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为主要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人至中老年期,脏腑渐虚,肾精不足,脑髓空虚,精亏无以化气,上气不足,清阳不能充养脑髓,脑失所养,浊阴盘踞清窍,而发为眩晕。笔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型与中医证型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处于发作期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TCD检查的血流速度分为流速缓慢组、流速增快组、流速正常组,同时行中医证型分类,并且分为常规治疗组、结合TCD治疗组、结合TCD和中医证型治疗组。结果 150例患者中,肝阳上亢证30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16例,痰湿中阻证14例,瘀血阻窍证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肝阳上亢证和气血亏虚证为主。中医证型在流速缓慢组、流速增快组、流速正常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P 0. 001)。常规治疗组、结合TCD治疗组、结合TCD和中医证型治疗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 001)。结论结合TCD分型与中医证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进行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杨军  桑晓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05-3106
目的:观察芎归龙牡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芎归龙牡汤口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功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归龙牡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血栓心脉宁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老年人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们近2年采用西其汀(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梁中奎  王治英 《临床医学》2012,32(6):121-122
目的探讨病毒性前庭神经炎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二者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125例眩晕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其中筛选出31例有明确病毒感染者作为A组,同期94例无病毒感染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作为B组,两组对比。结果 31例病毒感染患者前庭周围性眩晕发生率低于前庭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表现周围性眩晕亦极少。A组经颅多普勒(TCD)异常率低(22.6%),B组异常率高(77.7%)。结论病毒感染后前庭中枢性眩晕容易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眩晕相混淆。TCD对于二者有较好的鉴别意义,应是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般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观察病人中发现,在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并不患有颈椎病,仅为单纯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其症状即可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所致。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葛根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1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原因.本院1998年12月~2000年10月使用纳洛酮治疗28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与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醒脑静组和长春西汀组,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醒脑静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长春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症状评分明显低于长春西汀组,P0.05。结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给予醒脑静治疗,有助于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象,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眩晕发作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颈椎病、高血压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次之.抗胆碱类药物、丁咯地尔、尼莫地平等对症治疗的有效率为91.2%.对部分眩晕反复发作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复杂,确定病因、对症、对因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素E1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眩晕症中常见原因之一 ,故选择有效的药物至关重要。现将我院近 1年来用前列腺素 E1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诉 ,全部符合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标准 [1] 。其中 ,男 2 4例 ,女 3 6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年龄 4 0~ 75岁 ,平均年龄(6 3 .1± 9.4 2 )岁 ,对照组 3 0例 ,年龄 4 2~ 77岁 ,平均年龄(6 8.8± 7.99)岁。1.2 方法 治疗组应用前列腺素 E13 0 0 μg+5 %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5 0 0 ml静脉滴注 ,每天 1…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尤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为最多。笔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淮阴医院治疗的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50例,应用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8例,仅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组)55例和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组)51例,观察头晕、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观察两侧椎(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TCD血流速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血宁+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远高于对照组的3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敏使朗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天麻素联合敏使朗,对照组静脉滴注天麻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临床资料来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给予不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38例(95%)有效,远高于对照组15例(3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等动脉的血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寻找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400mg)静脉滴注,观察两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有前途的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0例给以针刺风池、天柱两穴,每天1次,共6次.对照组给以静脉应用尼莫地平等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TCD检查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的总有效率为针刺1次后93%,6次后98%,并能显著增加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急性期给与第1次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药物治疗(P<0.05).结论 针刺风池、天柱两穴对急性期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