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合He切垫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观察用改进的复合He切垫对老年人作可摘式He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评定疗效标准,分别观察牙列重度磨耗组及牙体治疗后重度牙周病组各20例,随诊2~5年的临床效果。结果:磨耗组优15例(75%),良5例(25%)。牙周病组优良18例(90%)。结论:复合He切垫在技术上弥补了一般金属及塑胶He垫的不足,改进后操作更为方便,舒适美观,是用作老年可摘式He重建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芒 《口腔医学研究》2014,30(12):1177-1178,118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老年患者36人随机等量分为2组,分别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A组)、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B组),观察2年后的疗效。结果:A组满意率为88.9%,B组满意率为55.6%。2组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85,P=0.026),A组与B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能获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对 3 2例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 ,其中部分出现TMD的患者采用了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一次性修复。结果 :3 2例病例随访时间 2 .5个月~ 5年 ,患者咀嚼功能明显改善 ,纠正偏侧咀嚼 ,关节的症状均得到缓解 ;无TMD者咬合关系未做变动或垂直距离 (OVD)适当升高病例戴用义齿后未出现TMD症状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4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其中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15例,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9例,并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感觉(美观、舒适)、临床表现、咀嚼效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均主观感觉良好、临床症状改善、咀嚼效率增加,差异显著(P<0.01)。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较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主观感觉更好,咀嚼效率增加更多(P<0.05)。有颞下颌关节病症状的患者咬合重建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种咬合重建方法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均能一定程度恢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老年患者的口颌功能,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采用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更具有美观、舒适、提高咀嚼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缺牙的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对25例缺牙伴重度深覆患者进行取模型、用蜡堤确定颌位关系并升高咬合1mm-2mm,在上颌制作铸造支架式活动义齿,并在余留牙上制作铸造金属垫。于治疗后1、2周,1、2、3个月进行定期观察。结果:戴用义齿2周内有3例不愿继续使用义齿,其余的22例均适应了义齿并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这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过牙周病加重。结论: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能修复缺损的牙列,减小深覆,加大面下1/3的高度,是修复牙齿重度磨耗伴缺牙的一个可行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的疗效。方法:182例重度磨耗低位咬合的老年患者进行口腔预备后,取模作树脂调位性咬合板,3个月后更换为金属[牙合]垫或复合垫可摘局部义齿,并进行半年期、1年期复诊问卷调查,2年期、3年期复诊和4年期电话随访或巡诊问卷调查。检查项目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能够提高咀嚼功能,义齿固位稳定性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疗效明显,结论:[牙合]垫式可摘义齿是重度磨耗[牙合]修复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牙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牙列缺损并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探讨(牙合)重建的有关问题.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并伴重度(牙合)面磨损患者69例,制取修复前研究模型,根据不同的缺损类型进行(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或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随访3个月~4年,观察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的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症状得到了缓解,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在咬合升高后未出现新的颞下颌关节症状.结论 对于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患者,(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均是(牙合)重建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牙合)重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合)重建治疗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暂时性咬合板治疗26例因后牙缺失或重度磨耗所导致的老年TMD患者,3个月后待症状缓解时以金属烤瓷冠桥或可摘局部义齿对其进行永久性(牙合)重建治疗,随访时间(牙合)重建后3个月至3年.结果:戴暂时性咬合板3个月时,患者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症状消失分别为80.7%、56.5%和70.6%;永久性(牙合)重建后随访以上各项指标为88.4%、69.6%和82.3%.结论:(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因后牙缺失及重度磨耗所致的TMD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常遇到患者由于牙列磨耗过重,垂直距离降低,或余牙有牙周病,牙体缺损,食物嵌塞等,可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利用(牙合)垫解决上述问题。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0岁~70岁,以中老年为多。 60例患者中,25例为牙列磨耗过重,垂直距离过低;10例为基牙(牙合)面为充填体;15例为基牙患牙周病,有不同程度松动,但经治疗后尚可使用;7例为食物嵌塞;3例为牙本质过敏。 (牙合)垫种类:根据材料分为金属(牙合)垫(铸造或锤造)、塑料(牙合)垫、混合(牙合)垫(金属与塑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在伴重度磨耗的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对重度磨耗的余牙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重建患者丧失的咬合功能,此前患者均经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并获得最佳咬合高度。采用过筛法进行咀嚼效率检测,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和咀嚼效率。结果 经过6个月观察,16例患者均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稳固性好,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未发现龋坏及松动,无颞下颌关节明显不适。统计学分析显示,各观察期球帽式附着体咀嚼效率高于传统的牙合垫式可摘义齿(P < 0.05)。结论 SD球帽式附着体用于伴磨耗的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磨牙楔形缺损和面磨耗在磨牙缺失老年病人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磨牙缺失而前磨牙保留完整的老年病人22例,共174个前磨牙,观察并记录前磨牙楔形缺损和面磨耗的情况。研究设置对照组,即双侧后牙牙弓完整的老年病人20例,共160个前磨牙。比较两组楔形缺损和面磨耗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磨牙缺失组中,前磨牙2度以上楔形缺损144个,检出率83%,面磨耗至牙本质暴露112个,检出率64%。对照组中,2度以上楔形缺损的前磨牙81个,检出率为51%,牙合面磨耗至牙本质暴露66个,占检出率41%。统计结果显示:磨牙缺失组前磨牙楔形缺损和面磨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人磨牙缺失发生楔形缺损和面磨耗较后牙牙弓完整者可能性高。力过大可能是导致前磨牙楔形缺损和面磨耗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舌侧矫治器进行改良,以达到简化临床操作提高治疗前牙反疗效的目的。方法:制作联冠垫作为固定垫,磨牙舌面管和前磨牙托槽埋于垫中与联冠垫合二为一,成为垫式舌侧矫治器。选择假性前牙反病人30例,统计病人主动治疗时间和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0例病人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覆盖正常,牙列整齐,反解除时间2~5个月,平均3.13个月。