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IL-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儿42例(KD组),其中包含10例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患儿;另选健康体检儿童32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对照组血清中IL-9和IgE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9、CRP、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KD患儿及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KD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9水平与CRP、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5、0.750,均P<0.01)。KD伴有CAL患儿IL-9水平与不伴有CAL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KD的早期发病过程,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与IL-17A、IL-6水平在川崎病(KD)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测定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的KD组与对照组GR表达及IL-17、IL-6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KD组GRα、GRβ表达及IL-17A、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IVIG治疗后,KD组GRα、GRβ表达及IL-17A、IL-6水平较IVIG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KD组IL-17A、IL-6水平分别与GRα表达正相关(r=0.4163,P<0.01;r=0.3408,P<0.01),与GRβ表达无相关性(r=0.1416,P>0.05;r=0.1669,P>0.05);IVIG治疗后,GRα/GRβ比值明显下降(2.45±0.91,1.47±0.30,P<0.01)。结论:KD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可能会提高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随诊资料完整的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60例,采用PV9000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和MMP-9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L-17、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8.3%、80.0%,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35.0%,癌组织中IL-17与MMP-9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患者其IL-17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IL-17和MMP-9的阴性表达的患者其3a生存期高于阳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和MMP-9的高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IL-17和MMP-9的高表达是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在哮喘患儿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并与38名正常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在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显著地高于正常儿(P<0.01),且发作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的变化对哮喘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患儿血清IL-3、IL-6、TPO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与KD患儿急性期、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L-3、IL-6、TPO水平。结果①KD患儿急性期IL-3水平为248.93±126.00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148.20±45.26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15.62±43.72pg/ml相比,P〈0.05。②急性期IL-6水平为230.20±118.52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98.47±25.12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68.33±22.63pg/ml相比,P〈0.01。⑧急性期TPO水平为337.5±117.77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120.03±46.69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09.12±53.89Pg/ml相比,P〈0.01。④35例KD患儿中7例伴发CAL,28例无冠脉损害(NCAL)。CAL组IL-3水平为276.51±119.20pg/ml,与NCAL组的213.58±108.75pg/ml相比P〉0.05;CAL组IL-6水平为262.67±119.20pg/ml,与NCAL组的202.32±93.36pg/ml相比P〉0.05;CAL组TPO水平为406.85±138.78pg/ml,与NCAL组的287.62±123.63pg/ml相比,P〈0.05。结论IL-3、IL-6、TPO在KD急性期水平增高,恢复期水平下降。提示:KD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增加。KD患儿伴CAL组的TPO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PO的水平增高可能与冠脉损害有关,可做为KD患儿伴CAL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住院的KD患儿58例,根据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26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32例,另选取同期年龄相仿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分别测定各组儿童MMP-9、TNF-α和NT-proBNP水平.结果 KD患儿治疗前血浆MMP-9、TNF-α、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3、9.34、16.61,P<0.05),且CAL组显著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45、5.57,P<0.01).KD患儿治疗后MMP-9、TNF-α、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9、16.06、40.33,P<0.05).KD组治疗前TNF-α与MMP-9、NT-proBNP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P<0.01),而MMP-9与NT-proBNP水平也成正相关性关系(P<0.01).结论 血浆MMP-9、TNF-α和NT-proBNP与KD患儿心血管损害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KD和预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托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正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托红霉素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MMP-9、TIMP-1变化。结果两组血清IL-8、MMP-9、TIMP-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在常规GINA方案治疗基础上给予依托红霉素治疗有利于促使血清IL-8、MMP-9、TIMP-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和TNF—α水平,并以4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结果KD急性期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4、IL-17和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IL-4、IL-17和TNF—α水平均高于同期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L-4与IL-17、TNF—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34,P均〈0.01),IL-17与TNF—α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1)。