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探讨其量效关系和最适剂量。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B、C)和对照组D,每组1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dA、B、C组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50、100和200mg/(kg·d)×4d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15和22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并计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称虫体湿重,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第1d,检虫率和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5d,中、高剂量组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2d,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疗效显著,但其杀虫过程缓慢,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适治疗剂量为200mg/(kg·d)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体表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于感染后60 d,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两组大鼠,检获虫体,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治疗组的虫体体表破坏严重,对照组虫体体表结构完整。透射电镜观察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体表及超微结构均能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于感染后60 d,两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各组大鼠,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吡喹酮治疗组虫体皮层外质膜及基质层消失,肌层存在但较紊乱;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体壁均有损伤作用,以三氯苯达唑所致的虫体损伤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与B组、吡喹酮治疗A组与B组、对照A组与B组,每组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6组大鼠,每只大鼠注射15个囊蚴。治疗A、B组分别于感染后30d和60d用相应药物治疗,用药后第3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计数虫体回收数和虫囊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检虫率分别为(20.00±4.72)%和(21.33±5.58)%,与对照A组(40.00±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减虫率分别为50.00%和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检虫率分别为(2.69±5.95)%和(22.60±8.95)%,与对照B组(53.33±9.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与疗程的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均有效,其中两药物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效果相似,杀灭成虫效果三氯苯达唑优于吡喹酮。  相似文献   

5.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四川威远县和重庆万盛区采集的溪蟹中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腹腔内注射感染大鼠。感染后1月和2月分别用总剂量为300mg/kg,2d分服,450mg/kg,3d分服和600mg/kg,3d分服的三氯苯达唑治疗。结果:治后1月解剖,活虫减少率依次为50%、80%和87%,并在肌肉、肝脏、腹腔、胸腔和肺部均发现虫体明著缩小(约1.5mm)呈灰白色的死虫。对照组大鼠肺部可见较大的黑色虫囊,内含活的成虫及虫卵。治疗组大鼠肺部虫囊大多数萎缩,成为出血及坏死性病灶。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6.
斯氏狸殖吸虫 195 9年由陈心陶首次报道 ,是中国独有虫种。我们在狸殖吸虫宿主转换的系列研究中 ,对犬与斯氏狸殖吸虫的生物学关系及宿主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本文报道斯氏狸殖吸虫在犬体内的分布、发育与转换宿主的特点。1 材料与方法从湖北省十堰市采集锯齿华溪蟹 (Sinopotamondenticu latum)中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囊蚴感染豚鼠 5 0d后 ,用生理盐水逸出法收集各部位的童虫 ,在林格氏液内保存备用。将发育较小和发育较大的童虫分别感染家犬 1只 ,6 0d后剖杀 ,收集虫体观察。2 结  果斯氏狸殖吸虫在鼠与犬间的宿主转换囊蚴感染豚鼠5 0…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兴山县斯氏狸殖吸虫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兴山县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种类,感染率,并鉴定虫种。方法捕捉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解剖检虫,计算感染率;观察和测量自然感染、人工感染及采自病人体内的虫体形态和大小。结果第一中间宿主螺类有1科3属4种,分别为觿螺科小豆螺属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属拟小豆螺、拟钉螺属齿拟钉螺和泥泞拟钉螺;共解剖12 192只,感染80只,平均阳性率为0.66%。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有1科2属5种,分别为华溪蟹科华溪蟹属锯齿华溪蟹、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圆顶华溪蟹、陕西华溪蟹和拟溪蟹属无刺非拟溪蟹,平均感染率为28.48%。解剖家猫32只,19只阳性,自然感染率为59.38%。从1只野生豹猫体内检获童虫1条。人工感染家犬的平均检虫率为51.16%,虫体最早成熟期为52 d。口饲、皮肤深埋、腹腔注射3种方式均可感染,肺部检虫率最高为66.25%。24例典型结节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皮下结节活检,15例检获斯氏狸殖吸虫,占62.50%,均为童虫。自然感染、人工感染和人体检获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大小不一,但形态近似。结论兴山县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区,湖北小豆螺、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圆顶华溪蟹是重要的中间宿主新种。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腹腔内注射感染大鼠,感染30d后用不同疗程和剂量给予治疗。治疗结束后30d剖杀所有大鼠,收集虫体。同时设吡喹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青蒿琥酯每周1次给药连服4次,50mg/kg、100mg/kg、150mg/kg组、吡喹酮治疗组、对照组的检虫率分别为35.5%、37.0%、37.5%、19.5%和40.5%。青蒿琥酯50mg/kg.7d组、100mg/kg.7d组、150mg/kg.7d组、吡喹酮治疗组、对照组的检虫率分别为26.0%、23.3%、70.0%、22.7%、83.3%。结论青蒿琥酯对大鼠体内的斯氏狸殖吸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数量的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囊蚴,经口感染豚鼠、家兔、黑斑蛙、虎纹蛙、雏鸡,不同时期分批解剖。在动物的体腔、肺、肝、肌肉等部位,均检获虫体。豚鼠、家兔体内虫体的发育,出现分化。有发育缓慢、排泄囊内充满黑色颗粒的小型童虫,也有部分发育迅速、已具生殖器官雏形的大型童虫。蛙和鸡感染后,虫体多分布于肌肉和肝脏。将上述动物体内不同时期所获得的小型童虫,分别经口感染家犬,70d后均从犬肺部检获成虫。结果表明,转续传播或宿主转换是斯氏狸殖吸虫另一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径口感染小鼠,定期剖检,共获不同虫龄童虫181条,最长虫龄72d,形态结构与脱囊后尾蚴无异,全部处于滞育状态。将所获童虫再感染小鼠,经宿主转换后,虫体感染能力以及在组织中穿越、移行能力并不衰减,所有虫体仍处滞育状态。