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江  阳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0,8(9):29-29,138
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X线钡餐和CT检查结果。结果X线钡餐检查诊断食管癌48例;检查符合率56.25%(45/80),诊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狭窄;CT检查发现食管癌68例,诊断符合率85.00%(68/80):诊断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增厚,外侵为肿瘤与临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3例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肺部转移2例及肝脏转移3例。结论X线钡餐是食管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肯定,二者各有优势,同时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应联合X线钡餐造影加CT检查,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宋福端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66-2467
目的 比较食管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食管癌诊断符合率为66.0%,表现为黏膜破裂、增粗、迂曲、充盈缺损、龛影、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剂滞留、管腔狭窄、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以及腔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而近端管腔增宽等;CT检查诊断食管癌符合率为88.0%,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食管早期黏膜病变及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对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准确性高;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钡餐及CT对食管癌诊断作用,提高对食管癌检查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28例进行钡餐与CT检查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钡餐检查食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20例;食管腔呈偏心性狭窄24例;3例有狭窄上食管扩张及气液平面;4例早期癌均显示局限性食管壁功能障碍,表现为扩张受限,蠕动消失,局限性管壁僵硬;CT检查不同程度的增厚5~32mm,软组织肿块16例,管腔内气体影偏移10例;降主动脉与食管肿块向脂肪间隙消失,接触面弧度>90°4例;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锁骨上、颈部及膈下淋巴结肿大各2例;肝转移1例,术前判断不可切除13例,可切除15例。结论钡餐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检查可以提供肿瘤的浸润范围,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情况,评估切除可能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食道癌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3例食道癌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其中鳞癌21例,腺癌2例;CT表现:食道管壁环形增厚14例,管壁偏侧性增厚3例;食道腔内肿块6例;肿瘤与气管、支气管间脂肪层消失9例,肿瘤与主动脉间脂肪层存在15例,脂肪层消失8例。结论CT对早期食道癌诊断意义不大,对中晚期食道癌的侵犯范围、分期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判断食管癌病灶外侵及转移。资料:经临床检查或X线造影、食管镜检查诊断食管肿瘤,经CT检查最终手术证实者69例;由CT扫描首先发现并手术证实者6例。CT表现:管壁增厚及突出腔内外的软组织肿块和梗阻以上管腔扩张,纵隔淋巴结肿大。分析:本组75例,CT明确诊断74例,正确率达98.67%。本文结果提示:CT测量肿瘤大小同病理标本基本相符;CT检查发现食管肿物同纵隔组织间脂肪层消失并粘连则可疑有侵犯邻近组织,食管肿物部分覆盖纵隔组织并使后者边缘消失则可确诊食管癌肿物外侵;在发现膈上食管旁淋巴结方面CT比较有效,但不能单一地以淋巴结大小区分有否转移。  相似文献   

7.