结论KD急性期IL-4、IL-17和FNF—α水平的升高支持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损伤在川崎病急性期病理机制上起了重要作用,对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IL-9、IL-17水平,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肺炎支原体抗体不同稀释倍数滴度阳性(1∶80、1∶160、≥1∶320)分为3组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9、IL-17水平.结果:1∶80倍和1∶160倍组患儿血清IL-9较正常对照降低(P<0.05),各滴度阳性实验组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IL-9随1∶80、1∶160倍、≥1∶320倍滴度阳性逐渐升高[(14.82±5.11)ng/L、(16.37±6.0) ng/L、(18.94±5.86) ng/L、(P<0.05)],而IL-17水平变化不大[(4.88±2.90) ng/L、(4.71 ±2.38) ng/L、(5.77±1.94) ng/L、(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机体血清中IL-9、IL-17水平降低,IL-9水平表现随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对MPIgM抗体阳性和MPIgM、IgG抗体同为阳性患儿以及对照组间血清IL-17、IL-23含量比较,对不同临床症状患儿以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含量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IgM抗体阳性和MPIgM、IgG抗体同为阳性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它们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MPP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它们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中不同临床症状的患儿间血清IL-17、IL-2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IL-17、IL-23含量变化可能促进MP感染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检测MP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对了解疾病的进展和疗效,对MPP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崎病儿童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儿童川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在本院最终确诊为川崎病的219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10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CD16+CD56+细胞、CD19+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川崎病患儿外周血CD19+细胞的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CD3+CD8+细胞、CD16+CD56+细胞的百分率则明显下降(P〈0.01),但CD3+CD4+细胞百分率并无明显改变(P=0.24);以本院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为基准,川崎病儿童组急性期CD19+细胞升高的比例极高,为90.9%(199/219),而在健康对照组中仅仅为10.4%(11/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崎病儿童急性期存在显著的免疫学紊乱,CD19+细胞的升高、CD3+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的下降可能均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而且这些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诊断川崎病时,不失为一个无创且较简便的基于免疫学角度去评价患儿疾病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和GPO—POD酶法分别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前血TG、Tc及LDL—C增高,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DL—C降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并发冠脉病变组TG、TC及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血脂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的动态测定可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一氧化氮(NO)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川崎病患儿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硝酸酶还原法分别检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中MMP-9和NO水平,同期检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MMP-9和NO水平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川崎病组和健康组MMP-9含量分别为(765.33±178.31)ng/L和(380.43±138.24)ng/L,NO含量分别为(39.13±6.24)μmol/L和(32.1±3.08)μ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MMP-9和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4,P<0.01)。结论 MMP-9和NO在川崎病急性期明显升高,两者在川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是川崎病早期重要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颖  徐辉甫  陈长见  乔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70-2974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改善患儿预后。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94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典型KD患儿53例(典型KD组),IKD患儿41例(IKD组)。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患儿病历信息,回顾性分析KD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确诊前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情况、口唇皲裂情况、杨梅舌情况、指(趾)端蜕皮情况、肛周脱屑情况、皮疹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卡疤红肿情况〕、急性期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分数(N%)、血小板计数(PLT)、血清清蛋白(ALB)、白球比例(A/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病原体感染情况、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Z=-1.760,P均>0.05)。IKD组患儿确诊前发热时间长于典型KD组(P<0.05);IKD组患儿口唇皲裂、指(趾)端蜕皮、肛周脱屑、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于典型KD组(P<0.05);IKD组患儿卡疤红肿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P<0.05)。典型KD组患儿急性期CRP、N%高于IKD组(P<0.05)。典型KD组患儿中,明确病原体感染患儿共19例(35.9%),其中病毒感染6例,细菌感染5例,支原体感染5例,细菌病毒混合感染3例;IKD组患儿中,明确病原体感染患儿共22例(53.7%),其中支原体感染9例,细菌感染6例,病毒感染5例,细菌病毒混合感染2例;两组患儿病原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1,P>0.05)。I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高于典型KD组(P<0.05)。结论 IKD患儿发热时间长,易出现卡疤红肿,且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较高,但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临床如发现上述症状患儿,应警惕IKD的可能,尽早完善实验室相关炎性指标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黄巧娟  朱继金 《广西医学》2009,31(7):945-947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57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5例,设正常健康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MMP-9、TIMP-1的浓度。