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惠州市区4所综合性医院136名院前急救人员,124名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人员SAS及SDS评分、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比普通病房人员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高,职业成就感低,是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加强对院前急救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管理及对急救人员加强培训,达到有效提升院前急救的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加强护士院前急救专业培训,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规范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急救制度等,比较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前后院前救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策。方法  1997年起我院新生儿科与区域内 2 1家乡镇医院建立业务联系 ,并配置抢救设备及人员前往各基层医院 ,负责接收和转运危重的新生儿。结果 院前急救病人中占前 3位的病种分别为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和新生儿窒息 (共占 74 7% ) ,年龄 <2 4h者占 5 8 3%。结论 在区域内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 ,各方面通力协作 ,开展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救水平 ,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荣明  黄桂生 《医学信息》2010,23(16):2710-2710
目的总结过敏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对65例过敏性休克现场评估、院前急救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院前急救有效36例(55.39﹪)、显效19例(29.23﹪),总有效率84.62﹪。结论过敏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应及时、果断、有效,预防第二次休克发生,为抢救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6.
总结院前急救调度工作的实践经验.院前急救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整体工作,协调系统内外的关系,建立纵、横向多层次多维化的联系渠道,密切配合以提高院前急救调度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4~2010年我科记录在册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原因诸多,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 针对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过敏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 对65例过敏性休克现场评估、院前急救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院前急救有效36例(55.39%)、显效19例(29.23%),总有效率84.62%.结论 过敏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应及时、果断、有效,预防第二次休克发生,为抢救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调度质量及工作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院前急救调度工作的实践经验。院前急救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整体工作,协调系统内外的关系,建立纵、横向多层次多维化的联系渠道,密切配合以提高院前急救调度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建立快速高效运作的院前急救计算机通讯网络和高度集成的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以现有的电信传输网、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多媒体网以及宽带无线网为基础,采用以太网、XDSL、IP WLL、移动IP、有线电视网HFC双向接入和无线宽带接入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多样化宽带接入设备,构建院前急救的计算机通讯网络.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120"应答子系统、大型事故处理子系统、公共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统计和查询、远程通讯等.以使我国的院前急救医疗事业走进管理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计算机通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快速高效运作的院前急救计算机通讯网络和高度集成的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以现有的电信传输网,有效电视传输网和宽带多媒体网以及宽带无线网为基础,采用以太网、XDSL、IP、WLI、移动IP、有线电视网HFC双向接入和无线宽带接入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多样化宽带接入设备,构建院前急救的计算机通讯网络,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120”应答子系统、大型事故处理子系统、公共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统计和查询、远程通讯等,以使我国的院前急救医疗事业走进管理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及颈髓损伤的院前、院内救治方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对17例颈椎损伤的院前、院内救治,从急救措施、防治并发症、急救效果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短时间内院前急救及接回医院,争得抢救时间,控制了并发症及继发损伤的发生。结论院前急救是颈椎损伤能否康复的关键,入院后的积极治疗与后期康复治疗也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立快速高效运作的院前急救计算机通讯网络和高度集成的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以现有的电信传输网、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多媒体网以及宽带无线网为基础,采用以太网、XDSL、IP WLL、移动IP、有线电视网HFC双向接入和无线宽带接入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多样化宽带接入设备,构建院前急救的计算机通讯网络.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120"应答子系统、大型事故处理子系统、公共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统计和查询、远程通讯等.以使我国的院前急救医疗事业走进管理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周铭霞 《医学信息》2010,23(4):1082-1084
目的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新建城区老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寻找疾病规律,指导急救实践. 方法对2007-10~2009-12间院前急救的554例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报警时间、转送去向、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院前急救的老年患者554例中,男女比例为1.22:1,随年龄增加而院前急救人次逐渐减少.报警时间以前日21时~次日6时为低谷,6时至21时基本为平均分布,以9~12时、15~18时及18~21时为三个明显高峰时段.转运去向以三级医院为主,共311例,占56.14%;二级医院160例,占28.88%;居住地42例,占7.58%,其中因放弃治疗返家者29例,占5.23%.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前8位依次是:外伤、车祸伤;脑血管意外;心脏疾病;眩晕;呼吸、心跳骤停;肿瘤;高血压病及消化道出血.各分类数据显现了明显的人群、区域特点. 结论根据新建城区老年院前急救的区域特点,制定该类区域老年院前急救工作重点,对老年院前急救工作的进展和指导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体系的首发环节,在紧急医疗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人员不仅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还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必要的医患沟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急救中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保障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孔继春 《医学信息》2008,21(12):2335-2336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1].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使院前急救护士常暴露在多种危害因素之中,现将院前急救护士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离休老干部急性心梗的识别及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干休所发生急性心梗的15例离休干部院前急救措施。结果经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15例离休老干部均成功转运至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无1例患者中途发生死亡,最终抢救成功14例,1例患者因心脏衰竭发生死亡,抢救成功率93.33%(14/1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老龄急性心梗患者就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但在院前急救中应当加强对急性心梗的识别,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院创伤的院前救护状况,提出比较完善的创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0年2月参与527次创伤院前急救进行分析,从伤员伤情和到达现场施救所需的时间,分析创伤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结果 527次创伤院前急救中,重伤(包括脑部、胸部、腹部、多发性、骨折创伤)占70.8%;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施救所需的时间在0-10min内占16.9%,在10-20min内占61.1%,在20-30min内占14.2%,在30-40min内占7.8%.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院前急救意识,提高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改善交通状况,在本市实行"120"急救网络统一指挥中心,是完善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红莲 《医学信息》2010,23(3):720-721
综合赦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纠纷.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使院前急救工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王盛波  荣磊 《医学信息》2009,22(4):524-526
目的旨在分析院前急救工作者心理压力的产生根源、机制及对急救工作和急救人员的影响,并阐明控制急救工作者心理压力的意义.方法通过对38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和对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90%的急救工作者有不良心理压力.长期慢性压力和严重事件压力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些不良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职业倦怠{obBumout}.结论急救工作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产生不良心理压力的几率较其他群体明显增高.及时有效地控制急救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能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急救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本文还提出了八条调控急救工作者心理压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