌部运动训练,面部、下颌及喉部运动,屏气发声运动,进食训练。③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检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④计量资料资料组间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假性延髓麻痹患者32例,健康者34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干预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和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4.24&;#177;9.67),(33.46&;#177;10.08),(32.76&;#177;10.85):(32.67&;#177;8.34),(32.56&;#177;9.29),(33.12&;#177;9.15)cm/s,(44.26&;#177;11.43),(45.23&;#177;12.23),(45.46&;#177;10.33)cm/s,q=32,7.24,13.14,P〈0.01]。②干预后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和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康复组明显高于治疗前[(43.12&;#177;9.87),(45.48&;#177;11.67),(44.81&;#177;9.57),q=8.51,9,14,11.37,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38.96&;#177;8.16),(40.37&;#177;10.74),(39.97&;#177;8.24)cm/s,q=5.46,7.65,6.67,P〈0.01);康复组与健康对照组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q=2.96,3.72,3.69,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57,3.16, 3.06,P〈0.05)。结论:早期咽喉肌训练可以增加假性延髓麻痹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且治疗后血流量与健康人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13例UA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对康复组患者实施六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6min平均步行距离康复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便秘)康复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感染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较传统护理方式优越,能够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目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康复科,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0-12/2003—12在山东大学齐鲁陕院、济南长城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营216例,其中男125例,女91例,年龄60-75岁。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08例和晚期康复组108例。方法:早期康复组在患者乍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康复。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1次/d,45min/次,6次/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0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运动总分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66分,下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34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为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进行康复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216例脑梗死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低于晚期康复组[(1482&;#177;10.66),(17.91&;#177;10.75)分,P〈0.05]。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上肢:(32.43&;#177;21.52),(26.69&;#177;19.79)分;下肢:(22.89&;#177;9.29),(1836&;#177;10.63)分,P〈0.05]。⑧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患者治疗30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54.23&;#177;30.33),(46.57&;#177;29.85)分,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干预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8.
徐建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07-1607
目的:评价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1998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5年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为对照组(未实施早期五级活动);以200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5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为实验组(实施严格的早期五级活动)。结果:实施组的绝对卧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不良心理发生率减少,日常活动能力恢复例数上升,结论:早期心脏康复五级活动能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的体力,促进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lt;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1~15分不等,满分100分,&;lt;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77;12.43,48.12&;#177;15.67,P&;lt;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177;22.45,60.13&;#177;18.92,P&;lt;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177;4.89,18.2l&;#177;6.4l,P&;lt;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177;0.87),(2.35&;#177;0.79)万元,P&;lt;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康复医疗,从而使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恢复远较传统疗法显著。对促进早日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为2000年3月~2001年3月收治的50例AMI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3.5岁。经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确诊,血压稳定,无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1.2方法(1)对无并发症的轻型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被动体位;第2天绝对卧床休息,主动变换体位;第3、4天可以坐起;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