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普外科所收治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位于胃14例,肠道8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随访19例,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Isaacson首次报道起源于黏膜淋巴样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MALT)的恶性淋巴瘤[1],1991年Wotherspoon提出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有关[2],随后对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和认识逐步深化.胃MALT淋巴瘤尽管数量不多,但它与低度恶性的结性B细胞淋巴瘤不同,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表现[3].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就有关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2~74(平均51.8)岁。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淋巴瘤,原发病灶位于胃24例,肠道10例。24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隐痛不适,8例合并呕血黑便,3例伴有发热;10例肠道淋巴瘤均以腹痛、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4例伴有黑便,2例有肠梗阻表现,肠穿孔1例。本组24例胃恶性淋巴瘤中,仅5例经术前胃镜病理活检证实;10例肠道恶性淋巴瘤中,仅1例经结肠镜活检确诊,术前确诊率仅17.64%(6/34)。误诊时间2~8(平均4.5)个月。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3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根治性直肠切除术1例),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术后31例患者进行了化疗。34例患者免疫组化分型属B淋巴细胞型27例,T淋巴细胞型4例,未分类型3例。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64.71,47.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确诊率低,胃肠镜及病理活检是术前确诊的主要方法,以手术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1990~ 1999年对 3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上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呕血或黑便为临床表现 ,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术前明确诊断 2 5例 ,均为胃镜下确诊。其中 2 6例获得随访 ,5年生存率为46 1%,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其中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2 4例 ,T小细胞性淋巴瘤 4例。2 8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 ,总有效率 93.4%。结论 胃镜活检特别是超声胃镜下活检最有诊断价值。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 ,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 ,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梁健  蔡伟晖  张奕文 《腹部外科》2005,18(3):181-182
目的提高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Lymphoma,PGL)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PGL的诊治情况。结果术前确诊仅5例,术前确诊率27.8%。18例均予手术,能切除17例,手术切除率高。术后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辅助化疗3例,效果理想。5年存活率66.7%。结论重视PGL的临床表现及钡餐下、胃镜下及CT下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依赖胃镜活检,活检主张多方位并同一部位多次重复取样直到粘膜下。对确诊的主张术前化疗,这有助于提高晚期肿瘤切除率及减少全胃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勇  周峻  窦科峰  李开宗 《腹部外科》2000,13(6):325-326
目的 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1986年 1月~ 1995年 12月收治 18例胃恶性淋巴瘤 ,其中Ⅰ期 5例 ,Ⅱ期 7例 ,Ⅲ期 4例 ,Ⅳ期 2例。全部经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证实。病变完全切除者 15例 ,部分切除者 3例 ,全部患者术后辅以CHOPE(环磷酰胺、三尖杉酯碱、强的松、长春新碱、鬼臼乙茶甙 )化疗。结果 随访率 88.9%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为 6 8.8% (11/ 18)。结论 内窥镜下活检最具确诊价值 ,治疗以手术作为首选 ,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的临床特点、病理性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978~1998年收治的53例PGIML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结果:53例PGIML中,胃ML38例,肠ML15例,Ⅰ期10例,Ⅱ期33例,Ⅲ期7例,Ⅳ期3例.最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食欲低下,有B症状者5例,2例霍奇金病(HD),5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来源48例,T细胞来源3例.MALT淋巴瘤29例.Ⅰ、Ⅱ期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加化疗,未行手术及Ⅲ、Ⅳ期患者行化疗.随访资料完整40例.Ⅰ、Ⅱ期5年生存率为78.1%,Ⅲ、Ⅳ期为12.5%(P<0.001).结论:PGI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Ⅰ、Ⅱ期患者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Ⅲ、Ⅳ期患者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根据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9例患者病理检查前均误诊为其他肝脏疾病。19例患者中,男8例(42.1%),女11例(57.9%),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47岁。10例(52.6%)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9例(47.4%)出现LDH升高,12例(63.1%)出现A/G倒置。17例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50.8个月,95%CI:32.0~69.5,术后化疗与否生存时间有明显差异(P=0.048,0.1)。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临床误诊率高,确诊赖以病理学检查,发病可能与HBV感染有关,术后辅以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3例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3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例,术后行化疗和放疗,l例病理确诊后单纯行化疗,3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l例术后1年3个月死于肾衰;另2例分别存活1年和2年1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征象与肾细胞癌相似,治疗应根据组织学分型、分期及肿瘤大小,采取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胃肠道淋巴瘤病例。 结果 :4 5例中胃淋巴瘤32例 ,小肠淋巴瘤 5例 ,结肠淋巴瘤 5例 ,直肠淋巴瘤 3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ALTlymphomas)占 4 0 %。