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孙海江  王建祯 《医学信息》2005,18(8):983-98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50例术后收缩压≤24KPa(180mmHg)或舒张压14.7KPa(110mm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26例),两组病例均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5、10、30、60min时血压和心率。所有患者均进行颅内压(ICP)监测,6个月后按GOS标准进行预后判定。结果两组用药后5、10、30、60min时血压较用药前显著性下降(P值均<0.001),治疗组不良预后占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P值均<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血压效果与硝酸甘油相近,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对心率和IC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颅内压监测与常规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入院后3 h内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9例入院后3 h内行常规监测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监测结果控制颅内压,适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开颅治疗例数、入院至开颅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预后良好24例(61.5%),观察组预后良好31例(73.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不良为15例(38.5%),观察组为11例(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开颅13例(30.1%),观察组为5例(12.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至开颅时间为(24.5±1.7)h,观察组为(18.3±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观察组为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与常规检测相比,能更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并不增加颅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43例行微创穿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3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1m及6m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及术后6m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术后1m及术后6mNIHSS评分与术前相比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预后并发症的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对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出血部位、出血量参考全身情况,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尿激酶注射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对不同患者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Standar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SDC)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IC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03月我院接治的拟进行SDC的STBI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SD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P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情况、ICU住院时间、颅内压、昏迷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甘露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两组患者ICP较于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积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ICP监测联合DC治疗STBI能降低患者ICP,减少部分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途径。方法对98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加强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术后7d血肿清除。结果脑内血肿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98例,术后7d头颅CT血肿体积院观察组,25例70%~80%血肿清除,12例81%~90%血肿清除,12例血肿清除>90%;对照组,31例血肿70%~80%清除,13例81%~90%血肿清除,5例>90%血肿清除。7d后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明显。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4.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开颅手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ICP)及高压氧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IC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和第7天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等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副作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6),其中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采用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缺损功能(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两组患者随访3 m后的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22%,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9%,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9.44%,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89.19%,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92%)略高于对照组(11.11%),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雷明 《医学信息》2018,(7):89-91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5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状况(GOS)分级及预后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 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4% vs.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徐大宇 《医学信息》2010,23(15):2969-296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对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出血部位、出血量参考全身情况,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尿激酶注射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不同患者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large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记录1、3、7d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值、脑脊液细胞数、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transcranialdopplersystem)监测脑血管痉挛等指标,根据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3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d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与头颅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5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者20例,中型23例,轻型7例;每次检测后行头颅CT检查并计分,分析其CT变化特征,并与颅内压值对照.结果:伤后同一时点,患者的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比较,重型>中型>轻型(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颅内压与头颅CT计分之间,组内比较具有相关性,计算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和r--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与头颅CT变化呈正相关,两者结合可以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刘宏  吴政俊  何明方 《医学信息》2019,(12):112-113
目的 探究开颅减压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脑室外引流术,研究组行开颅减压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感染发生率以及总体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出血率、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4.35% vs 26.09%)、(26.09% vs 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9.57%,高于对照组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减压结合脑室外引流术能有效清除脑部积血,减少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有效提高了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冬 《医学信息》2018,(5):105-107
目的 比较分析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再出血、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9.15±1.54)分vs(20.15±3.7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93.25±3.37)分vs(82.07±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及预防,强调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我院89例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监测。结果:临床治愈80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缺氧引起者仅9例(10.1%),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80.9%)多见,且外来务工者子女占大部分(87.6%)。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可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加强护理监测,提高颅内出血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在探讨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评价其在神经内科疾病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的基础上[1],以此监测高颅压治疗效果,并对颅高压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材料与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的脑膜炎高颅压患者用药(甘露醇)前、后(每隔10min)各测一次颅压值,选取60min分析。结果:脑膜炎高颅压患者甘露醇脱水效果佳。结论:fVEP可以较准确,安全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颅高压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日节律的改变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日节律的改变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病例,每例患者均进行了标准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连续24小时监测心率,每小时记录一次。用单一余弦法进行术后24小时心率的近日节律分析。根据术后近日节律的出现和消失将患者分组,利用统计学比较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术后24小时心率近日节律出现组预后好的患者比例明显优于消失组(P〈0.01)。结论:近日节律的改变有可能早期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8.7%,显著高于对照组15.6%(P〈0.001),而致残率(15.2%)和死亡率(26.1%)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和48.9%(P均〈0.01)。治疗组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比率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63例中死亡4例(6.3%);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级19例(30.2%),Ⅱ级28例(44.4%),Ⅲ级6例(9.5%),Ⅳ级5例(7.9%),植物生存(Ⅴ级)1例(1.6%)。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能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我科收治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45例,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5例,CTA检查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16例,颅内动脉瘤8例,烟雾病8例,无异常发现13例。脑AVM和动脉瘤病例均在手术或栓塞治疗中证实。烟雾病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5例。结论:CTA是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能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