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得舒特组。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稀便率,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生长抑素(SS)、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痛泻要方组经治疗后,稀便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浆和局部肠组织中SS、S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痛泻要方组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SS、SP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对IBS动物模型胃肠激素有调控作用,能降低IBS动物模型体内SS、SP的分泌释放水平。  相似文献   

2.
马军  潘锦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2969-2970,2973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85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中医分型为肝郁脾虚)随机分成中药组(n=45,予以加味痛泻要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和西药组(n=40,得舒特50mg,3次/d),疗程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中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9%,优于西药组的70%,中药在改善患者的大便次数及便意窘迫上优于得舒特(P均<0.05),而得舒特对缓解腹痛、肠鸣方面要优于中药(P均<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中SS、VIP、CCK都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中3种胃肠激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药组似乎下降得更明显,尤其是SS(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有效地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分泌、释放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疏肝健脾低、中及高剂量组,使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浆CCK及SS含量。结果疏肝健脾方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排便次数(P0.01);不同扩张容量下,疏肝健脾方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CCK及SS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高剂量疏肝健脾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CCK和SS的含量(P0.05),与得舒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改善大鼠的腹泻及内脏高敏感性,并对CCK及SS有调节作用,提示疏肝健脾方可以有效治疗IBS-D,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3 实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而且主要是对胃肠激素的研究 ,谢建群等[16 ] 研究疏肝健脾汤 (柴胡、枳壳、香附、白术、白芍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动素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腹泻型IBS患者的血清 5 HT及MO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经治疗后 5 HT、MOT明显下降。李合国等[17] 研究整肠灵 (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炮姜、乌梅、白芍、枳壳、炒防风等 )对脾胃虚寒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胃肠激素影响 ,结果显示该方可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IBS的大鼠症状体征 ,且成一定的量效关系 ,降低SS、VIP的含量。表明该方可通过调整紊乱的…  相似文献   

5.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胃肠激素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组、得舒特组,后三组大鼠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体内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VI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痛泻要方组血浆Vl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泻要方组局部肠组织中VI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模型大鼠体内存在VIP水平升高的病理状态,痛泻要方可调控胃肠激素VlP的分泌和释放,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槟榔对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槟榔对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1各组大鼠胃窦浆膜上缝置应力传感器,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灌药前后胃运动胃运动曲线;2放免法检测大鼠胃肠组织中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1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收缩频率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无明显变化;各组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幅度明显增强;2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及空肠的胃动素含量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减少,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槟榔能促进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动力,主要通过增强胃平滑肌收缩幅度,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调肝健脾法治疗束缚应激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调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健脾中药高剂量组、调肝健脾中药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调肝健脾中药、补脾益肠丸灌胃 ,观察大鼠排便数、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胃动素 (MOT)、血管活性肠肽 (VIP)及P物质 (SP)含量的变化。结果 调肝健脾中药能够降低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MOT、VIP水平 ,升高血浆SP水平。结论 调肝健脾法可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的分泌与释放而调节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 ,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验性脾虚大鼠血及结肠组织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 ,每组 10只。造模组大鼠以 10 0 %大黄浸出液 15ml/kg体重灌胃 ,每天 2次 ,连续 8天 ,正常组大鼠不予处理。造模结束后大鼠取血浆及结肠组织测定神经肽Y(NPY)、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胰高糖素 (Glu)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中Glu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VIP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NPY、SP、SS与正常组比无明显差异 ;大鼠结肠组织中SS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Glu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NPY、VIP及SP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存在着血及结肠组织胃肠激素的变化 ;胃肠激素的改变对脾虚证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肠祺饮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部分脑肠肽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和肠祺饮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与灌服番泻叶煎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具有肝郁脾虚证表现的IBS-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0.9%Na Cl溶液、得舒特、肠祺饮水煎剂。观察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下丘脑、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肠祺饮能够降低血清5-HT含量,并减少下丘脑和结肠SP mRNA、VIP mRNA表达(P0.05)。结论肠祺饮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含量和减少下丘脑与结肠中SP mRNA、VIP mRNA表达,调节肝郁脾虚IBS-D大鼠脑-肠轴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干预脾虚肝郁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潘峰  徐建军 《中成药》2011,33(4):687-689
目的 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观察痛泻要方干预脾虚肝郁型IBS的效应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痛泻要方组,每组1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番泻叶灌胃结合束缚-应激法刺激4周,成功复制脾虚肝郁型大鼠IBS模型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得舒特、痛泻要方灌胃2周,采用腹部回缩反射结合腹壁紧张度综合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第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截取结肠标本,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大便次数增多,内脏敏感性阈值降低,与其余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泻要方组与得舒特组比较,均能够提高内脏敏感性阈值,降低内脏敏感性,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可能通过调节内脏敏感性阈值,改善大鼠内脏敏感性,发挥缓解脾虚肝郁型大鼠IBS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用药     
脾胃病变与阴阳、气血、升降、燥湿、纳运密切相关,临床用药当明辨病因病机,中病即止,有是病而用是药,用药不及,难纠其偏,用药太过,反伤其正,用药之妙,全在一个平字,切忌伤脾阴胃津、碍脾之健运、伤中碍食、助邪火伤阴、耗气伤正,脾胃有别,脾胃分治,辨证加减,合理搭配升降、燥湿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论》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中 ,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1擅用脾胃益气升阳药物 ;2喜用风药 ;3不宜用淡渗分利药 ;4随证加减 ,灵活权变 ,因时、因人、因脏腑所伤部位不同 ,灵活掌握 ,随方加减 ;5配方君臣有序 ,每方用药剂量小 ,每次服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13.
滋脾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华  胡峻彰  陈达 《新中医》2020,52(2):173-175
脾阴虚证是临床多种疾病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常见中医证型,常以或单纯、或兼夹、或为主、或为次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临床,滋脾疗法因之可以或单纯、或兼投、或为主、或为次地广泛用于内、妇、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其辨证宜从病理认识入手,分清其机理差异及兼证之不同,并随气候、禀赋、病情深浅,予以不同加减。  相似文献   

14.
赵晓霞  尤可 《河南中医》2012,32(11):1427-1428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其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入侵机体导致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因子释放所致,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虚、毒、瘀为脓毒症病机关键,故本病的治疗应健脾益气,通腑降下,辅以疏肝理气,活血止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主要由肺、脾、肾三脏机能失调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三消辨证分型方法,但肾虚为本、阴虚燥热的观点仍主导着临床。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胃病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分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脾胃病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根据其相反相成的特殊关系辨证用药,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医脾胃病研究思路、发展方向分析,研究脾胃学说。中医内科研究应朝着规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把临床微观、病因等治疗相联系,并且开发专病、专方研制,从而改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脾胃病的预防和调养尤为重要,方法包括饮食调摄、情志调摄、起居调摄、运动调摄。用中医理论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预防脾胃病,治疗脾胃病,以维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风以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为病机,风、火、痰、瘀、虚等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虽与五脏有关,但脾胃为重。治疗应调理脾胃,使气血通畅,气机如常。从脾胃论治中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