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煮制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考察煮制温度和时间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测定煮制与未煮制、地下部分不同部位芍药苷的含量变化.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 LichroCART RP-C18(4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 结果煮制温度和时间对芍药苷含量变化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白芍85 ℃煮制15 min后芍药苷的含量均高于煮制前芍药苷含量;白芍地下各部分芍药苷变化趋势为根茎(芍头)>须根>主根. 结论 白芍的煮制程度应有明确指标;应系统全面研究白芍和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学,不应仅凭一个指标来考证;白芍是否去皮应明确化.  相似文献   

2.
HPLC法考察蒸法和常规炮制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淑敏  张思波  徐红 《中国药师》2004,7(2):102-104
目的: 考察白芍蒸制所得饮片的质量.方法: 以芍药苷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白芍蒸制与常用炮制方法所得饮片中芍药苷含量.色谱条件为VP-ODS (4.6 mm×150 m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异丙醇-水(25∶2∶2∶71),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三批白芍常用方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含量分别为4.0%,3.9%,4.2%;蒸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含量分别为5.8%,5.5%,5.8%.结论: 蒸法饮片中芍药苷含量较高,且工艺时间短,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反相HPLC法,用反相柱和乙腈:水(13:87)作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测定工艺各过程白芍中芍药苷(C23H28O11)的含量,考察工艺过程对芍药苷的含量变化影响,为含白芍中成药复方制剂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以水提取、浓缩、干燥时间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HPLC法,用反相柱和乙腈:水(13:87)作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测定工艺各过程白芍中芍药苷(C23H28O11)的含量,考察工艺过程对芍药苷的含量变化影响,为含白芍中成药复方制剂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以水提取、浓缩、干燥时间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RP—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了RP-HPLC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同时定量,考察不同产地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C_(18)色谱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10:10:8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为室温。以咖啡因为内标测定了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芍药苷18.24~273.6μg·mL~(-1),r=0.999 6(n=7);芍药内酯苷4.96~74.4μg·mL~(-1),r=0.999 7(n=7);回收率(n=9)芍药苷为97.5%~97.7%,芍药内酯苷为91.1%~96.3%。结论:本方法测定了26个不同产地、不同批号及炮制品的白芍样品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该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赤芍和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pherisorb OD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2872),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为3.83%,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1.67%.结论HPLC法测定芍药苷灵敏、快速、准确,赤芍中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白芍.  相似文献   

8.
陆小云  楚楚  颜继忠 《中南药学》2012,10(2):98-100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C18(4.6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流动相乙腈(A)-0.2%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分别在0.011 6~1.45(r=0.999 9)、0.008~lmg·m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7.5%,RSD分别为1.4%、2.2%.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白芍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及白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徐端琼 《海峡药学》2005,17(3):53-55
目的建立芍甘散中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Kromasil5u100AC18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室温。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45~1.16μg(r=0.9998,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RSD为1.02%(n=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参芍胶囊中的芍药苷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5:75:0.2),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42~4.1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0.32%(n=5).结论:该方法灵敏、专属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白芍不同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张家富  孟楣  邢安之 《安徽医药》2005,9(8):588-589
目的比较加工炮制对白芍不同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Nova-Pak C18,流动相:甲醇-水溶液(30:7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25℃.结果各样品中,以生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高(4.12%);各炮制品中以麸炒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高(2.67%).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为0.46%,相关系数r=0.999 6.结论白芍临床以麸炒制品入药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6个不同居群白芍的遗传多样性,为白芍的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浙江磐安、四川中江、安徽亳州、上海崇明、江苏宿迁和山东荷泽居群白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8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检测出21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3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3.7%,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白芍很好地区分开。结论不同产地间的白芍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白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不同方法炮制后的白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芍中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芍药内脂苷含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生白芍中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脂苷含量较酒炙、炒炙白芍含量低,芍药苷含量比炮制后的白芍含量高,P< 0.05.结论 白芍经过炮制其有效成分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含量会出现变化,这与炮制过程、辅料、炒制时间、温度等多方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年限白芍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年限的白芍中主要成分含量,为白芍规范化种植、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白芍中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与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结果: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没食子酸和苯甲酸含量逐年下降,而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却逐渐增加。结论:4~5年生的白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适宜采收。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选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霞  张家富 《安徽医药》2006,10(11):817-818
目的优化麸炒白芍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麸炒白芍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取生白芍片在190℃、炒制10 m in、用麸量10%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采用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有效保证麸炒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以及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乐脉丸中赤芍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5μm,3.9mm ×150m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13∶87);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芍药苷的进样量在0.20403~2.04032μg ( r =0.999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和100.3%,RSD分别为1.5%和1.4%(n=6)。结论 HPLC测定乐脉丸中赤芍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乐脉丸中赤芍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给予制川乌-白芍药对后,配伍药对大鼠皮肤、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制川乌-白芍药对的配伍机制。方法:大鼠连续经皮给药制川乌、白芍、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凝胶剂14 d后,采用探针底物与皮肤、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皮肤微粒体中1种探针底物及肝微粒体中4种探针底物的浓度,计算代谢速率,考察各给药组大鼠皮肤、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白芍单用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微粒体中的CYP3A4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制川乌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给药使大鼠皮肤中微粒体的CYP3A4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白芍、制川乌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的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制川乌组、白芍组比较,制川乌与白芍配伍使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CYP1A2、CYP2E1、CYP2D6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制川乌、白芍均为CYP3A4、CYP1A2、CYP2E1、CYP2D6药酶的抑制剂,两药配伍可引起大鼠皮肤、肝微粒体中药酶活性的改变而致活性成分的代谢速度改变,这可能是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谭梅英  李智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46-1648
目的 通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白芍药和不同产地赤芍药中氧化芍药苷、芍药苷的含量测定,以探讨芍药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3种不同炮制工艺的白芍药和10种不同产地的赤芍药样品中芍药苷及氧化芍药苷,比较两种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 氧化芍药苷含量:赤芍药比白芍药高0.8361%;芍药苷含量:白芍药比赤芍药高0.2157%.芍药苷与氧化芍药苷的比例:白芍药比赤芍高20.56.结论 运用HPLC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对芍药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药和白芍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lbiflorin (ALB) and paeoniflorin (PAE), respectivel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LB, PAE, Radix Paeoniae alba (RPA) extract, and Danggui-Shaoyao-San (DSS) extract to rats on separate occasions. Analytes were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Noncompartmental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PA and DSS extract to rats, ALB reached 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4637 ± 2774 ng/ml (0.40 ± 0.14 h) and 226 ± 122 ng/ml (0.35 ± 0.14 h) and PAE reached 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2132 ± 560 ng/ml (0.40 ± 0.14 h) and 143 ± 65 ng/ml (0.45 ± 0.11 h),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AUC0 ? t value (1122 ± 351 and 722 ± 158 ng h/ml for ALB and PAE, respectivel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onomers, larger AUC0 ? t value of ALB (4755 ± 2560 ng h/ml) and PAE (2259 ± 910 ng h/ml)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RPA extract and smaller AUC0 ? t value of ALB (411 ± 118 ng h/ml) and PAE (242 ± 126 ng h/ml)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SS extract were obtained. The C max, AUC, and K el of ALB and PAE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 (P < 0.05, 0.01 or 0.005) dur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PA extract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DSS extra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清肝利胆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菌陈、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菌陈、白芍的薄层色谱分离良好,斑点明显,专属性好,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0.483~2.41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0.33%(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清肝利胆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