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是近年来人们从胚胎期和成年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以及人的脑和脊髓中分离、培养出具有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是神经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在体外诱导成神经元样的细胞,移植后能在脑组织中存活,并被用来修复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现将2003年3月-2004年3月87例脊髓损伤患者在我科进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有激素冲击治疗,急诊手术减压及最新发展的干细胞治疗等方法。已有大量工作聚焦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方面,并已成为热点。目的:综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关键词为“spine injury,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 s,IPS”。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5篇文章,均就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持赞同或支持态度。结果表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直接来源于自体分离得到,解决了干细胞移植中伦理以及道德等问题,同时避免了异体排斥反应也为移植提供了大量的细胞来源。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方面目前只有动物实验及少量临床实验支持,但其在动物实验中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现存的问题主要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不成熟,并发症也较多。因此,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使用安全性将成为研究关键。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目前在全球呈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发病年轻化等特点。一个多世纪以来,医疗界先后采用了手术、药物、针灸、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来治疗脊髓损伤,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患者截瘫这一难题。近年来关于脊髓再生的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许多新的方法如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移植、基因治疗等均可使成年动物的脊髓功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恢复。20世纪90年代Prockop成功地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强大增殖力、多向分化潜能及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弱等特性,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加强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就MSCs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 神经干细胞以其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增殖分裂、对损伤和疾病反应能力强等特点为多种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的: 旨在总结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机制,探讨其在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2010 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运动性疾病等有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 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作用于心肌细胞缺血、心肌梗死、神经元损伤、脊髓损伤等相关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在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还有广阔的前景.虽然神经干细胞以其所具有的多样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及由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是否具有特定的功能;体外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如何顺利植入神经组织和定向迁移,在体内它们能否与宿主自体的神经细胞相容并存,能否长期存活和增殖;体外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能否与宿主自体神经细胞整合发挥神经修复作用,以及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于其他运动性伤病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孙虹  翁立新 《中国临床康复》2012,(45):8535-8542
背景: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矾和分化能力,已在神经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展示了不可估嚣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技术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功能判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目的:阐述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应用中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stem cel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脐血干细胞(umbilicalcordbloodstemcells),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s),脑损伤/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神经创伤(traumaticnerveinjury),生长因子(growthfactor),修复(repair)”,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是一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既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又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日前,已经从许多组织或器官中成功地分离出,其中包括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等。此外,还有近来研究渐多的神经干细胞、肌肉干细胞、成骨干细胞、内胚层干细胞及视网膜干细胞等。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神经创伤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其在脑损伤以及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以及功能重建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之相关的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长路  吴岩 《中国临床康复》2011,(32):6051-6055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 s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神经干细胞因与脊髓损伤区域的细胞同源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胚胎源神经干细胞,永生化神经干细胞,胚胎和成体神经干细胞作为移植的供体细胞以及基因治疗的载体用于临床治疗.文章就脊髓损伤的机制、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增殖和定向诱导分化机制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Parkinson’s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脊髓伤病6例,TBI3例,MS1例,PD1例,经骨髓穿刺采集白体骨髓222~350ml,分离提取MSCs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内一次性或分次注射。干细胞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MSCs治疗脊髓伤病6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治疗TBI3例,2例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评分由5分提高到8分。治疗PD和MS各1例,PD患者震颤减轻,肌张力明显降低;MS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最早出现在治疗后2d,多数患者在治疗后2周有明显改善。MSCs移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7/11例)、头痛(2/11例)、腹胀(1/11例);1例于蛛网膜下腔内注射时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结论 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TBI、PD和MS等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s 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欠佳.在基础研究中,已有多种干细胞用于移植后修复损伤的脊髓组织.其中,神经干细胞更具有对神经组织定向分化的潜能,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在轴突再生、突触重塑、髓鞘形成和功能重建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包括诱导去分化的成熟细胞和胚胎源性的中枢神经组织.后者又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达标率为86.7%,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和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康复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康复病房4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8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21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每组抽取40例,接受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知识宣教的满意度分别为72.5%、75%和67.5%,观察组均为100%,两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康复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可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疾病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疾病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比较2组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熊宇  蔡红玲  谢青 《现代护理》2007,13(21):2019-2021
目的探讨无缝隙健康教育在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2例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连续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患者询问次数、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书面测试分值、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切术患者实施无缝隙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连续的疾病相关知识,从而采取健康的行为,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全科护理》2011,9(18):1682-1683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5.8%,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使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老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46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4500例成年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实验组;4000例成年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服务,2组采用问卷调查并比较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9.4%、83.3%;患者对健康教育覆盖率分别为100%、93.7%,知晓率分别为81.8%、72.3%;2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杜绝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家庭病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术前、术后集中强化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主观护理宣教情况、术后视力以及接受治疗后综合满意率.结果两组在涉及护理效果上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家庭病床具有方便安全的优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配合萘普生控释片0.5 g、2次/d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中药外敷联合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主要检验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IgG、C反应蛋白)、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检验指标、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RA疗效肯定、安全,值得在各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