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杂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变血管共162支,B型115处,C型病变63处,其中急性、亚急性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23例23处病变。结果共植入186个支架,成功184个,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残余狭窄,手术成功率为98.4%。住院期间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1例(0.8%),随访3个月~7年(平均30.6±11.4个月),心绞痛复发率12.6%。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太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患282例放置了398个冠脉内支架,其中Denove支架198例,Bail-out支架84例,放置血管,左冠前降支231个,左冠回旋支39个,右冠动脉128个,结果: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或严重出血性并发症,随访20天至1年亦无血栓形成,除1例病人有活动后胸闷外,其余患心绞痛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对于提高PTCA成功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 49例老年 (86支血管 )和 6 1例老年前期 (98支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病变较多 ,在复杂病变内置入支架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 ;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 98.0 % ;术前病变平均狭窄率为 (94.5± 5 .6 ) % ,术后残余狭窄率为 (7.4± 8.2 ) % ;因球囊扩张不理想置入支架的为 45 .0 % ,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夹层或濒临闭塞而置入支架的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出现严重并发症 1例(2 .0 %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对48例植入支架的AMI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3例,右冠状动脉8例,回旋支4例,左主干1例以及大隐静脉桥2例。48例患者共植入57只支架,其中34例因球囊扩张后结果不理想,12例因非闭塞性夹层,2例因闭塞性夹层。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8%,术后残余狭窄降至(24±71)%。院内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1例(21%)死亡,2例(42%)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院内并发症的45例患者随访10.1±72个月,其中3例失访,出院后2例发生再狭窄和1例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时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我院共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38例,将186枚支架置入152支冠状动脉的167处病变。其中左主干病变占0.8%,左前降支50.8%,左回旋支18.3%,右冠状动脉为30.1%。93.7%为B或C型病变。置入的支架类型包括:Palmaz-Schatz支架,Gianturco-Roubin支架,NIR支架,Cordis支架,Wallstent,Multi-link支架,Wiktor支架及Gianturco-RoubinⅡ支架等8种。手术成功率97.8%,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9.3%降至-5.0±8.5%,平均最小血管直径由0.33mm增至3.22mm。主要并发症率为0.72%(1例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周围血管并发症1例。我们认为,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可以安全而有效地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可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腔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以美国ACC/AHA专家组提出的冠状动脉病变B、C二型特征为复杂病变诊断标准,对37例复杂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施行PTCA,其中34例患者冠脉内置入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4%(36/37),无死亡病例.达到完全血运重建者21 例,部分血运重建15例,PTCA未成功1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结论:PTCA及冠脉内支架是治疗复杂冠脉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 (Stenting)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冠心病 6 5例 ,男 5 8例 ,女 7例 ,不稳定心绞痛 41例 ,心肌梗塞后恢复期 15例 ,劳累心绞痛 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16例 ,双支病变 2 8例 ,三支病变 2 1例。A型病变 10例 ,B型病变 30例 ,C型病变 2 5例 ,LVEF36 %~ 92 % ,平均 5 4%。应用介入心脏技术共治疗病变血管 96支 ,46例 5 9支血管植入 73个不同种类的血管支架。结果 :术中发生并发症 9例次 ,包括血管内膜撕裂 (2例 ) ,心室纤颤 (2例 ) ,急性血管闭塞 (2例 ) ,心包填塞 (1例 ) ,支架脱落 (1例 )和钢丝穿破血管 (1例 ) ,并发症发生率 13 8%。 70个支架植入成功 ,3个失败 ,支架植入成功率 95 9%。结论 :血管支架对于冠心病治疗具有很好效果 ,但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13例次PTCA的初步结果(单支病变11例次,多支病变2例次),其中100%闭塞2例次,血管分叉部位病变2例次,一例采用了双球囊技术;9例次(69.2%)患者12处(75.0%)病变PTCA获得成功。一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16例患者因发生冠状动脉内膜剥离,血管急性闭塞及再狭窄而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功15例,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术急性并发症(内膜剥离、夹层形成,血管急性闭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支架20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例冠状动脉支架(Gianturco-Roubin支架)均植入成功,1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时急性阻塞而行支架术,患者于术后3小时出现-过性胸前导联病理性Q波,其余各例无冠状动脉内支架急怀或亚急性血栓性阻塞并发症.因此,用Gianturco-Roubin支架在处理PTCA并发冠状动脉急性阴塞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例冠心病患者的26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四种不同类型的冠脉内支架。植入Palmatz-Schatz型支架8枚、Gianturco-Rubin型支架8枚、Multi-Link型支架8枚、NIR-stent2枚。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均无残留狭窄。2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随访1~18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认为根据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是保证支架植入成功的重要环节,植入后用耐高压球囊进一步扩张可减少支架植入后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对28例32处复杂性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病人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置入PalmatzSchatz型支架32个,Gianturco-Roubin型支架4个,其中2例置入3个支架,2例由于病变较长,故在同一病变部位置入2个支架,2例因置入支架时造成病变近端血管撕裂而重新置入另一个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出现局部血管撕裂,1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院后口服华法令过程中出现皮肤淤斑,1例出现肉眼血尿,无其它并发症。