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c-fos基因在戊四氮(PTZ)致大鼠模型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致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Fos表达;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c-fos反义寡聚核苷酸侧脑室注射干预,观察其在抗凋亡中作用。结果PTZ致后大鼠可引起Fos在脑内一过性高表达,1 h达高峰(P<0.001),而神经细胞凋亡在24 h达峰值(P<0.001);c-fos反义寡聚核苷酸部分抑制Fos表达,并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结论癫发作后Fos早期表达可能与后期神经细胞凋亡有关;c-fos反义寡聚核苷酸能抑制脑内Fos表达,对癫造成脑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癫痫发作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致痢大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问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NOS水平。结果NOS在1、24h有2个分泌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细胞凋亡出现时间稍晚,在6h左右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48h后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PTZ致瘌大鼠模型NOS早期可能参与癫痫发生和脑保护,后期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脑缺血时c-fos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c-fos蛋白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方法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2只。给动物吸入含有920mL/L氮气和80mL/L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2、4、12、24、48、72h)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2h达到高峰,持续至4h渐减低并持续至72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的出现与c-fos蛋白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c-fos蛋白强表达于HIBD新生大鼠的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点燃组(K组),点燃后干预组(CBX组),每组10只大鼠。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Z 35mg/kg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10mg/kg)干预3d。观察三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Cx43在海马内的表达变化。结果①PTZ点燃癫痫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CBX抑制了点燃大鼠的自发性抽搐,各组自发性抽搐次数为K组〉CBX组〉NS组(P〈0.05)。②点燃癫痫大鼠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胞体肥大,突起丰富,Cx43的表达增加;CBX干预后,GFAP—IR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CBX对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无影响,但抑制Cx43的表达和癫痫活动,提示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BX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 28日龄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TPM一般剂量(0.018g/kg)对照组(TPM对照A组)、TPM大剂量(0.036g/kg)对照组(TPM对照B组)、PTZ(0.035g/kg)点燃模型组(PTZ组)、TPM一般剂量(0.018g/kg)治疗组(TPM治疗A组)和TPM大剂量(0.036g/kg)治疗组(TPM治疗B组),每组10只。PTZ和TPM连用4周。模型组完全点燃后各组进行Y-型迷宫学习记忆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海马组织5-HT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其海马内AChE活性。结果 TPM对照A、B与空白组比较,TPM对照B组与A组比较,PTZ与空白组比较,大鼠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Pa〈0.001),5-H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A〈0.001),AChE活性明显增加(Pa〈0.001);TPM治疗A、B组与PrZ组相比,TPM治疗A组与TPM对照A组相比,TPM治疗B组与TPM对照B组相比,大鼠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a〈0.001),5-H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a〈0.001),AChE活性明显降低(Pa〈0.001)。结论 TPM可引起正常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大鼠海马5-HT水平降低和AChE活性增加有关,其程度与TPM剂量有关:TPM良好的治疗效果掩盖了药物本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所引起的c-fos和c-jun基因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RT-PCR和斑点杂交方法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后c-fos和c-jun基因在脑中的表达.结果c-fos在缺氧缺血后3-4天,在躯体感觉皮质区,海马回CA3区和基底节区持续表达.结论c-fos和c-jun基因表达是新生儿缺氧缺血后评价细胞凋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对脑缺氧缺血大鼠bid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bid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地塞米松(DEX)对其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DEX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新生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DEX组、9g/L盐水组(NS组)、HIBD组、健康对照组。DEX和NS组在缺血缺氧前12h腹腔内分别注射DEX、等量NS。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取实验侧大脑半球,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脑bid基因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正常组无bid基因表达,HIBD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与HIBD组比较,DEX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而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脑缺氧缺血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有关。DEX能通过下调bid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谭玲  陈娟  廖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1092-1093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探讨其HIBD后NF—κ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HI)模型组,各24只。