转换前后的童虫进入适宜宿主犬体后,均能在肺部检获发育成熟的成虫。小鼠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可介导直接转续传播与间接转续传播,转续宿主的存在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广西融水县大小两种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动物后所获成虫的虫种。在广西融水县采集溪蟹分离获得大小两种囊蚴 ,感染大鼠后获成虫 ,曾从形态上鉴定为斯氏狸殖吸虫和巨睾并殖吸虫。但用酚 -氯仿法抽提成虫基因组DNA ,PCR扩增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ITS2 )基因后测序 ,用Blast程序与GenBank中的斯氏狸殖吸虫、巨睾并殖吸虫等的ITS2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 ,用PrimerPremier软件比较其基因差异 ,用Phylip软件的Neighbor程序绘制其基因进化树后 ,测得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的ITS2基因片段分别为 4 37bp、4 33bp ,两者的基因同源性为 10 0 % ,与斯氏狸殖吸虫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10 0 %、99% ,与巨睾并殖吸虫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91%、92 % ;基因序列差异比较 ,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基因序列差异为 0 ,而与巨睾并殖吸虫存在明显差异 ;绘制基因进化树 ,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与斯氏狸殖吸虫在同一分支同一位置 ,与巨睾并殖吸虫亲缘关系较远。融水县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与斯氏狸殖吸虫为同一物种 ,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并非巨睾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氯苯达唑在家犬体内及体外培养中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效果 ,并取得大量死虫。探讨该药对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的影响 ,为研究该药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 ,至粪检查到虫卵后 ,用三氯苯达唑口服治疗观察疗效。将从对照犬获得的活虫培养于BME培养液内 ,观察体外杀虫效果。用Lowry法测定虫体蛋白质含量 ;用Johnson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结果 治疗犬于服药后 3天及 5天解剖 ,均可获得大量死虫 ,杀虫率达 10 0 %。在体外培养中 ,加入药物后虫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 2 39天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体内杀虫所取得的死虫较对照组的活虫 ,虫体显著缩小 ,重量减轻 ;体外培养中杀死的虫体 ,体积无明显缩小 ,但重量显著减轻。经测定体内外杀虫组与对照组之间 ,虫体蛋白质含量及DNA含量均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而虫体糖原的含量 ,体内杀虫组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而体外杀虫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对卫氏并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药物主要作用于虫体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或代谢 ,而对虫体糖原的合成与代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实验组大鼠,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2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后4、6、8周实验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 <0 .0 5 ,P <0 .0 1,P <0 .0 1) ,而血清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0 .0 1,P <0 .0 1,P <0 .0 5 ) ;总蛋白含量在感染后变化不明显(P >0 .0 5 ) ;感染后6、8周,ALT(P <0 .0 5 ,P <0 .0 1)与AST(P <0 .0 5 ,P <0 .0 5 )活性均升高;肝功能各指标在感染后的前2周变化不明显(P >0 .0 5 )。结论 大白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功能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增加。因此,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增加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肝脏损害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后,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及功能变化.方法 将36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25个,于感染后30 d开始用药治疗,3组为青蒿琥酯治疗组,分别给予青蒿琥酯50 mg/(kg·d)、100 mg/(kg·d)、150 mg/(kg·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凹顶藻萜类化合物(LTE)对酒精暴露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每日予50%酒精4.8 g·kg-1·d-1灌胃,建立酒精暴露模型;试验组每日分别给予LTE 25、50、100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水平及bcl-2/bax值.结果 酒精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形,电镜下观察到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变形,粗面内质网扩张断裂,试验组的肝细胞破坏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剂量LTE可明显改善酒精暴露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并使bcl-2/bax上调,从而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斯氏狸殖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及由体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克隆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DNA片段,并研究该酶在斯氏狸殖吸虫的表达部位。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DNA片段,TA克隆入pUCm-T载体,鉴定、测序;利用DNASIS程序推导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并比较分析与其相关虫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采用地高辛标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该酶基因在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表达及组织定位。结果经RT-PCR和对阳性克隆鉴定、测序后获得一cDNA序列,长495bp;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相关虫种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存在较高同源性,组成半胱氨酸催化三联体的半胱氨酸、组胺酸和天冬酰胺残基高度保守。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肠管上皮呈阳性着色。结论克隆获得了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DNA片段,该片段包含了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和空间结构相关的重要基因位点。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表达部位主要为肠管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