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 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 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不典型多半是因对心肌梗塞心电图检查时间不当,过早或过晚。也可能因不典型或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等所掩盖而造成。心肌梗塞描记心电图时间不当:1.过早。超急损伤早期是心电图产生 Q 波之前,虽无 Q 波但可有以下变化:①急性损伤阻滞,是除极过程通过损伤心肌产生传导延缓所致,所以心电图出现面对梗塞区导联 R 波上升支延缓,VAT≥0.045秒,QRS≥0.12秒,QRS 电压增高;②ST段挺直斜行抬高,可达10~15毫米;③T 波电压增大,是由于心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的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1].约50%的冠心病首发症状不是心梗就是猝死.心梗多在重体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急剧升高、跑步、用力大便等情况下发生,与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大、血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血管痉挛等均可有关.Q波心梗90%由血栓形成所致,常单发于单支冠状动脉.无Q波心梗常发生于多支冠状动脉不完全性闭塞,多有侧支循环建立和血栓自溶倾向.由左冠脉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前壁、前间壁或广泛前壁梗死最多见,右冠脉闭塞引起的下壁梗死也较多见.左冠脉回旋支闭塞引起高侧壁梗死,单独右室或心房梗死较少见.左冠脉前降支闭塞常累及乳头肌功能,右冠脉闭塞常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起搏和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心脏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及临床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扫查(包括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胸骨旁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左心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心三腔心切面).结果 主要观察的15例病人心电图均有导常Q波,10例病人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电图可确定为心肌梗死),但另外5例卫生院转过来的病人,这些患者部分被用过溶橙药物,ST-T的改变叉不典型,所以从心电图上无法确定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最终通过彩超确诊为急性心梗.结论 心脏彩超能反映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的病理及功能改变,对心电图有异常Q波,ST-T改变不典型的可疑心肌梗死的病人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衍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48-148
目的 观察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并分析其早期诊断要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特殊表现,并分析其早期诊断要点.结果 全部患者均未见胸痛,心肌酶谱动态改变,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即刻心电图检查均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其中22例出现病理性Q波和ST段进行性改变,占84.62%;2例未见病理性Q波而ST-T段演进性变化,占7.69%;1例仅见ST段下移、T波低平,占3.85%.经治疗后,临床好转19例,占73.08%;死亡7例,占26.92%.结论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常无典型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体征、心肌酶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42例患者,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 42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20例,R波丢失22例,QRS波群起始部切迹顿挫3例,碎裂QRS波7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具有两种表现10例。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微小Q波,R波丢失,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碎裂QRS波。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表现。结论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分类、指导早期干预治疗、判断再灌注疗效和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ECG)对心肌梗塞(MI)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AMI)。AMI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不典型心肌梗塞、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更高。ECG则是最早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检查方法。当某一部位心肌梗死时心电活动丧失,形成与梗死区相反的心电综合向量,ECG表现为梗死区的异常Q波、ST段、T波变化。因而,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依据是有特异性的心电图改变:相应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1mV,T波倒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示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住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老李最近几天早晨骑车上坡用力时总是感觉到牙疼,由于他有冠心病史,听医生说过心梗发作的不典型症状中有牙疼这一项,便提高了警惕,到心血管科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收入住院后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据临床统计,大约1/4的心梗发生时,患者没有胸痛等典型症状,常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对急性期、近期、陈旧期心肌梗死都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心肌梗死治疗策略的选择和危险性分层有赖于心电图表现。为此 ,心电图上尽早识别心肌梗死对治疗和预后极为关键。然而 ,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典型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不到 5 0 % ,约一半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原因为 :(1)发病时间 ,尤其在超早期 ;(2 )梗死面积和程度 ;(3)梗死部位 ;(4)其他因素。