HI组大鼠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手术后6、24、48、72h取脑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在海马区的表达、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假手术组不作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NF—κB。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少量NF—κB表达,且有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a〉0.05);HI组NF—κB的表达在6h后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并持续至72h(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细胞凋亡在6h即开始增加,在24、48、72h逐渐增加,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直线相关回归分析HI组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各时点的r=0.478,0.552,0.641,0.627 Pa〈005.缩诊HTBn后NF—κB在海马区的持续活化对促进神经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癫癎发作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致癎大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癫癎发作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NOS水平。结果NOS在1、24h有2个分泌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细胞凋亡出现时间稍晚,在6h左右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48h后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PTZ致癎大鼠模型NOS早期可能参与癫癎发生和脑保护,后期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方法新生7d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68),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缝合皮肤,n=66),HIBD组(模型制作采用经典的Rice法,n=60),HBO组(HIBD后行HBO治疗,1h/次/d,最长治疗7d,n=66)。TUNEL试剂盒检测脑组织凋亡的神经细胞,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nU/m1)和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μmol/L)。结果(1)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HIBD组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BO组凋亡细胞数较HIBD组明显减少,但仍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氧缺血后HIBD组SOD含量下降,HBO治疗后SOD的含量较HIBD组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OD的水平逐渐升高,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缺血后HIBD组MDA含量明显升高,18至24h达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HBO治疗后MDA含量较HIB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轻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HBO诱导脑组织SOD的表达,增强组织的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p-CREB c-fos表达的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7d龄SD新生鼠7窝(每窝选用8只,共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经弹性管穿线阻断右颈总动脉3h,低氧(8%O_2和92%N_2混合气)1h,制备HIBD模型。3h后剪开扎线予再灌注,彩色多普勒监测右侧颈总动脉血流。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的CREB和c-fos在不同时间点(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和7d及假手术后24h)海马区的表达。Thionin染色观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HIBD再灌注3h,24h新生鼠右侧海马p-CREB表达达高峰,7d后下降至假手术组水平;c-fos表达6h达高峰,24h稍降,48h又升高,7d后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1)。Thionin染色发现:再灌注24h右侧海马CA1区已有明显的凋亡,但7d后神经元无明显丢失。结论:缺氧缺血再灌注后CREB磷酸化可能经信号转导调节c-fos的表达,这对保护损伤侧海马锥体神经元,尤其是敏感的CA1区神经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12-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惊厥持续状态(SC)幼年大鼠海马前凋亡因子CHOP 动态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ED)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将195只SD幼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 g·L-1盐水对照组(NS组)、SC组和ED组,每组65只,各组均按SC后处死时间点分为2 h、12 h、24 h、48 h、72 h 5个亚组,每组13只.应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建立大鼠SC模型,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动态观察SC后大鼠海马CHO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区CHOP蛋白表达;并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结果 1.RT-PCR法:SC组幼年大鼠海马CHOP mRNA表达于2 h开始增加,于12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与N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与SC组比较,ED组(2 h,12 h,48 h)CHOP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a<0.05,0.01).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C组幼年大鼠海马CHOP蛋白表达于2 h开始增加,12 h明显增加,24 h达高峰;与N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ED组各时间点均较SC组明显降低(Pa<0.01,0.05).3.TUNEL结果:SC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于惊厥后24 h迅速增加,48 h达高峰(Pa<0.05,0.01);与NS组比较,12~72 h时间点组均明显高于NS组(Pa<0.01);与SC组比较,ED组12~72 h 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0.01).4.HE染色:SC后出现神经元变性及丢失,48 h组病理改变最显著,与TUNEL表达一致;而ED组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SC后早期幼年大鼠可能触发了内质网应激中CHOP介导的凋亡信号途径,从而引起了脑损伤;而ED可能通过下调其表达,从而缓解惊厥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钙依赖中性蛋白酶Calpain的活化可引起神经元凋亡,其抑制剂3(MDL28170)对成年动物脑缺血有治疗作用,但尚不清楚MDL28170对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否也有治疗作用。