结果血清MMP-9浓度在AM I组及UAP组升高(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浓度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8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清VEGF、NO水平,并与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KD组急性期血清VEGF、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缓解期显著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AL组血清VEGF、NO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P<0.01、P<0.05)。急性期KD组患儿血清VEGF、NO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896,P<0.01)。结论VEGF与NO参与了KD血管炎的发生,且两者均可作为预测KD冠脉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恶性腹水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晶  韩明子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30-732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腹水中MMP-2、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的含量,为临床良恶性腹水性质的鉴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4-07~2004-12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腹水标本37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平均为45岁±6岁。分为3组:肝硬化腹水组12例,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组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腹水组12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腹水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MMP-2含量为161.85 ng/mL±85.88 ng/m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93.00 ng/mL±31.69 ng/mL和结核性腹膜炎组107.11 ng/mL±38.70 ng/mL。MMP-9在肝硬化腹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中依次升高,分别为9.02 ng/mL±2.18 ng/mL,18.36 ng/mL±8.26 ng/mL,48.90 ng/mL±16.37 ng/mL。结论MMP-2、MMP-9,对鉴别良恶性腹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90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ENA-78和内脂素水平。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清中ENA-78水平〔(163±2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64±12)ng/L〕,内脂素水平〔(32±5)μg/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7±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ENA-78水平〔(217±30)ng/L〕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129±20)ng/L〕,内脂素水平〔(37±5)μg/L〕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28±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患儿血清ENA-78水平与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ENA-78和内脂素水平在川崎病尤其伴冠状动脉损伤时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疗效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一次大剂量(2 g/kg)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d)],1次/d,连用5 d。两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急性期30~50 mg/(kg.d),热退后改为3~5 mg/(kg.d)。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正常、无冠状病变后停药。结果治疗组24 h内体温下降者24例,72 h内退热者5例,>72 h者1例。对照组24 h内体温下降者3例,72 h内退热者15例,>72h者8例,其中3例于退热后再次发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血白细胞均有下降,1个月后血小板、心电图大部分正常;治疗组出院后1个月时复查有2例发现冠状动脉损害,其中1例于3个月时消失,1例于6个月时消失。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时有4例发现冠状动脉损害,其中2例于12个月时消失,2例于24个月时消失。结论早期大剂量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缓解川崎病的急性期症状及预防或减少冠状动脉损害起重要作用。而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铁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在辅助诊断川崎病中的意义,与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在笔者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期川崎病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龄2月龄~11岁5月龄。根据发热10天内使用IVIG的效果,分为IVIG敏感组(81例)和IVIG无反应组(27例);并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CALs组(31例)和非CALs组(nCALs,77例)。选取同期住院的感染发热患儿30例为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4月龄~10岁。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入院当天血清IL-6和NT-proBNP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铁蛋白水平。比较分析川崎病急性期与对照组、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以及CALs和nCALs组各指标的变化,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1)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IL-6、NT-proBNP和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35±268ng/L,1008±1675ng/L和227±238μg/L,均高于对照组27±29ng/L (t=2.192,P=0.03),109±100ng/L (t=5.463,P=0.000)和72±101μg/L (t=3.437,P=0.001)。(2) 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中IL-6和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IG无反应组NT-proBNP水平1837±2666ng/L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721±1032ng/L (t=3.108,P=0.002)。(3) CALs组和nCALs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Ls组NT-proBNP1703±2569ng/L vs 742±1080ng/L,铁蛋白340±405μg/L vs 183±99μg/L,水平高于nCALs组(P均<0.05)。(4) IL-6,NT-proBNP和铁蛋白辅助诊断川崎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为0.773、0.835和0.793。NT-proBNP判断川崎病-IVIG无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3。NT-proBNP和铁蛋白判断CAL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2和0.671;铁蛋白判断CALs的ROC曲线下面积甚至优于NT-proBNP,临界值160.2μg/L时,判断CAL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7%和52.1%。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IL-6、NT-proBNP和铁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可作为辅助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IVIG组和CALs组患儿高血清NT-proBNP或铁蛋白水平,为预测川崎病IVIG无反应和CAL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