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为MALT淋巴瘤均与恶性程度相关 (P <0 0 5 )。低度、高度恶性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和 36 %。 结论 :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肿瘤的恶性程度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来源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MALT淋巴瘤是结外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种,占胃恶性肿瘤的1%~8%,因其在组织学上常有淋巴滤泡和浆细胞出现,与淋巴细胞性胃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的组织学相类似较易引起误诊.现对我院1996年-2003年收治的23例胃MALT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二十年来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9.6岁。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3例。手术切除率88.5%。采取手术切除加化疗或放疗。术前确诊5例,误诊率72.2%。18例均经术中或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随访率81.9%,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3%、50.9%、36.8%。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超,核素扫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病理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细胞角蛋白阴性.支持本诊断。治疗后随访4个月~11年患者均生存。结论 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可靠依据,手术应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予以化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胃淋巴瘤是常见的淋巴结外淋巴组织肿瘤,占胃肿瘤的2%~6%,是常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低恶度胃淋巴肿瘤,称为MALT淋巴瘤,研究表明大多数胃淋巴瘤发生于胃慢性炎症区域并与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体外细胞培养显示,在有幽门螺旋杆菌存在下,肿瘤细胞的增殖是通过T和B细胞的激活所介导的,此外应用抗菌素清除螺旋杆菌后可使MALT淋巴瘤的表浅病变得到逆转,由此认为该菌的感染在胃淋巴瘤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是否存在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作者选用三种螺旋杆菌检测手段:(1)经胃镜取活检行组织尿素酶测定;(2)对手术切除标本行组织学分析;(3)血清学检查,测定幽门螺旋杆菌免疫球蛋白的IgG滴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41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 ,显著性检验用卡方检验。结果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 (37/4 1)、消化道出血 (13/4 1)和腹部肿块 (12 /4 1)。 41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其中MALT淋巴瘤 8例。术前诊断率2 9.3% ,手术切除率 90 % ,病例随访率 82 .9% ,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6 %、5 2 .9%、38.2 %。临床分期(P <0 .0 1)、肿瘤大小 (P <0 .0 1)、组织学分级 (P <0 .0 5 )、浆膜累及 (P <0 .0 5 )和手术切除 (P <0 .0 5 )与预后有关。结论 手术切除是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临床分期、恶性程度和根治手术是患者的预后因素 ;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为总结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经验。回顾分析21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情况。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依赖于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和活检;治疗采用手术加化疗。21例患者中ⅠE,ⅡE期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和84.6%,74.2%。早期诊断,采用手术加化疗是提高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对6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占同期胃肠恶性肿瘤的2.7%,64例患者平均年龄39.5岁.好发部位顺序为回盲部及回肠(54.69%)、胃(21.875%)、结肠(14.06%)、直肠(9.375%).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腹泻、血便.病理类型本组64例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8例,其中B细胞型52例,T细胞型6例;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本病早期极易误诊为其它消化道疾病,误诊率为67%.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治疗以手术加化疗、放疗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患者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8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进行随访。结果  42例中良性 2 0例 ,交界性 1 5例 ,恶性 7例。 4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 1 4例取得活检 ,但仅 5例确诊 (3 5 7% ) ,另有1例疑及本病 ;2 0例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确诊率为 40 % (8 2 0 ) ,另有 7例 (3 5 % )提示为本病。随访发现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手术后均无复发 ,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 临床上对胃间质瘤的认识不足 ,应提高胃间质瘤术前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率和病变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胃窦、胃体部,低度恶性和早期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重视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HGIN)与手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对比患者术前胃镜下活检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胃镜下检查显示,浅表隆起糜烂型22例,息肉型13例,溃疡型27例,病灶部位:胃窦21例(33.87%),胃体14例(22.58%),贲门10例(16.13%),胃角12例(19.35%),胃底5例(8.06%)。术前胃镜活检检查发现62例均为HGIN,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25例,原位癌患者37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有26例符合HGIN诊断,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8例,原位癌8例,早期胃癌20例,进展期胃癌15例,低级别内瘤变1例,术前胃镜活检检查的结果和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需多方面综合考虑,临床与病理医师仔细判断、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