本研究观察了MDL28170对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n=40)、干预组(n=40)及对照组(n=8),干预组在HI后0h、2h、4h予腹腔注射MDL2817050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同时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和模型组大鼠在HI后6h、12h、24h、48h、72h各处死8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检测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凋亡。结果:HIBD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Caspase3阳性细胞在HI后6h时较对照组增多(13.4±3.5/HPvs2.6±0.6/HP,P=0.028),于48h(27.1±4.1/HP)达到高峰,72h仍高于对照组(22.6±4.8/HP,P<0.001);TUNEL阳性细胞于HI后6h开始增多,12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25.0±1.7/HPvs2.3±1.5/HP,P<0.001),48h(67.8±2.6/HP)到达高峰,72h仍处于较高水平(44.3±6.8/HP)。MDL28170干预可明显减少Caspase3及TUNEL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48h内差异有显著性,72h以后作用不明显。结论:MDL28170可通过抑制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所致大鼠严重惊厥发作模型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致惊后3h、6h、12h、24h、48h和吡咯啉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PTZ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亚基p65核移位;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显示惊厥发作后有细胞凋亡的发生,24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12.54±4.99)%vs(2.24±0.57)%和(61.62±4.99)个/gcsvs(3.35±0.89)个/gcs,P均<0.001;对照组大鼠海马未见p65核移位细胞,而致惊后p65核移位细胞显著上调,24h达高峰(32.30±4.71)个/gcs。PDTC预处理组与致惊24h组相比p65核移位及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NFκB活化在严重惊厥发作所致的细胞凋亡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而减少惊厥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An RZ  Yin YR  Jin CJ  Jin Z  Li GH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290-292
目的 探讨癫发作激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是否参与癫发作所致的神经细胞坏死过程。方法 利用Sprague Dawley大鼠 ,经腹腔内注射毛果云香碱 (pilocarpine)制作癫发作模型。在实验 2 4h和 72h ,脑灌流固定后 ,取脑进行检测。经HE和TUNEL染色 ,在光镜下 ,观察神经细胞死亡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和Bcl 2基因表达。结果 癫发作 2 4h和 72h,在大鼠海马CA1 区 ,细胞损伤形态上是细胞坏死。但癫发作 72h ,在海马CA1 区 ,TUNEL阳性的坏死细胞数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癫发作后 72h ,Bax表达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而Bcl 2表达无增高 ,Bcl 2 /Bax比值降低。结论 癫发作所致的迟发性神经细胞坏死伴有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1.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缺血(HI)前2 h、HI后2、12、24 h,3、7、14和28 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2.免疫组织化学测HI前2 h、HI后2、12、24 h,3、7、14和28 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Bax蛋白表达。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9 g/L盐水对照组(C),参附预处理组(P),参附治疗组(SF)。结果SF和P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明显低于C组(P〈0.01,〈0.05),且Bcl-2表达显著增多(P〈0.05,〈0.01),而Bax表达明显下调(P〈0.05,〈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上调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HIB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对惊厥大鼠的临床作用及其对大鼠脑神经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诱发大鼠惊厥发作,制作癫痫模型。将1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PTZ+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组;C组:PTZ+生理盐水组。观察比较B、C两组每天惊厥情况、采用ABC法观察两组脑神经细胞c-fos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抑制剂W-7 对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C)后 GRP78 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9~21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117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惊厥持续状态(SC)组、W-7 预处理(W-7)组;各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4 h、24 h、48 h 3个亚组(n=13)。应用氯化锂 匹鲁卡品建立大鼠SC模型,W-7组在制模前15 min予尾静脉注射W-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每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GRP78 RNA 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SC组幼年大鼠海马24 h GRP78 mRNA 的表达量较 NS 组显著升高(P<0.01),SC组24 h和48 h GRP78 蛋白表达量较NS 组相应时间点也显著升高(P<0.01);W-7组24 h和48 h的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SC和NS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SC组在24 h 、48 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21.0±2.5,29.4±2.8)显著高于NS组(7.1±1.4,7.3±1.6;P<0.01);W-7组在24 h、48 h海马 CA1 区 TUNEL 阳性细胞数(15.0±2.5,20.0±2.9)较SC组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 NS 组(P<0.01)。结论:钙调蛋白抑制剂 W-7 可通过上调 GRP78 的表达,减轻神经元凋亡, 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