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8例给予中药芒硝敷脐联合大承气汤灌肠,对照组17例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中药敷脐联合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3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3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通腑汤煎剂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8例,治愈及好转16例,手术2例;对照组18例,治愈及好转12例,手术6例,2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中药肠粘连松解汤治疗组31例;对照组27例,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而治疗组有效率也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肠粘连松解汤治疗有利于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我科收治的1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148例有131例发生于腹腔手术后。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114例,CT扫描32例,腹部B超检查45例。行非手术治疗93例,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组均治愈,手术组死亡率为3.63%(2,55)。结论 腹腔手术是形成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摄片检查,螺旋CT扫描和腹部B超检查对明确梗阻部位及肠绞窄趋势有重要意义。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高,而出现肠绞窄及肠坏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粘连性肠梗阻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插管深度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灌肠插管深度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插管深度为18~23 cm,对照组插管深度为7~10 cm。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并进行护理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肛门排气、排水样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肠管气液平消失率及腔积气减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加深灌肠插管深度,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口服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泛影葡胺口服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3.47%,P0.05),临床症状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肠管气液平消失例数[38例(77.55%)]显著多于对照组[20例(40.81%),P0.05],肠腔积气减少例数[43例(87.75%)]显著多于对照组[29例(59.18%),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上采用泛影葡胺口服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试验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48 h后,试验组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研究组)和普通鼻胃管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胃肠解压引流量、腹围变化、动态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胃肠引流量(900.5±165.8) mL/d,腹围减少量(11.3±3.5)cm,气液平消失时间(9.6±2.5)d;对照组胃肠引流量(500.2±125.5)mL /d,腹围减少量(5.4±1.8)cm,气液平消失时间(14.2±4.3)d,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地进行胃肠解压、减轻腹胀、缩短肠梗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中药宁心复脉汤治疗室性早搏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按照西医临床诊疗指南对心律失常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加用温阳通脉中药功效的宁心复脉汤,2组患者均临床治疗4周,比较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心律平组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变化情况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脉法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武春玲 《全科护理》2013,11(21):1951-1952
[目的]分析并评价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醋酸奥曲肽,观察组在实施以上治疗的前提下再给予内服方与灌肠方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腹痛缓解、腹胀缓解以及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而且在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62例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前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1)大承气汤胃管注入;(2)大承气汤保留灌肠;(3)吴茱萸与粗盐热炒烫敷;(4)电针双侧足三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6%、63.09%;对照组分别为83.33%、42.3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症状出现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胃液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活跃时间、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症状上缓解迅速(P0.05),48、72 h胃液引流量减少(P0.01),肠鸣音恢复时间及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术后肠胀气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秀云 《现代护理》2004,10(11):1041-1041
目的 探讨解除腹部术后肠胀气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 15 0例腹部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 75例 ,对照组 7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敷脐法 (即神阙 )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法。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χ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药敷脐治疗腹部术后肠胀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钙化斑的胎粪性腹膜炎的X线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胎粪性腹膜炎,其中45例手术治疗,按X线平片是否有腹部钙化斑,分为有钙化组(A)和无钙化组(B),对组内病例的临床资料、腹部X线平片特点、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术后预后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腹部X线平片表现为肠梗阻27例,肠梗阻伴腹水23例,气腹12例。B组肠梗阻伴腹水、游离气腹的发生率较A组高,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的比例较高;产前B超异常的比例B组(62.5%)明显高于A组(36.8%);A、B组各有4例术后出现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胎粪性腹膜炎X线平片表现以肠梗阻多见。无钙化斑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肠扭转的可能大,预后差。无钙化斑的胎粪性腹膜炎X线诊断要点为肠梗阻伴腹水,结合产前B超,可做出正确诊断,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6.
付开宜 《妇幼护理》2024,4(9):2036-2038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月经失调、经期加重、不孕症、性交、带下量多等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封包护理,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均予补液等相同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敷脐配合推拿,对照组加用思密达口服,均以3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4%,对照组为84.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及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儿科常规护理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观察组的发热、咳嗽、气喘、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良好,且操作简便易行,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9.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46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21.7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除腹部术后肠胀气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将150例腹部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敷脐法(即神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法.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x2检验).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治疗腹部术后肠胀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