目前认为 ,病理性Q波的形成必须具备 3个条件[1] :即梗死直径 >2 5~ 30mm ,梗死厚度 >左室厚度的 5 0 % ,梗死部位位于QRS起始 4 0ms除极部位。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心肌梗死则不产生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病,由于它是介入急性心梗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综合征,病情不稳定,可迅速发展为无Q波或有Q波的急性心肌梗塞,甚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对心电图等位性Q波、缺血性J波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诊断AMI,对3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对心肌酶学心肌生化标记物的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高而尖12例,出现小q波10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5例,等位性Q波5例,缺血性J波3例。结论 AMI早期不典型症状特点为胸外异位性疼痛,应予重视,心电图动态观察出现等位性Q波、缺血性J波也是不典型AMI的重要指标,防止误诊漏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右侧卧位对心电图后壁导联图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心电图正常者共80例(正常组)及后壁心肌梗死者68例(心梗组),分别采集两组人群仰卧位、右侧卧位15导联心电图,并做自身两种体位的对比。结果心梗组仰卧位、右侧卧位心电图形态无差异(p>0.05);右侧卧位时V7~V9导联Q波振幅大于仰卧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右侧卧位V7、V8呈qR型者比仰卧位少(12.5%vs16.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卧位时V7~V9导联Q波振幅大于仰卧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后壁心梗者或正常人,右侧卧位对后壁导联QRS的形态特征有轻度影响,但不影响诊断结果。采用右侧卧位描记后壁导联操作方便,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危重症患者尤其有利。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atheras cleroticheartdisease)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 ,或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征。至今 ,常规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仍是发现和评估心肌缺血的最常用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创的检查方法。1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指血流通过不完全阻塞的冠状动脉 ,或者在有充分侧支循环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使心肌血流供应发生障碍 ,心电图出现损伤和 /…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甚高 ,约占全部心肌梗死患者的 2 2 %~ 2 6 % ,易发生在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曾有过心绞痛发作的老年患者中。由于大多数为不完全冠状动脉阻塞并侧支循环建立 ,心肌梗死时症状可不典型或完全无症状 ,易被误诊而耽误治疗或贻误治疗。尽管老年人无Q波型心肌梗死 ,梗死灶范围小 ,短期内死亡率低的特点 ,但如果缺少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得力 ,再梗死率和长期死亡率却不低 ,务必引起足够重视。现我们结合有关文献和典型病例综述如下。1 老年人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及心电图特点老年人无Q波型心…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在参加退休教师体检,仔细看了看一位教师老张的心电图时,大吃一惊,因为其心电图上有前壁心肌梗塞的表现。当我把心梗的消息告诉张老时,这个刚退休不久的老教师连连摇摇头,拍拍自己的胸脯说:“身体棒棒,吃饭喷香,你有没有搞错啊!”老张的一盆冷水使我一下子心里没了底,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尽管对张老的态度有些不愉快,但医生的职责使我不敢怠慢,又为老张复查了一遍心电图,病理性Q波和抬高的S—T段确实提示老张可能发生了心肌梗塞。病人血压为150/100mmHg,稍有点高,但是心前区并无胸闷和疼痛,上腹部也没有明显的不适等自觉症状,精神状态尚好,能正常工作,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并反复正告他该病的严重后果,他最终决定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前壁变薄,心脏的运动能力减弱,二尖瓣舒张功能下降,而心脏科医生建议他作冠状动脉造影,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发现老张的左冠状动脉有散在的斑块,这是心梗的表现,而冠脉的左前降支的部分分支则已完全闭塞,左后侧支、后降支也均见散在斑块和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狭窄。结合患者的其他检查,最后确诊为:冠心病,广泛前壁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二期。老张一看诊断,吓出一身冷汗,腿都软了,心中暗自思忖...  相似文献   

18.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2)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中较严重的一个类型,也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漏诊无Q波心肌梗塞2例教训分析解放军154医院(信阳464000)袁培先由于对无Q波心肌梗塞的诊断缺乏经验,在病初未能及早连续观察心电图和酶学改变,而造成心电图仅表现为多数导联ST段下移伴深宽而对称的倒置T波,诊断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例,现...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在临床颇为常见,诊断较易。老年再发心肌梗塞(简称再发心梗)由于发生时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给临床诊治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就我院近10年收治的老年再发心梗12例和对照组44例进行对比,分析老年再发心梗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1临床资料1.1所有病人符合以下两项标准,即:诊断AMI[1]有/无冠心病史,突发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或以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为主要症状。(2)有典型AMI的心电图改变及系列演变过程。(3)有血沉加快,谷草转氨酶升高,肌醇磷酸激酶和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