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为107例患者行LS,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4例,脾淋巴管瘤3例,脾错构瘤2例,脾结节样增生1例,脾脉管瘤1例,淋巴瘤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76例。结果:105例成功完成全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血,再次手术探查止血,其中1例经腹腔镜探查止血,1例开腹探查止血。28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1例联合行阑尾切除术、3例联合行肝切除术;53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50~245 min,平均(122.5±55.6)min;术中出血量30~1 000 ml,平均(206.8±212.7)ml;术后住院5~15 d,平均(6.3±2.8)d。结论:LS安全、微创,术中应细致解剖,仔细操作,防止出血并安全有效地处理脾蒂是L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术中出血的手术技巧和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行LS 40例。脾动脉位于胰尾上缘者,先分离并结扎脾动脉主干,离断脾周韧带;脾动脉位于胰尾后方或胰尾内者,先离断脾周围韧带和剥离胰尾,显露和离断脾蒂血管,完成LS。结果完成LS 31例,LS联合LC 7例,LS联合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术中切除副脾3例。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50~800 ml,平均160 ml。术后12~24 h胃肠蠕动恢复,术后24 h拔胃管后进食。术后住院5~9 d,平均7.5 d。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术后效果不佳,血小板一直<50×109/L,口服泼尼松20 mg/d维持治疗;23例ITP随访4个月~2年,平均1年,无复发;2例门脉高压症随访1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围手术期改善凝血,提高血小板计数,术前行脾动脉CT血管造影,手术时在胰腺上缘结扎脾动脉,分离脾周围韧带时避免撕裂脾包膜,妥善处理脾蒂血管,谨慎对待门脉高压症患者,可减少LS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50例ITP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中转开腹,44例(88%)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22.7±35.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3.6±95.3)ml,8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6~12 h患者均可下床活动,24~48 h胃肠蠕动恢复停胃肠减压,3~6 d拔除脾窝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8.0±2.2)d。术后36例患者血小板很快上升,7~10 d至峰值,有效率81.8%。本组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腹腔出血2例,腹壁穿刺孔皮下血肿2例。结论:LS具有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者具备一定的开腹手术经验及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LS治疗ITP是安全、可行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为85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47例,7~76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例,朗格罕氏细胞肉瘤1例,噬血细胞组织增生症1例,淋巴瘤1例,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错构瘤1例,脾囊肿2例,脾梗死1例,外伤性脾破裂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8例。结果:85例均顺利完成LS,其中62例行单纯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95±18)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20)ml;15例外伤性脾破裂者,腹腔平均积血(615±280)ml,术中失血量平均(150±36)ml,手术时间平均(105±25)min;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失血量平均(350±150)ml,手术时间平均(210±35)min。术后24 h开始进食,平均住院(6.5±2.8)d。1例术后出现A级胰瘘,经引流痊愈;3例术后出现腹水(均为肝硬化患者),经利尿、保肝等治愈。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LS具有安全、微创的优势,术中仔细解剖并妥善处理脾周血管及脾蒂是L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应用。方法:我们2001年至2008年共实施LS63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42例,门脉高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11例,白血病5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平均失血120ml,术后出血1例,每天约20ml,保守治疗12d后痊愈;术后胃漏1例,手术缝合及引流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6d。结论:LS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痛苦轻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脾脏体积正常至中度增大的有切脾指征的各类患者。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成功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00~210min,平均(1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200ml,平均(150±50)ml;术后住院4~9d,平均(6±2)d.术后并发脾热2例.结论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巧的熟练,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4年7月31例难治性ITP(血小板计数<50×109/L)行LS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麻、右侧斜卧位或完全右侧卧位、三孔法(27例)或四孔法(4例)进行手术. 结果 2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29例完成LS,手术时间为65 ~325 min,平均137 min.术中出血量50 ~600 ml,平均116 ml.6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皮下血肿.术后随访3~41个月,平均11个月,16例(55.2%)完全显效,8例(27.6%)部分显效,总有效率82.8%(24/29). 结论 LS治疗难治性ITP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行LS治疗ITP患者20例,将术前与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20例ITP患者均顺利完成LS,平均手术时间为156 min,术中出血平均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9 d.完全停用药物14例;4例患者术后需继续服用激素治疗,但激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术后1、2、7、14、30、90及180 d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251.6±91.4)×109/L、(312.6±90.1)×109/L、(343.2±103.7)×109/L、(300.0±98.2)×109/L、(175.6±42.6)×109/L、(151.8±42.1)×109/L及(207.0±53.4)×109/L,分别与术前[(38.3±19.4)×109/L]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S治疗ITP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1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中平均失血50ml,术后平均住院8d,总有效率为94%。术后1周内血小板的反应率为100%。无死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 (LaparoscopicSplenectomy ,LS)手术操作和术野显露。 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6月以来 11例LS临床资料 ,包括 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和 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 结果  9例获得成功 ,其中 6例采取仰卧位 ,手术时间平均 3 5小时 ,术中出血平均 2 0 0ml;1例采取右侧卧位 ,手术时间 4小时 ,术中出血 80ml;2例采取右侧斜卧位 ,手术时间分别为 2 5小时和 3 0小时 ,术中出血均为 10 0ml。 1例ITP术后 6小时出现腹腔内出血而再次剖腹手术 ,2例ITP中转开腹。 结论 脾周韧带及组织的良好显露与分离和脾蒂的成功控制是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优缺点。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为6例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施行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4例应用自制单孔腹腔镜入路装置,2例应用SILS入路装置。6例均采用左腋前线肋缘下2 cm处辅助5 mm切口,通过此孔留置引流管。