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上下颌骨和上下前牙有一定的改变。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效果良好,并缩短了椅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舌侧矫治器进行改良,应用于前牙反的矫治,疗效好,临床操作简化。方法:制作"联冠垫"粘固在后牙牙冠上,成为"固定垫",磨牙舌面管和前磨牙托槽埋于垫中和"联冠垫"合为一体,成为"垫式舌侧矫治器"。结果:6例患者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覆盖正常,牙列整齐。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患者应用CAD/CAM树脂高嵌体垫代替传统活动垫作为过渡性修复体在咬合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和活动垫进行咬合重建治疗(CAD/CAM树脂高嵌体垫14例,活动垫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半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JD)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自我感受(稳定性、舒适度、发音、咀嚼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咬合重建半年后,两组患者TMJD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垫相比较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患者主观感受更好,在义齿稳定性、舒适度、发音及咀嚼效率等方面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可作为过渡性修复体取代传统活动垫进行咬合重建,使咬合重建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Takeuchi N, Ekuni D, Yamamoto T, Morita 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periodontitis and occlusal force during the maintenance phase – a cohort study. J Periodont Res 2010; 45: 612–617. © 2010 John Wiley & Sons A/S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Few studies have longitudinall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al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occlusal factors in individual subjects during the maintenance phase of periodontal therapy. The aim of this cohor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ting ability and the progress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the maintenance phase. Material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94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3 years during the maintenance phase of periodontal therapy. The subjects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Progress group) were defined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 2 teeth demonstrating a longitudinal loss of proximal attachment of ≥ 3 mm or tooth‐loss experience as a resul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ubjects with high occlusal force were diagnosed as men who showed an occlusal force of more than 500 N and women who showed an occlusal force of more than 370 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ting ability and the progression of periodontiti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83 subjects in the Progress group and 111 subjects in the Non‐progress group. A backward,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progress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teeth with a high 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 of ≥ 7 mm (odds ratio: 2.39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06–4.399) ( p = 0.005) and low occlusal force (odds ratio: 2.35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73–4.346) ( p = 0.006).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teeth with a high CAL of ≥ 7 mm and low occlusal force might be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periodontal progression in the maintenance phase of periodontal therapy.  相似文献   

16.
1197例老年修复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情况和修复状况。材料和方法:调查1197例老年修复治疗的病例,将每一病例的缺牙和修复情况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9.10颗,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正颌第—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余留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尖牙。19.51%的病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9.51%的病例修复时需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1.84%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目前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以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特点。结果提示:应重视老年修复中牙体、牙周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保健与修复治疗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炎伴牙列拥挤病人在常规牙周治疗和正畸治疗后的牙周改善情况。方法:对55例伴牙列拥挤、创伤等的牙周炎病人进行常规牙周治疗和正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和牙石指数。结果: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和牙石指数在单一牙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畸治疗和牙周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伴有牙列拥挤的牙周病,必须通过正畸来改善牙周环境,才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在通过15例恒牙反牙合患者临床矫治疗效的观察,探讨反覆牙合深的恒牙骨性反牙合矫治的有效途径及注意事项。在使用颏兜牵引及固定矫治器和牙合垫的联合矫治后,15例患者均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反覆牙合深的恒牙骨性反牙合宜采用固定矫治器、牙合垫及口外矫形力装置联合使用的方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咬合调整对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47例,按照正畸治疗中是否进行咬合调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牙齿松动度(TM)也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小,而在随访时与治疗后相比较,PD和CAL的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动度也有明显减小。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D、BI及随访时的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随访时的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与治疗后比较也有明显变化。组间同期比较,观察组在随访时的PD和CAL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的TM也与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牙周炎错(牙合)患者的正畸治疗中,及时进行咬合调整,能去除病理性(牙合)因素,消除咬合创伤,恢复咬合平衡,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改建及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