有5例术后半年行冠脉造影示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2例冠心病患者行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CPPTCA),对另20例行常规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发现:CPPTCA组较PTCA组耐受更长的扩张时间,且充盈球囊后出现心绞痛的时间和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时间均较PTCA组延后,室速、室颤及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后者,残余狭窄、残余跨狭窄压差、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后者。但两组间再梗塞及1年死亡率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对 4 0例冠心病患者的 4 1支冠状动脉 4 2处病变植入 51枚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支架类型包括 :Bestent支架 ,BardXT支架 ,Angio支架 ,AVE支架 ,Devon支架 ,Multi-link支架 ,Wiktor支架 ,CVD支架及Gianturco -RoubinⅡ支架等 9种。支架选择按靶病变长度、近端血管内径大小及病变特点进行。支架释放压力为 6~ 14个atm ,时间为 30~ 6 0秒 ,之后经 2个以上的相互垂直平面造影证实支架充分扩展 ,远端血流达TIMIⅢ级为手术成功 ,手术成功率 96 .1%。其中 5例病人拔除动脉鞘管后压迫股动脉时出现窦缓伴血压下降 ,经静脉推注阿托品后好转 ,2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术后随访 1~ 2 9个月 ,有 4例再发心绞痛 ,其中 3例经造影证实植入支架血管血流正常 ,其它支发生再狭窄导致。我们认为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安全而有效的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方法 ,手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根据靶血管病变特征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是保证支架植入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CRP)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70例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CS)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测定血清CRP水平。按 CRP水平将患者分为 2组 :即 A组 (CRP水平 <3mg/ L ,n=40 )及 B组 (CRP水平≥ 3mg/ L ,n=30 )。分析并记录每例患者术中冠脉夹层及血栓形成等的发生情况 ,并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结果 :B组患者 PTCA及 CS术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A组 (分别为 36 .7%对 12 .5 % ,P=0 .0 17及 30 .0 %对 2 .5 % ,P=0 .0 0 1)。B组 PTCA术中斑块夹层的发生率显著大于 A组 (86 .7%对 6 0 .0 % ,P=0 .0 1)。B组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大于 A组 (P=0 .0 4)。住院期间 2组患者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术前血清 CRP水平对 PTCA及 CS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提示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与病变的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TCA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疗产的影响。方法:23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3个月的心脏功能(LVEF)和运动代谢当量(METs)。结果:两组病人介入治疗后3个月LVEF和METs均有改善,康复组病人LVEF和METs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LVEF和M  相似文献   

19.
右冠状动脉成形术3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估右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特点。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行右冠状动脉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06例。结果对306例右冠状动脉的338处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17例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4.4%,支架置入成功率98.8%。其中严重夹层撕裂7例(包括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例死亡),因开口异常被迫中止手术1例,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9例,心包积血死亡1例,并发急性血栓形成2例,支架远端再撕裂2例。结论右冠状动脉因其开口位置和方向变异相对较大,走向和分支等解剖具有不同的特点,行PTCA和支架置入时必需考虑其特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alteration in plasma levels of copeptin, a stable fragment derived from provasopress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 measured plasma level of copeptin in 21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12 agematched healthy subjects by radioimmunoassay (RIA). Chi-square test, Student’s t-test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Correlations between variables were tested by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plasma level of copepti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43.07 ± 17.08 vs 11.13 ± 5.73 pmol/l in controls, P < 0.01) and was further increased, by 60%, to 68.71 ± 16.81 pmol/l on day 1 after therapy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and stent (P < 0.05). On days 3 and 7 after therapy, the levels were greatly decreased, to 38.82 ± 19.00 and 32.10 ± 14.00 pmol/l, respectively, from that before therapy (all P < 0.05) but were higher, by 249% and 188%,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controls (all P < 0.0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asopressin system is activated in patients with CHD as indicated by changes in copeptin level, especially after PTCA and stent therapy. A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CHD, plasma copeptin activation might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