结果:6例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25 min,平均(189.2±31.8)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08.3±58.5)ml;术后住院6~9 d,平均(7.2±1.2)d。术后随访3~14个月,患者恢复良好,脐部切口位置隐蔽,美容效果佳。结论:杂交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但此手术难度较高,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亢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4月为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及断流术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造成膈肌损伤,行腹腔镜膈肌修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时间120~280 min,平均(215.0±52.1)min,其中切脾时间80~130 min,平均(107.0±16.4)min;断流时间40~90 min,平均(63.8±18.5)min;取脾时间30~80 min,平均(54.0±14.3)min。术中出血量50~1 000 mL,平均(400.0±245.9)mL。术前患者均放置胃管,于术后24 h内拔除。术后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4~12 d,平均(9.8±2.1)d。术后发热(T>38.5℃)2例,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12例术后血小板均升高,1周左右达峰值,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于术后1周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个月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ǻ��Ƣ�г���43������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腹腔镜辅助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plenectomy,LAS)的优缺点。方法1994~2003年共实施脾切除术43例,其中采用LAS行脾切除术13例,完全在腹腔镜下行脾切除术30例,切除副牌6例,4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LS术后切口感染1例,并发DIC 1例,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中失血平均120mL,术后平均住院5.4d。LAS平均手术时间132min,术中平均失血90mL,术后平均住院8.6d。结论LS和LAS均安全可行,LA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但病人住院时间长。LS费时费事,术中出血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睥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腹腔镜睥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10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例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2例腹腔镜睥囊肿开窗术。病例构成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33例,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MA)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5例,脾囊肿3例,脾脓肿1例,脾血管瘤3例,牌淋巴管瘤2例,副脾2例,脾破裂1例。结果:108例手术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术后操作孔肌层动脉出血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诊行LS;3例脾囊肿患者中2例行开窗术,另1例囊肿较大,行LS。手术时间1—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为48~72h,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对于部分血液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脾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8年1月33例LS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32例完成LS。该32例手术时间为70~170min,平均107min;术中出血量30—600ml,平均102ml。6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3例合并胰瘘,1例穿刺孔出血。30例ITP病例中,术后1周内血小板迅速上升,均得到随访,无复发。结论在掌握好脾切除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手术技巧的前提下,LS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62例ITP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前血小板(33.18±19.36)×10~9/L,术中发现副脾6例,手术时间(202.66±23.95)分钟,术中出血(226.45±106.93)rnl,住院时间(9.44±1.71)天,住院费用(29457±2946)元。无死亡患者,术后1周血小板明显上升为(171.32±89.00)×10~9/L,随访3~12个月,总有效率88.7%(55/62)。结论 LS治疗ITP,安全、有效,手术费用偏高,可避免患者长期服用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12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12例患者手术时间190~470 min,平均350 min,术中出血200~2200 ml,平均1300ml.8例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190~410 min,平均313 min,术中出血200~1700ml,平均700ml,术后排气时间3~5 d,术后10~20 d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12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21例,脾囊肿1例,采用4孔法,无损伤钳靠近脾脏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脾脏,分离、切断脾周韧带。无损伤钳在距脾门3~5cm处钳夹脾蒂,以控制术中出血。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结扎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自扩大的trocar切口在自制的标本袋内搅碎脾脏并取出。结果22例均完成LS,手术时间75~180min,平均117min;术中出血量20~280ml,平均87ml。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5~11d,平均5.6d。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2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19.3月,无并发症。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安全可靠,无须切割闭合器,手术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9.
庄光雄  强勇 《腹部外科》2010,23(1):30-31
目的探讨成功施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技巧。方法对29例行L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成功,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为130~380min,平均为180min。术中出血量为80~2000ml,平均为6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2~12d,平均为7d。结论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安全可靠,无须切割闭合器,手术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为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术,患者均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达到巨脾标准,回顾分析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胰尾损伤与胰瘘发生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患者30~75岁,平均(52.40±10.72)岁,男5例,女15例。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切除脾脏,出血量20~400 mL,平均(129.38±84.81)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时间115~240 min,平均(173.93±36.75)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3~12 d,平均(7.10±2.32)d。均未出现胰尾损伤及胰瘘;术后出现发热3例,体温最高达39℃,经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脾静脉及结扎后食管胃底迂曲静脉内血栓导致的脾热,经积极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5~14 d,平均(8.75±2.47)d。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率高,并可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胰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