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翼  罗婷  冯宾  李宁 《华西医学》2002,17(3):291-292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状况,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发表的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对照治疗试验(RCT)文献,并按循证医学原则和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对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尤以1995年后为甚,66篇论文中,明确诊断标准的占87.9%,正确使用随机方法的4.5%,明确疗效评价标准的占48.5%,33.3%的文献未提及组间可比性。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质量需待提高,应努力提倡有资金资助的大样本前瞻性的长期的协作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在中风病积分、中风证候积分及言语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属于西医的脑血管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中风病所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比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要严重,同时它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相当沉重的。据2000年美国国家卒中协会报道,每年约40万美国人发生脑梗死,每年约718亿美元用于治疗脑梗死。中风病恢复期是指发病后半个月至半年的一段时间。病人进入中风恢复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这一时期是中风病恢复的关键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病人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反之,当病程进人中风后遗症期,若想取得治疗进展则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4.
总结石学敏院士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作者跟师学习,整理临床医案,梳理取穴及手法经验。石学敏认为,该病的病机为"窍闭神匿",治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在治疗中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开辟了针灸治疗脑病新历程,其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对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沈阳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病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加康复训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价运动功能(FMA)和ADL能力,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康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西医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如改善脑代谢、脑保护、监控血压、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腑化痰之汤剂口服配合醒脑开窍针法,疗程为2周。观察其有效率,进行MSSS评分和B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7.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的MSSS评分BI指数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腑化痰法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促进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颈椎病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组。两组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67%(42/43),对照组总有效率83.72%(36/43),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χ2=4.96);试验组颈肩痛及手臂麻木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颈椎病,具有临床疗效佳,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实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护理路径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连续21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疗效、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后,效果可靠,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段筱妍  周粉峰  张军 《护理研究》2014,(16):1976-1977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护理路径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连续21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疗效、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后,效果可靠,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42例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EF值、E值和A/E比值的变化,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治疗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42例患者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6个片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1  相似文献   

14.
张成虎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77-1878
11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针加体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比对照组要好。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针灸治疗为主的中医治疗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临床评分方法观察以单纯服用溴吡斯的明作为对照、针灸治疗加服中药贞芪扶正胶囊、贞芪扶正胶囊,评估针灸中药综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针药组为89.42%,中药组为87.37%,对照组为69.45%;针药组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与服用贞芪扶正胶囊能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与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某院中风病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针灸和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时长为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比试验组的90.9%低(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比入院时均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明显上升,且试验组治疗4个疗程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中风病疗效明显,可明显减轻神经损伤及临床症状,调整机体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2例,并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腿疼痛患者运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腰腿疼痛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试验要求抽取出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腰腿疼痛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温针灸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温针灸治疗应用于腰腿疼痛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面瘫是一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的常见病。2000年10月至2007年4月接诊的60例面瘫患者用针灸配合神灯进行施治。取得较好疗效。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6天,最短1天,发病初起就到我科治疗的53例患者全部治愈。而前来就诊的7例后遗症患者,病程最长19个月,最短7个月,虽用尽各种手法加以施治,但效果不佳,最终仍留有轻重不同的后遗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