莫永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87-178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食管癌的诊断与价值。方法:45例用CT检查对食管癌进行分析。结果:CT主要表现为病变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气管支气管侵犯4例,主动脉受侵4例,心包侵犯1例,主肺动脉窗淋巴结5例,肺转移3例,胸膜腔转移2例,肝转移1例。结论:CT检查是食管癌治疗前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食管癌X线片与CT的对比研究,探讨诊断食管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50例,其中43例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39例行CT检查。结果食管癌的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明确病变侵犯的程度、浸润的方式和部位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例经过手术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分析炎性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对周围重要的血管分支的关系。结果 10例炎性腹主动脉瘤中,3例患者出现腹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其余7例患者还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出现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管腔受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是炎性腹主动脉瘤术前诊断和临床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段食道异物穿孔的CT、X线表现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24例老年人颈段食道异物穿孔的CT及X线表现。结果食管周围炎16例,食管周围脓肿4例,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纵隔瘘3例。CT表现:食管管壁增厚且不连续21例,异物突出食管腔外3例,突入气管内1例,食管周围片状及泡状气体密度影16例,斑片状潴留造影剂影12例。结论老年人食道颈段异物多为较大的骨块或枣核等硬性食物,容易损伤合并穿孔,并穿破食管壁形成食管气管或纵隔瘘,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道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还可以观察邻近软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又可发现平片未能显示的征象,是普通X线检查的补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平扫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螺旋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12例表现为阑尾周围炎性改变(如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末端回肠及盲肠管壁增厚、阑尾周围积液、蜂窝织炎、脓肿、腔外气体、腔外结石、淋巴结肿大、邻近筋膜增厚、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结论 CT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手段,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消化道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红斑狼疮患者的腹部平片、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结果 2/7例腹部平片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7例消化道造影表现为食管明显扩张、空回肠皱襞消失,黏膜皱襞增粗,结肠黏膜呈颗粒状,结肠袋消失;7例CT扫描表现为肠道管壁增厚和肠系膜密度增高,4/7增强见靶征和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排列。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消化道影像改变多样,且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CT在下咽及食管异物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内镜、手术证实的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CT平扫,分析异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并观察下咽及食管损伤情况及有无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多层CT检出异物25例,其中12例可见局部食管壁增厚,3例见异物穿出管壁外,3例有脓肿形成,2例异物游离出食管。1例患者未检出。结论多层CT能直观显示多数异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有无穿孔等并发症,其在下咽及食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CT扫描判断食管癌二外侵及转移,资料;经临床检查或X线造影,食管镜检查诊断食管肿瘤,经CT检查最终手术证实者69例;由CT扫描首行发现并手术证实者6例。CT表现:管壁增厚及突出爱内外的软组织肿块和梗阻以上管腔扩张,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来收集15例发生食管上段溃疡型食管癌伴有肺转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食管上段溃疡型食管癌,女性11例,男性4例;发病多为40~50岁;病程6个月至2年。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只有轻微胸痛,偶有胸部填塞感。通过X线检查发现,然后作食管镜检,病理报告证实是鳞状上皮细胞癌。14例先后进行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后均有肺部转移征象。其中有1例经多处住院诊断为“食管炎”,治疗效果欠佳,重复食管镜检,作病理后确诊为溃疡型食管癌,然后发现右上肺单个巨大肿块,边缘清楚,后经CT诊断脑转移昏迷死亡。2 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食管中上段、食管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型颈椎病的放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2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征、钡餐检查特征及CT扫描特征。结果 32例患者的X线表现为骨质增生,其形态表现有明显差异,并多伴有骨桥出现;钡餐检查可见到食管黏膜规则,且管壁较柔软,见充盈缺损、弧形压迹;CT检查见椎体前缘的骨赘形成和骨质增生。结论食管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性较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诊断,排除颈部、脑部和神经肌肉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食管癌钡餐造影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进去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23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显像检查,观察病变长度,外侵深度,外侵范围、管壁厚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X线钡餐造影用于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黏膜破坏程度占有优势;而CT显像用于诊断食管癌管壁的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参考价值较高。结论 X线钡餐和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性分析总结了58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在本组58肺结核患者的CT图像上,小叶中心病变53例,占91.4%;树芽状改变43例,占75.8%;支气管管壁增厚40例,占68.9%。结论分析肺结核活动期的影像学特点,小叶中心结节是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且最具代表性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9.
刘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83-184
目的探讨食管钡透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患者行钡透检查,病变的影像特征与病理分析。结果 28例食管癌,X线表现为5种类型。髓质型、蕈伞型、腔内型、溃疡型及缩窄型。结论食管钡透与组织学对比,对食管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经临床和多层螺旋CT证实的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结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概括分析血肿的部位、厚度、形态、累及范围及血肿强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19例AIH病患中,参考stanford分型,A型4例,B型15例;主动脉管壁均为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 mm,平扫密度多样,可为高密度或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其中显示:钙化内移17例,动脉粥样硬化16例,穿透性溃疡征像11例.继发胸腔积液14例,心包积液4例,胸膜增厚2例,主动脉瘤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可直观、清晰显示AIH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为AI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对AIH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